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花園口決堤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暫時的成功,但其客觀後果卻給豫、皖、蘇三省人民帶來了嚴重的災難

花園口決堤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暫時的成功,但其客觀後果卻給豫、皖、蘇三省人民帶來了嚴重的災難

原標題:花園口決堤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暫時的成功,但其客觀後果卻給豫、皖、蘇三省人民帶來了嚴重的災難


張憲文,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中國近現代史泰斗。


日軍佩戴防毒面具作戰


日軍第16師團主力攻佔商丘後,其一部沿隴海鐵路向柳河、民權推進,主力混成第3旅團約4個聯隊29日攻佔寧陵,30日陷睢縣,6月1日向杞縣進攻,與李漢魂軍展開激戰,企圖由杞縣直指汴鄭。第10師團主力混成第13旅團由渦陽向亳縣進攻。


31日攻佔亳縣,並向鹿邑攻擊前進,企圖直下太康、扶溝、淮陽、許昌,切斷平漢線。被困於三義寨、曲興集、蘭封口之線的第14師團,在得到第20師團的補充後,亦於29日以全力向楊圪壋、梁樓、柴樓等處反攻,企圖向西南突進。


第一戰區為「避免與西犯之敵決戰,並保持爾後機動力之目的」,決定全軍向平漢線以西地區撤退。以商震指揮第32軍、第39軍、新35師,萬福麟指揮第53軍、新8師,彭進之指揮第196師、第45師分任開封至鄭州,黃河鐵橋至汜水,汜水至張茅鎮間黃河南岸守備;

以商震軍一部、孫桐萱軍、張自忠軍團、李延年軍、陳大慶師、馮治安軍、劉汝明軍、羅奇師、梁愷師分駐開封、鄭州、許昌、郾城、駐馬店、周家口、淮陽、沈丘、商水,掩護主力撤退;主力宋希濂軍、胡宗南軍團、李漢魂軍、桂永清軍、黃傑軍、俞濟時軍分向禹縣、郟縣、汜水、鞏縣、密縣、洛陽、襄城、葉縣、泌陽轉移。


6月3日,杞縣、通許、陳留被敵第16師團攻佔,王勁哉師被迫放棄蘭封。4日,日軍第14師團佔領蘭封,並會同第16師團一部合攻開封。開封守軍為宋肯堂第141師1個旅、稅警旅。


5日晨,日軍又增援3000餘人由白蘭寨向北城進攻。敵重炮數十門、飛機10餘架向開封城內猛轟,日軍步兵多次登上城頭,均被擊退。師長宋肯堂「連發5個電報,稱開封城郊東、南、北各方戰鬥激烈,現敵尚陸續增加,如魚(6)日再戰,難免於潰」,程潛當即「嚴令該師與開封共存亡」。傍晚,敵由東、北兩門攻入城內,守軍與敵展開巷戰,但宋肯堂擅自下令撤退,並率先逃出開封。


6日凌晨,開封失守。次日黃昏,日軍1000餘人、炮40餘門、坦克10餘輛又由開封進攻中牟,守軍1個營頑強禦敵,戰至9日凌晨,傷亡殆盡,中牟遂陷。日軍繼續向鄭州進逼。同時,第16師團也於4日攻佔尉氏、扶溝,並向鄭州和平漢線前進。


由於軍事上的失利,蔣介石決定掘開黃河大堤,企圖以泛濫的洪水來阻止日軍的進攻。掘堤工作由商震負責。

6月4日晨,第53軍1個團在中牟縣境內趙口挖掘黃河大堤,次日又加派第39軍1個團協助,並懸賞法幣1000元,以圖加快進度。


晚上,工兵營用黃色炸藥和地雷炸開堤內斜面石基,開始放水,但因黃河「春冬水落」,水發量小,「僅流丈余,即因決口兩岸內斜面過於急峻,遂致傾頹,水道阻塞不通」而告失敗。


於是又令第39軍在第一道決口以東30米處另派1團士兵作第二道決口。同時,擔任黃河鐵橋守備的新8師師長蔣在珍建議在鄭縣之花園口另作第三道決口,遂為蔣介石、商震所採納。7日晨,新8師2個團和1個工兵連在花園口


