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有的男人會愛上充氣娃娃?

為什麼有的男人會愛上充氣娃娃?

引子

我希望我的伴侶,是一個短髮可愛、五官精緻、皮膚雪白的美人,她溫柔聽話,從來不會和我爭吵,只要我一下班,就會永遠在家裡陪伴著我,也從來不會和別的男人打情罵俏,永遠只愛我一個人。這樣的女人打著燈籠滿世界找也許會找到一個,或者壓根就沒有這樣的女人。那麼除了降低內心理想的標準之外,充氣娃娃是另外一種唯一可以達到這種要求的方式。

很多的人都有這樣的「女友」!她長得很漂亮,從來不會對你發脾氣,對你言聽計從,更重要的是,可以隨時幫你釋放身上的「洪荒之力」,讓你感受到愛意與溫存。

當然,在這之前,你要給她先充上氣。

使用充氣娃娃一點也不奇怪,奇怪的是,為什麼有些人會把充氣娃娃當作真人一樣,與她們戀愛,甚至結婚?

-因為孤獨,所以渴望-

「我他媽碰你媳婦你開心啊?」

前些日子,電影《魔獸世界》在各大院線上映,吸引了全國各地大批的魔獸迷們前去觀看。在這些人中,有一名男子,帶著自己的「女友」一同前去觀影。不過這個「女友」並不是真人,而是一個充氣娃娃,引來他人側目圍觀。當有好事者「調戲」他的「女友」時,這名男子非常不滿,甚至大打出手,差點引發部落聯盟大戰。「我他媽碰你媳婦你開心啊?」這個充氣娃娃在這名男子心中,儼然已經是他的「媳婦」了!

我彷彿感受了宅男單身狗深深的孤獨。顯然,對於他們來說,充氣娃娃不僅僅是解決性需求那麼簡單,已經從生理的需求上升到了更深的心理需求。

人本主義大師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說明了人有人際關係以及歸屬與愛的需要。每個人來到世間,都不是單獨的個體,他需要在與他人的交互中,尋找和體現自己的存在。

出於對孤獨的恐懼,人們渴望交往,向外界尋求親密關係。這種關係可以來自於母親,於是形成親情,可以來自於朋友,於是形成友情,可以來自於伴侶,於是形成愛情,本質上都是為了滿足歸屬與愛的需要。

由此便不難想像,當自幼親子關係缺失(如母親早逝),社會交往缺乏(如社交焦慮),另一半Ta也難以遇見和尋覓的情況下,親密關係的獲得便轉向了「只要花點錢就能夠得到」的充氣娃娃。這個時候,充氣娃娃不再是為了滿足生理需要的玩偶,而是為了滿足親密關係需求而量身定製的伴侶。在沒有充氣娃娃之前,他們是一群孤獨的人,同時也是一群害怕孤獨的人。歸根結底,充氣娃娃於他們而言,其實是一種緩解孤獨的方式。

-完美的Ta-

「她永遠不會撒謊欺騙我,不會傷害我的感情」

戈登是美國弗吉尼亞州的一名工廠工人,有很多充氣娃娃女朋友。戈登曾經有過女朋友,但那些關係均無疾而終。他與女人的交往中充滿了這類經歷:約會時,女伴放她鴿子;打電話給他說要約會見面,邀請戈登到家裡來,結果她讓戈登幫她看孩子,然後跑出去和別的男人鬼混…諸如此類。戈登說:「我再也不敢對女人產生什麼熱望了。

「我有過真正的愛情,也接觸過一些相貌姣好的女人,但從沒有像金格兒(小編註:充氣娃娃的名字)這樣讓我感覺好。它不像是愛情,更像是種精神上的依戀。」戈登解釋說:「確實,金格兒不能站起來,沒法和我交談,不能陪我逛百思買和沃爾瑪,但她會安靜地坐在那兒,她不會變胖,不會變老,她可以一直保持她的美麗像現在這樣,而且她永遠不會撒謊欺騙我,不會傷害我的感情,這不是很好么?」

現實世界中,人總是不完美的。良好伴侶關係的維持,需要在長期的磨合中,讓雙方都學會去接受對方不完美的一面。如果你拒絕接受,那麼你就有可能會失去這一段親密關係。充氣娃娃的存在恰好為這種拒絕提供了更好的可能。

你不用去擔心她會移情別戀,離你而去,也不用去擔心她會犯公主病,時常傲嬌,甚至,你也不用擔心她會容顏易老,青春不再。她會是一個永遠衷心的對象,只要你不拋棄,她必定會生死相依。她還可以最大程度上滿足你作為男人天生的控制欲、征服欲、支配欲與佔有慾,滿足你的大男子主義。

所以,選擇充氣娃娃作為伴侶的人,我想大概人格都是追求完美的吧。如果我所希望的愛情只需要性和安靜,對交流不做要求,充氣娃娃的確是個完美的選擇。因此,充氣娃娃是一種內心完美自我的外在投射。

