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俄T-15「阿瑪塔」重型步兵戰車

俄T-15「阿瑪塔」重型步兵戰車

在2015年俄羅斯慶祝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閱兵式上,T-15「阿瑪塔」重型步兵戰車展現在世人面前,其發展思路與以色列重型裝甲戰車相似。以色列人是公認的重型步兵裝甲戰車的鼻祖,他們以繳獲的T-54和T-55坦克為原型研製了「阿奇扎里特」重型步兵戰車,還以「梅卡瓦」1主戰坦克底盤研製了更為強大的「納莫」重型步兵戰車。

蘇聯在1973年的中東戰爭之後就意識到BMP-1步兵戰車生存能力較差。這一點在阿富汗戰爭和車臣戰爭中又一次次得到了驗證。遺憾的是,蘇聯/俄羅斯軍隊雖然嘗試研製過一些樣車,但從未裝備過任何重型裝甲戰車。在這樣的背景下,T-15重型步兵戰車應運而生。

俄T-15「阿瑪塔」重型步兵戰車

  俄羅斯T-15「阿瑪塔」重型步兵戰車

俄T-15「阿瑪塔」重型步兵戰車

  T-15重型步兵戰車的側面,該車採用7對小直徑負重輪


T-15重型步兵戰車戰鬥全重40噸左右。雖以「阿瑪塔」坦克底盤為基礎,但還是進行了很大改動。主要是將「阿瑪塔」坦克的動力系統從後部安裝改為前置。動力前置後,車首基礎裝甲厚度肯定不足,為了保護髮動機,在車首正面及兩側增加了幾組大型整體附加裝甲,形成了楔形車首。附加裝甲與基甲之間空隙頗大,可進一步提高對破甲彈的防禦效果。T-15的車體兩側和車體中部駕駛艙上方都覆蓋了密集的反應裝甲模塊。車底還針對地雷加強防護,車底負重輪上方也加掛了橡膠側裙板。

俄T-15「阿瑪塔」重型步兵戰車

 T-15重型步兵戰車的後部艙門,外部附加了格柵式裝甲


T-15車內前部是駕駛員、車長、炮長,後部是6名步兵。在動力艙之後是駕駛艙,駕駛艙用隔音隔熱的隔板與動力艙隔開,配有3個潛望鏡及夜間駕駛儀。駕駛艙內用新的T字型方向盤代替了傳統操縱桿,大大減輕了駕駛員的操控難度。駕駛員在車體中部左側,車長與駕駛員並排坐在右側。緊挨著車長後面稍高位置上的是炮長。炮長之後是載員艙,無人炮塔置於車體後部載員艙上方。車體後部為跳板式艙門。艙門上方裝有向後觀察的潛望鏡,艙門外還焊接了格柵裝甲,以提高對破甲彈的防護。為了保護車載步兵下車時免受側面火力的打擊,T-15戰車後部艙門兩側有凸出的裝甲防護,這樣在步兵下車時,不至於一出門就受到敵方側射火力的打擊,步兵還可以依託車體側面裝甲向外射擊。

俄T-15「阿瑪塔」重型步兵戰車

  T-15重型步兵戰車的Epoch無人炮塔


採用的「Epoch」無人炮塔主要武器為1門30毫米的2A42自動炮,備彈500發。另有一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備彈2 000發,與30毫米主炮並聯安裝於其左側。由於炮塔為無人設計,因此炮塔尾艙可以用來存放彈藥。與西方國家配備的炮塔尾艙不同,這種尾艙並不是炮塔結構的組成部分,但配置有爆炸波排放板,可實現快速拆換。即使它被摧毀,也不會損傷車體主體或威脅乘員的安全,只需更換模塊便可實現彈藥的快速補給,這是其它國家坦克和步兵戰車暫時無法實現的。此外,炮塔上方還設計有拋殼口。炮塔左右兩側安裝「短號」反坦克導彈系統。

由於所有乘員都以蜷縮姿態坐在低矮的乘員艙中,如果不提高行駛的平順性,降低轉彎時的難度,那麼乘員在長時間行軍後的戰鬥力是很難保證的。為此T-15採用了全新的液力傳動,據說有10~12個擋位。除了採用液力傳動來改善行駛平順性,T-15還在第1、2、7對負重輪上使用了液氣懸掛。這種液氣扭桿混合的懸掛系統,可以有效減少高速越野時的顛簸,這對T-15在高速行進狀態下的搜索射擊大有好處。




(本文由《兵器知識》雜誌社提供)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官方微信(jskjqy)。

俄T-15「阿瑪塔」重型步兵戰車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作者寫於2016-07-0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瘦身食材,非她莫「薯」
分歧者3 | 這部美國政治片你看懂了嗎?!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