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海戰十大明星兵器系列之三——美國希金斯登陸艇(艦)的反攻序曲

二戰海戰十大明星兵器系列之三——美國希金斯登陸艇(艦)的反攻序曲

原標題:二戰海戰十大明星兵器系列之三——美國希金斯登陸艇(艦)的反攻序曲


/大漠單騎


本文為大漠單騎原創首發,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如需轉載請務必取得本人同意,或得到本人投稿授權再使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英盟軍的戰略反攻大多是以兩棲登陸作戰為序幕,進而向陸地(島嶼)縱深推進展開決戰。從太平洋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到沖繩島戰役,從北非的阿爾及爾大登陸到突尼西亞橋頭堡戰役,從歐洲的西西里島戰役到諾曼底登陸大戰,總是烏泱烏泱的美製希金斯登陸艇一馬當先沖抵灘頭,冒著槍林彈雨將大量兵員、武器輸送上岸,率先奏響反攻作戰的序曲。據統計,二戰中的兩棲登陸作戰行動超過600次,各參戰國共生產了超過7萬艘登陸艇(艦),而美國的登陸艇(艦)產量就占64500艘,其中的絕對大頭又出自希金斯造船廠。大規模登陸作戰的戰略戰役意義重大,盟軍假如沒有數萬艘希金斯登陸艇(艦)保證源源不斷輸送作戰力量,還不知道要吃多少敗仗?戰爭的勝利也必定要無期限推遲。盟軍歐洲最高司令艾森豪威爾將軍曾高度評價希金斯登陸艇(艦)及其發明者希金斯——這是二戰中最重要的作戰武器,而希金斯則幫助我們贏得了這場戰爭。足見希金斯登陸艇(艦)的重要作用,它與威利斯吉普車、T-34坦克、P-51戰鬥機、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並稱為二戰五大勝利武器


美製希金斯LCVP型人員/車輛登陸艇基本參數:艇長10.9米,艇寬3.2米,排水量12噸,滿載條件下吃水1米,採用225馬力格雷·馬林柴油發動機推進,輕載最大航速12節,續航力110海里/9節,可裝載36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或一輛輕型卡車、或3.68噸作戰物資,配備艇員3人,7.62毫米M1919式重機槍2挺。LCVP登陸艇是二戰中各型登陸艇中產量最大的,美國生產了23398艘,英國授權生產數量不詳。

說起現代登陸艇(艦)在海軍艦船中還是個小字輩,最早發明登陸艇的是日本人,而且與咱中國有關。在1932年「一·二八」淞滬會戰中,日軍增援部隊乘船而來,因上海各處港口及航道已被中方封鎖,日軍即迂迴到長江南岸太倉一帶強行登陸,大型運兵船無法直接靠岸,日軍須先換乘小型船艇、舢板再駛抵灘頭,不僅登陸速度極慢,還有多艘船隻在淺水區擱淺,日軍只能棄船泅水上岸,身材矮小的鬼子兵飽受水淹之苦,少量中國守軍乘機開火幹掉了幾十個小鬼子。受此刺激,小日本率先研製出現代意義上的前開門登陸艇,先是用運輸船改建,後是專門設計製造「大發動艇」,日軍裝備登陸艇後廣泛用於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這種登陸艇採用平船底設計,吃水極淺可以直接衝上灘頭,螺旋槳包在艇尾內,避免與水底碰撞,艇首設有可開關的艙門弔橋,放下弔橋後裝載的人員和車輛基本不用涉水或少涉水即可登岸。登陸作戰時登陸艇通常由大型運輸船或船塢登陸艦裝載,到近岸由吊車卸下或直接駛出船塢,使登陸速度大大加快。若將小型登陸艇的尺寸放大,可形成不同運力的登陸艇,再加層、隔艙且排水量超過500噸,即是登陸艦。大型登陸艦的好處是登陸部隊可以不必在海上換乘,直接從岸到岸輸送,但因其吃水加大受岸灘地形的限制也要大一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漠單騎 的精彩文章:

二戰陸戰十大明星兵器系列之十——義大利75毫米野戰炮
二戰陸戰十大明星兵器系列之九——德國88毫米高射炮

TAG:大漠單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