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有一種職業,專門把正常人變殘疾,還有數不清的人爭相求他們

古代有一種職業,專門把正常人變殘疾,還有數不清的人爭相求他們

明朝是歷史上一個宦官專權非常頻繁的朝代,誕生了很多權傾朝野,炙手可熱的大太監,比如王振,魏忠賢等人。在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英明神武,他為了防止歷史上外戚專權的事情發生,就定下祖制讓後代子孫娶普通人家的女子為妻,並嚴令後宮不得干政。在洪武時期,太監的地位也跌入歷史的深谷,處處被朱元璋打擊壓制。

從永樂帝開始,朱棣為了制衡內閣,加強特務統治,開設大量宦官機構,並賦予他們一定的權力,太監從此走向了帝國的前台,愈發的紅火,甚至在明朝中後期帝王平衡內閣勢力中佔據重要的地位。王振,劉瑾,魏忠賢等宦官的大紅大紫,權勢滔天也讓一些別有用心人群看到了飛黃騰達的捷徑,於是甘願自宮入侍皇宮者蔚然成風,甚至一些小康家庭的兒子也忍痛揮刀,以圖飛黃騰達。明朝晚期時,天災頻繁,貧困者數不盛計,民間甘願墮為太監者也愈演愈烈,在當時的南皮縣,就有民謠說:南皮出太監,太監能近天。吃得飽飽的,餓死莊稼漢。

明朝天啟年間,朝廷徵募宦官3000人,結果前來應徵者竟多達2萬人,明廷沒想到天下會有如此多的人來入宮做太監,一時無措,不得已又增加1500人的名額,但這無異於杯水車薪。清朝入關後,對太監的人數需求較少,很多私自閹割者便流落到京師周圍,這些人沒有生活來源,又變得不男不女,最終淪為乞丐和盜賊,嚴重影響到了社會的治安和穩定。於是清廷便定下規定:私自閹割者,將嚴懲不貸。

清朝後期時,隨著皇族的開枝散葉,宮內對太監的需求也逐步增大,為了削減開支,清廷將閹割太監授予宮外的私人作坊,就是俗稱的刀兒匠,也叫凈身師。比如北京城內比較出名的2個專家,一個叫畢五,一個叫小刀劉,兩家代代相傳,各有絕招,密不傳人,並得到皇帝御賜的六品官,每家每季都要向清朝的後宮內務府輸送30個太監,一年一共輸送240個,基本承包了皇宮太監的生意。

由於封建王朝到了後期腐敗橫行,百姓被殘酷壓榨,生活貧困,在科舉無門的情況下,窮人家的很多子弟為了生計,便不得已走太監這一條路,一是渴望混口飯吃,二來期望將來深得主子的重用能夠富貴通達。因此,雖然刀兒匠干著將活生生的正常人變成身體殘缺不全的殘疾人的營生,依然有數不清的人爭相來求他們。但由於皇宮的需求有限,為了保質保量,不砸了自己的招牌,刀兒匠對於自願接受閹割者也不是來者不拒,而是要先查看他們的相貌,身段,言談舉止,年齡大小等,對於比較優秀者刀兒匠才願意為他們凈身。

凈身者被送進皇宮後,他們的得寵與否也與刀兒匠有著直接的關係,因為在凈身前,凈身者不但要向刀兒匠繳納一定的財物和金錢,還要拜刀兒匠為師,行磕頭禮,並簽訂文書。在閹割過後,根據文書,刀兒匠有權將接受閹割者的命根子存放起來,等其出宮後再贖回。如果那個太監飛黃騰達了,刀兒匠或者他的子孫就可以坐地起價,大賺一筆。因此,身材苗條,長相清秀又口舌伶俐的小孩最受刀兒匠的青睞,他們也可以從這些有潛質的人身上大賺一筆。

雖然刀兒匠這一職業被人們所不齒,但憑藉祖傳的手藝,這些私人作坊卻可以賺得盆滿缽溢,直到辛亥革命的槍聲響起,清政府倒台,太監這一群體也隨之消散,刀兒匠才退去往日的輝煌,回歸了本質的工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韓非讀史 的精彩文章:

皇帝讓大兒子輔佐弟弟,大兒子說你放心,皇帝一死,他就滅了弟弟
他被努爾哈赤處死前高喊13字咒語,2百年後,咒語應驗大清滅亡

TAG:韓非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