關帝廟西挖掘黃河大堤。為加快速度,「由堤之南北同時動工」,師長蔣在珍、副師長朱振民前往督工。同日晚,趙口第二道決口因塌方亦告失敗,蔣介石等聞之「異常焦灼,日必三四次詢問決口情況」。花園口第三道決口吸取趙口決口塌方的教訓,加寬至50米,斜面徐緩。


9日晨6時,炸藥炸毀了堤內斜面石基,9時放水,「初水勢不大,約一小時後,因水沖刷,決口擴至十餘公尺,水勢遂益猛烈」。後又運來平射炮兩門向已挖薄的堤岸轟擊,將缺口又打寬約2丈,「水勢驟猛,似萬馬奔騰」,「時值天雨……決口愈沖愈大,水勢漫延而下」,京水鎮以西一片汪洋,盡成澤國。

花園口黃河大堤決口後,河水沿京水鎮以南的索須河、賈魯河以東向東南流去,開始流速尚緩,12日水流才到達隴海線上的白沙車站附近,其水幅寬約二三里。但同日趙口決口亦被河水沖刷開來,達六七十米寬,水深丈余,浪高三尺,其水頭由趙口以西之三劉寨直向南流,在中牟同花園口水流匯合繼續沿賈魯河南瀉。


14日水頭抵達尉氏,16日流至鄢陵、扶溝,18日流達西華、太康、淮陽,20日水頭到達周家口,由周家口流入沙河向太和、阜陽而去,流進淮河,東入洪澤湖,再經界首匯入運河,沿運河南下進長江,流入東海。整個黃泛區由西北至東南,長達400餘公里,流經豫、皖、蘇三省44個縣。「河南民宅沖毀一百四十餘萬家,陸沉八百餘萬畝,安徽、江蘇耕地陸沉一千一百餘萬畝,傾家蕩產者四百八十餘萬人。」


花園口決堤,在軍事上給日軍西進平漢線造成困難。第14師團1個混成聯隊,炮兵1個大隊,騎兵1個中隊,坦克10餘輛在中牟被困。中牟附近水寬約15公里,水深3米,該股日軍除一部向東南退去外,約1500人退入城內用沙包堵塞城門。


尉氏、朱曲鎮、朱仙鎮、南北曹附近第16師團一部3000餘人亦被洪水圍困,皆退至尉氏附近會合。尉氏一帶水寬30餘公里,日軍紛紛徵集門板及其他渡河工具,準備東逃。由於洪水泛濫,日軍不得不中止向鄭州西進。

17、18兩日,日軍由鐵道東撤部隊1萬餘人,由柳園口、陳橋口北渡黃河的部隊達7000人。同時,日軍以火車數列運載汽艇、船隻、彈藥、給養向西開去,援助被困部隊,其空軍「在十六日至二十四日之間,給兩個師團投下補給糧秣、衛生材料等,合計約六十一噸半」。劉和鼎軍、張自忠軍等部乘機向中牟、尉氏被困之敵不斷攻擊。


22日,公秉藩第34師克複中牟,日軍一部被殲,一部乘船向韓庄撤退。張測民第20師、李英第24師亦不斷由平漢路向尉氏進攻。26日,尉氏日軍一部2000餘人在城東北七裡頭搜集民船百隻,企圖東逃,一部1000餘人在縣城及西郊頑抗。張師以2個團攻城,由南、北門突入,日軍紛紛墜城東逃,被張師半途截擊,斃敵100餘名。同時,張師另以2個團向七裡頭之敵猛攻,斃敵數百名。


花園口決堤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暫時的成功,但其客觀後果卻給豫、皖、蘇三省人民帶來了嚴重的災難。蔣介石為了掩蓋事實,聲稱是日軍飛機炸毀了黃河大堤。日本侵華是造成這場災難的罪魁,但蔣介石的片面抗戰路線則是導致黃河決口的直接原因。


編輯 |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林小靜、別畢卉、金玲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像中國史 的精彩文章:

沒有機械設備可用,中國老百姓志願用雙手修建了許多個機場,供飛機對日作戰使用
抗戰時期在中國,有一群職業寫信人,專為不識字的老百姓代寫家書

TAG:影像中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