-否認失去-

「這個充氣娃娃與我的妻子長得很相似」

Deerman的妻子數年前死於癌症,這讓他很傷心。他開始與其他的女人約會,但是她們對他都不感興趣。最後,他給自己找了個充氣娃娃。這個充氣娃娃與他的妻子長得很相似。

弗洛伊德的心理防禦機制中有一種叫做否認,是指對某種痛苦的現實有意識或者是無意識地加以否定,來緩解自己的焦慮和痛苦。由於不承認似乎就不會痛苦(如拒絕親人的亡故,仍堅持所其未死),這是一種保護性質的防禦。

很多選擇與充氣娃娃一起生活,並且把她當做正常人去呵護的人,沒有這麼多的心理根源,他們只是很單純的愛某個人。不幸的是,這個他愛的人永遠離他而去,而他還沒來得及告別,甚至,他內心拒絕與她離別,固執地不承認不願意接受她已經永遠離去的事實,於是他以她為原型創造出了另外一個一模一樣的她,作為已失去的她的替代物。

失去總是痛苦的,尤其是重要關係的人失去。否認是一種不成熟的防禦,我們需要學會去接受,雖然這很殘酷也很痛苦。一些人在自己深愛的妻子離去之後,會選擇與妻子相似的人再婚;甚至一些人會保留愛人死去的屍體,繼續與她生活,都有著用情至深和否認的影子。

-幻想症的又一種類型-

「看!她會與我聊天」

電影《充氣娃娃之戀》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Lars是個單身宅男,出生時,母親就因難產離他而去,缺乏母愛的他長大後性格內向,獨來獨往,面對兄嫂的噓寒問暖不以為意。每天把自己裹得厚厚的,避免與人進行肢體接觸,像個刺蝟一樣,蜷縮在自己的世界中,拒絕美女同事Margo的親近。

然而,對周圍人保持距離的Lars卻對模擬充氣娃娃Bianca情有獨鍾。Lars與Bianca聊天,帶她參加聚會,在天氣好的時候帶她去郊外的森林漫步,甚至想要與她在教堂結婚,彷彿Bianca從來就不是一個塑料製成的死物一般。在Lars眼中,Bianca與真人無異。

Lars病了,是幻想症。幸運的是,在心理醫生Dagmar的幫助和周圍一群善心的人配合下,Lars最終被成功治癒。這是個溫情且暖心的故事。正如電影中Dagmar所說,精神失常有時不一定是一種疾病,它也可能是一種絕境中的周旋方式,是患者在尋找一種出路。當Lars開始從封閉的自我中走出來的時候,就是他意識中的Bianca死去的時候。

當我們用「症」來描述一種行為時,意味著它已經是一種病了。幻想症(Delusion)是出現於聽覺器官的虛幻的知覺,是精神病人常見癥狀之一,尤其多見於精神分裂症。心理學對於其產生原因的解釋是,這是一種關於潛意識和自我暗示的一種表現形式。

你對一件事情有強烈的慾望,但是又不能馬上或不能在現實中實現和發生。那麼在右半腦就會產生一種脫離現實的幻覺,只有你自己能看到和聽到。如果嚴重,就會脫離現實。比如精神病患者,大部分都是存在於幻想之中,沒有現實。

那麼,對於「充氣娃娃幻想症」病人來說,充氣娃娃不是個塑料或者硅膠製成的玩偶,她就是個有生命的真人。看!她會與我聊天,會有情緒和情感反應。而所有的這些外人根本就看不見,也聽不著,只是病人自己的假想和幻覺。就像《美麗心靈》中Nash所創造出來的那個室友一樣。現實中類似於Lars由於幻想症所產生的「我和充氣娃娃有個約會」,估計不多見,但是這也不失為一種可能的解釋。

最後

願每一個人畜無害的「異類」都被溫柔以待

最後,說點題外話。在我們「正常人」看來,這些有著「怪癖」的人是「不正常」的,會覺得他們「腦子有病」,是一種「異類」。那麼,在他們眼中,我們所謂的「正常人」又何嘗不是「神經病」呢?然而,他們這些少數的「不正常」忍受著我們這些多數的「正常」的嘲笑。存在必有原因。如果這些人的行為並沒有傷害到我們,他們這樣做時很快樂,我們為什麼要去嘲笑甚至譏諷他們追求快樂的權利呢?社會大眾需要對他們有更多的包容心。

所以,當我們再次看到「男子與充氣娃娃一同觀影」「妙齡打扮的女郎竟是男兒身」這樣的新聞時,我們可以稍微克制一下內心的歧視,代之以理解。因為他們都是需要被這個世界關愛的人啊!

同性戀都可以慢慢從《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中除名,沒準有一天,戀物癖、異裝癖以及「與充氣娃娃戀愛綜合征」也是呢?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當更高級的「充氣娃娃」被製造出來,除了外表上與真人無異之外,還兼備情感與互動的功能時,或許與她們的戀愛也會變成一種日常。畢竟,每個男生心中都住著個完美的戀人,你怎麼知道你將來不會愛上充氣娃娃呢?



文:王小凡 | 壹心理專欄作者

作者寫於2016-07-0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機器人究竟有沒有人格?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