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的漢奸天災有多無情,知道的人都說千年不遇

明朝的漢奸天災有多無情,知道的人都說千年不遇

明亡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經頗為熟稔,對於明實亡於萬曆的說法相信也各有各的看法。大明的亡國之君崇禎自然不是一個出色的皇帝,自毀長城誅殺袁崇煥更是後患無窮。但拋開政治因素,大明最後的十幾年真的是風雨飄搖,自然災害對這片土地的殘害不下於外族兵患。

陝西漢南郡的縣誌中提到,崇禎元年,陝西全境天空都是紅色的,被看作不祥之兆。

崇禎5年,陝西饑荒不斷。

崇禎6年,陝西發洪水,饑民到處遊盪尋找食物。

崇禎七年,大澇之後的第一個秋收,又發生了蝗災,顆粒無收,饑民餓死不知其數。

崇禎8年9月,西鄉大旱,而略州又發洪水。

崇禎9年,陝西全境大旱,又有蝗災。

崇禎十年因為蝗蟲啃噬青苗,莊稼全無。

十一年,陝西又發蝗災。

崇禎十三年,十四年陝西全境又發生大旱。

看看這份史料里,陝西一地災荒發生之頻繁。在古代,尤其是土地兼并非常嚴重的明末,每次這樣的大災難襲來,都是要死一大片人的。在這樣災難頻發的時候,自然就有吃不飽的饑民起來作亂。

崇禎二年的時候,為了縮減支出,正式的裁撤了陝北的驛站,驛站的士兵李自成就此失去了工作。

崇禎三年,陝西又有大的饑荒出現,在陝西巡撫給崇禎的上書中說:「百姓們爭搶著去吃山上的蒿草,蒿草吃完之後又吃樹皮樹葉,樹皮樹葉都搶完之後就去搶觀音土,最終因為使用觀音土導致腹脹而死的不知凡幾。」而在崇禎6年的水患加上蝗災中,陝西西南一代因此而餓死的民眾超過了總人口的半數。

而災情卻不僅僅只有陝西一處,河南因為臨近黃河向來都是災難頻發的地帶。

自崇禎元年開始,河南這個中原腹地也是災患頻發,年年大旱,年年蝗災。史料記載,崇禎10年,11年,12年,13年河南都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土地顆粒無收之後,災民們相互之間易子而食,逃難路上的草木連樹根都不會剩下。

這樣的情況下,自然有很多無可奈何的災民起來叛亂,而大部分都選擇跟隨了此時勢力已經鋪開的李自成。兵部尚書李唯其給崇禎的信中寫道:「自崇禎以來,我的家鄉河南年年都遭遇了饑荒。原野上都沒有青草生長了,十戶人家裡有九戶空著。平原之上的村寨,整村整村的消失了。這樣的情況下,根本管制不了百姓的叛亂。」

而困擾這個龐大王朝的除了山西河南的饑荒和蝗災以外,山東河北一帶同時也爆發了非常嚴重的瘟疫。崇禎14年,被派遣前往運河監督漕運的官員在前往江蘇的時候給崇禎寫信說:「我這一路往南來,所見甚是恐怖。路途上所見的民眾,三成被餓死,三成死於瘟疫,剩下的四成都上山做了土匪。希望朝廷對於這樣的現狀能採取措施進行挽救。」

保定巡撫徐標在被召入京城之後對崇禎說:「我從江淮到京城路途數千里,路途上所見的城市只剩下了城牆,城上長滿了荒草。路途所經不見一個農民在土地商勞作,這叫什麼世界。而在我上京的路途中又遇到了河北發生瘟疫,一夜之間,城中百姓逃難一空。」

隨後不久,河北的瘟疫蔓延之京城一點,京城之中因為瘟疫而死的民眾超過了四成。天津於此同時還爆發了鼠疫,死亡人數過半。江南一帶還年年遭遇水患,碩大中國一時間沒有一處不在饑荒的陰影之中。這樣的情況下,農民起義的燎原之火已經不可阻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藍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大唐神策軍的百年沉浮,本是大唐的利器,最終卻毀於一旦
秦始皇若能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秦朝不會滅亡那麼早

TAG:深藍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