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一定要12歲才可以矯正牙齒?

一定要12歲才可以矯正牙齒?

牙齒外觀的問題,還在乳牙時期就該關注了。

少年郎箍牙,大家早已司空見慣。即使孩子的牙齒沒長好,家長也不太擔心——等十二三歲,換完牙後戴牙套,箍一箍就好了嘛!

真是這樣嗎?

並非所有牙齒問題都能靠箍牙解決。牙醫口中的「矯牙」,含義非常多,在牙齒的不同階段,都存在一些方法。有些問題,等牙齒換完才處理,為時已晚。

吮指、吐舌,牙齒會長歪

吮指、吐舌、咬唇、張口呼吸,若4歲以上還有這些「可愛」的小動作,會毀牙甚至「毀容」。下面這些問題,都要家長耐心教育,加以糾正:

吮指,可以造成上前牙前突,影響下前牙萌出。

吐舌,會使牙傾斜或移位。

常咬上嘴唇,可能造成下頜向前突出;常咬下嘴唇則相反,上嘴唇會變得厚而短,呈張開狀態,牙齒外露。

用口呼吸,多見於有鼻咽疾病的患兒,會使得孩子出現下頜後縮,上前牙前突等問題。這個問題,得就醫治療疾病,使鼻咽部呼吸道通暢,然後配合矯治器,改正張口呼吸的習慣。

牙齒在正常咬合時,應該是上牙在下牙的外面。在乳牙階段,若發現孩子有任何異常,只要孩子能配合,就可以進行簡單治療。

如較多見的「地包天」(下牙槽骨前突)——咬合時下牙在上牙齒的外面。可在4歲到4歲半進行矯治,以改善孩子面型的發育。

換牙時,留意有無齙牙

7~12歲,是孩子換牙的時期,牙齒排列不整齊,就暫時不用處理了。

但就在這個時期,孩子的頜骨快速發育,若出現了 「地包天」(下牙槽骨前突)、「齙牙」(也叫上下頜前突)、上下牙無接觸等等,就不能「等換牙後再說了」。

記住一點,正常情況下,牙齒在咬合時,應該是上牙在下牙的外面,若上牙在下牙的裡面,或上牙超過下牙太多,就去醫院吧。有些問題可以充分利用青春發育期的生長潛力,通過各種功能矯治器、活動矯治器或局部固定矯治器來矯治。

牙齒換完,才開始箍牙

12~15歲的孩子,一般牙齒已經換好了。此時,牙弓發育已基本完成,牙齒的排列也定型了。若有牙列不齊、牙齒擁擠、咬合異常、牙齒過於稀疏等方面的問題,正是最佳的矯治時機,往往事半功倍。一般來說,這一階段主要以戴牙套為主。

一些極端的病例,是由於發育導致的嚴重面骨及牙床畸形,比如「巨型大下巴」,或是像鳥嘴一樣小下頜,僅僅靠矯牙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只能留待成人以後做面部的整形手術了。



註:所有文章均由中國數字科技館合作單位或個人授權發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寫於2016-07-0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現代聯合作戰的中樞 通信衛星有哪些新技術?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