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寫書法三境界,你屬於哪一個?
第一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這個階段,屬於尋找方向的階段,包括字帖的臨摹,書體的選擇以及求知心態的養成。這個階段是整個書寫生涯的基礎,是否有專業人士的指引或者書寫習慣的養成對未來至關重要。有一位粉絲跟我討論,自己之前沒有楷書的基礎,又急於求成,就選擇行草開始練習,半年時間過去了,感覺小有所成,但是發現自己臨著字帖就能找到感覺,反之則不行,而且越到後來,感覺自己上升的空間越小,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方向選錯了。
對於這個問題,天天深有感觸。為什麼會這樣說呢,是因為大學書法課的時候,老師教我們寫毛筆字,我發現自己習得了顏體,但不得精髓,而且脫貼後始終找不到感覺。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大學以前自己經常自己隨便寫,也沒有個參考,野路子寫多了,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及時後來又顏體參考,始終改變不了自己野路子的出身。包括當時在學乒乓球也一樣,惡習已成,很難改變。在老師那裡,這個結論也得到了印證。同時讓中國學生和外國學生學習同一種毛筆字,結果發現,外國學生的書寫情況要普遍優於中國學生。
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一個基礎打好以後,其實後面的路是非常好走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書法愛好者在專業機構培訓出來以後再稍加練習便能小有所成的緣故。但是,這個時候很多人又遇到了新的困難,那就是難以突破自己。為了突破自己,宋徽宗趙佶創造了瘦金體,顏真卿創造了顏體,柳公權創造了柳體,每一個朝代只有幾個書法家獨領風騷,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
因為當一種書法被創造出來以後,就會吸引很多的人去模仿,比如王羲之的書法,有很多人其實寫的比王羲之還要出色,但是他卻始終不能成為大家,充其量他只能算毛筆字寫的不錯而已。要想被稱之為大家,就要不斷的去突破自己,突破自己的寫作風格。當成為一種風格以後,你才能成為這個時代的大家。當然,這個過程是非常痛苦的,他的痛苦既建立在基礎的搭建是否紮實和牢靠,還在於個人思想、藝術修為是否到位,當兩者完美結合,那也就到了我們談論的第三個階段。
第三種境界:「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經歷過漫長的探索之後,有書法家才會發現,這不就是自己所追求的境界嘛,它離我是如此之近,可我尋它卻是如此之久,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啟功先生、田英章先生便是這個時代的代表,他們一生致力於書法藝術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書法作品和書法理論,值得我們去學習。
很多小夥伴看到上面的內容可能要發火了,乖(特)乖(么)的,寶寶只是想學習書法而已,你給寶寶講這麼多枯燥的理論,寶寶哪裡記得住。想告訴小夥伴們的是,這些內容還是有必要了解一下的。
本文由互聯網手寫書法第一社群伊筆文書創作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聯繫微信v450apse或公眾號hlwjsf)。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