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是覺】影視劇里經常看到有人遇到人生不如意就說要出家修行,請問出家真是這樣嗎?出家人對自己的人生應該有些什麼規劃呢?

【如是覺】影視劇里經常看到有人遇到人生不如意就說要出家修行,請問出家真是這樣嗎?出家人對自己的人生應該有些什麼規劃呢?


編輯說明


現在社會信息複雜,價值觀模糊,很多當代問題找不到確切的回答,經常道聽途說,所以上海大覺文化傳播特別推出「如是覺」專欄,針對微友們所提的問題答疑解惑,並引用星雲大師的智慧語錄來領航重啟人生模式。




Q


影視劇里經常看到有人遇到人生不如意就說要出家修行,請問出家真是這樣嗎?出家人對自己的人生應該有些什麼規劃呢?


出家是一生一世的選擇,一個人要想出家,首當具有出世的性格,否則人在佛門,心在紅塵,也難以安心辦道。即便是出了家,在世間上,無論做什麼事,也要福德因緣具足,才能稱心如意,因此,出家人平時要與人廣結善緣,修道路上才能擁有好因緣。




出家人的身分不同於一般人,卻一樣有性格及根器上的差異,能夠認識自己的性向、能力,不斷自我充實、自我提升,才能為佛教發揮所長,散發生命的熱力。




所謂「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鐘」,一個人出了家以後,凡事都要能配合寺廟、常住的運作。出家後的第一個五年、十年,就是要為常住效勞。所謂「興家立業」,出家之後,常住就是我的家了,我不能不為這個家努力,對它要有一點貢獻。



叢林有句話說:「五年學戒,方准聽教參禪。」現今出家的學道人,假定是二十歲學道,應該要有五年的學戒時間。學戒就是修苦行,學規矩,舉凡挑柴、擔水、典座、做早晚功課、清潔道場等。有了這五年的苦行功夫,結了人緣,再去聽教、參禪,大家都會很欣賞你,覺得你有規矩。




除了貢獻常住,還要充實自己,舉凡修行、學禪、學戒、做學問、研究經典等都要下功夫,甚至要能講說一部經典,自利利他。




所謂「三十而立」,到了三、四十歲,就要開始弘揚佛法,講說經論,在佛法大海里找到自己的成就。尤其「身教重於言教」,還要參禪學道,要苦行修行,做為大家的示範。




這些固然是出家的生涯規劃,但出家人凡事低調一點、本分一些,把一個出家人的角色扮演好最重要。




星雲大師期勉每一位出家弟子,人人都能做好出家生涯規劃,自我提升、自我凈化,善盡上弘下化的職責,與佛教共患難,方不愧為頂天立地的佛弟子。


如是解






出家修行重於福慧雙修,且依聞思修入三摩地;在家修行以修福為主,以慧為輔,依喜舍結緣培植福德。




——

摘錄自

《佛學教科書》佛教問題探討


本專欄為微友開放提問通道


有任何問題請記得在留言板留言


我們會有專人為您陸續解答




點擊"閱讀原文" 至大覺文化微店請購!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大覺文化 的精彩文章:

【如是覺】歷來許多與佛教相關的名書法家的作品被刻在石碑上,做成碑帖,甚至還有大量石經的存在,請問這些石經、石碑對佛教有什麼功用?
【如是覺】佛誕節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悉達多太子像,都是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並且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請問這有什麼意思呢?

TAG:上海大覺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