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女兒遠嫁父親跳樓自殺:孩子,我受不了你的「不聽話」

女兒遠嫁父親跳樓自殺:孩子,我受不了你的「不聽話」

龍應台在《目送》中有一段話: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可是總有許多父母,無法接受這種「送別」。

河南鄭州一位六旬老人,因為女兒交了外地的男朋友,可能會離開自己遠嫁他鄉,跳樓身亡。

這位父親的確是「深愛」女兒、不惜付出生命。

但極端的方式,也許會讓女兒後半生都要活在無盡的愧疚和自責中。

重慶沙坪壩一位母親酒後去到江邊想要輕生。

原因是女兒成績好,可能考上北大,但是母女平時交流少,女兒不願意跟她溝通報考的事情。

有人評論:「看不懂這些到底是親人間的大愛無聲,還是仇敵間的魚死網破?」

這些「自我犧牲」的愛和付出,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

1

「我生你養你,你必須聽我的」

生活中常常聽到這些話:

「媽現在活著就是為了你,不然還有什麼意思?」

「要不是為了你,我早跟你爸離婚了。」

「你是咱家唯一的指望,我和你爸就靠你了……」

這些父母們,把孩子視作自己人生的全部價值所在。

要孩子平安健康,要孩子活在自己的庇護之下,事無巨細地規劃好了孩子的人生,並且期望得到孩子們的絕對服從。

他們不像是在養育一個獨立的人,而像是在製作一個「聽話、優秀」的「機器」。

最新一季的《奇葩大會》上,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講了一個故事:

一個女孩,和男友戀愛半年多,沒告訴媽媽,因此媽媽極力反對他們在一起。她無法接受女兒的戀情未經自己「審核」,軟硬兼施,最終讓女兒和男友分手。

但自此以後,女兒也再沒回過家。她離開了母親,為自己爭取到了獨立。

武志紅卻覺得她獨立得很慘烈,他說「聽話」這個詞是存在很大問題的。

「一生下來,父母就幫孩子決定了長大後做些什麼,卻從沒問過孩子,他想要做什麼。」

很多時候,父母在完全沒意識到的情況下,親手把家變成了一個「傷人」的地方,讓孩子只想逃避。

很多父母常常用「父母在,不遠遊」,來把孩子「綁在身邊」。

但忽視了後半句:「遊必有方」。

「一個人在有了明確目標時,可以外出打拚,但一定要告知父母自己的去向,不要讓他們擔心。」

真正的孝道和愛,從來不要求任何人犧牲自己,成全別人,哪怕是父母子女。

「我很愛你,但我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這不是自私,而是更純粹且有尊嚴的愛。

紀伯倫有一首詩:「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並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再親密的兩個人,終究還是「兩個人」。

2

這世上只有父母的愛

是為了離別

黃磊在《小別離》的發布會上提到:

「人生就是一次一次的別離和團聚,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團聚,唯有父母的愛是為了讓孩子遠行。

這世界上最普通的東西就是:父母的愛,兒女的情。

父母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而不要去做自私的父母。愛過了頭,就是自私的愛。那種愛比恨還要傷害。」

台灣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有一集,講述了一位單親媽媽,把人生希望都寄托在兒子身上。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得到了一隻可以控制孩子人生的遙控器。

於是每一次兒子做的事情不合她心意,她就按下遙控器,讓時間倒流,讓兒子「修正錯誤」。

衣食起居、考試成績,甚至戀愛,稍有不滿就全部重來。

兒子忍無可忍選擇自殺,卻發現母親只要把時間倒回前一天,他就連「死都不能死」。

這樣扭曲的母子關係,的確是「比仇恨還要可怕。」

究其根本,是父母完全沒有意識到,孩子不是一個可以任由自己支配的「物品」,自己不是他們的「支配者」,只是在他們還無法獨立對抗世界時,陪他們走一段路。

父母子女之間,分離和放手才是永遠的主題:

出生那一刻,孩子離開母體;上學後,是每天暫時的分離;上大學,是更長久的離別;

再後來,工作、組建自己的家庭、擁有自己的孩子……徹底離開爸爸媽媽,離開家。

無論多麼不舍,多麼難以忍受,這些分離都無法抗拒,誰都不想養出一個「巨嬰」,離別是人生的必修課。

因為父母無法陪伴孩子一生,也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成長為一個獨立的人。

並且,分離不代表不愛,「母愛最高級的形式之一就是給予孩子自由。」

《無問西東》里,出身名門的沈光耀,成績優異,能力出眾。

原本,他可以憑藉家族庇佑,一生衣食無憂;但為了自己內心的追求,他奔赴西南聯大。

母親只是在聽聞他想參軍的時候說了這樣一番話:

「我們想你能夠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比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如同你自己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

注意不是給我增添子孫,而是你自己,能夠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

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祿,沒什麼是你的祖上沒經歷過的,那些只不過是人生的幻光。

我怕你還沒想好怎麼過這一生,命就沒了啊。」

《無問西東》劇照 / 視覺中國

沈光耀最後仍然選擇了棄筆從戎,為理想獻出生命。

母親面對和自己意見相左的孩子,沒有「一哭二鬧三上吊」,只是盡全力去挽留、規勸。

或許只是為了那一句「想要你能享受到人生的樂趣」。

3

做父母,可以自私一點

有時,看著一些父母為孩子「操碎了心」,總忍不住感嘆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

可是很多時候,這些愛會變成孩子的負擔,也會讓父母失去自我。

《我家那小子》里的朱雨辰媽媽,自言:「我是用整個生命去對待我兒子的。」

她的愛讓人「震驚」:

每天早上四點起床,為兒子燉梨汁,一堅持就是十年;

兒子出門拍戲,無論到哪兒都跟著,用小電磁爐給他做飯;

插手兒子每段戀愛,對未來兒媳的要求是「賢妻良母」……

她的全部時間都圍著「兒子」打轉,好像這是她人生唯一的意義。

可悲的是,她努力扮演好「母親」的角色,卻讓絕大多數人都難以理解。

朱雨辰在節目中表現出來的孤獨、渴望陪伴,都是她做不到的事情。

不懂得放手,最後造成了兩個人的「不完美」。

電影《塔利》,講述了一位擁有三個孩子的母親的日常瑣碎。

女主角年輕時候美麗、智慧、充滿自信。

成為母親之後,每日給嬰兒餵奶,送孩子上學,操心著家庭的一切,生活似乎慢慢褪去了光彩。

她堅持一定要母乳餵養,堅持一定要自己照顧孩子絕對不請保姆……力求讓自己要成為合格、完美的母親。

《塔利》劇照 / 豆瓣電影

她得到的,是日漸走形的身材,一點點流失的自信,看著鏡子里的自己,她的惶惑無人可訴,但生活依舊步步緊逼。

連她自己都覺得「我年輕時候學的知識在生完三個孩子後都白費了。」

這種糟糕的狀態一直持續到夜間保姆塔利到來:她可以完美地處理家務,照顧孩子;她告訴女主結了婚的女人也可以去酒吧狂歡……

事實上,「塔利」並不存在,她只是女主自己幻想出來的一個存在。

她太渴望擁有一些屬於自己的時間了。

傳統觀念里,「父母」兩個字太重了。

重到人們常常忘記了,在父母身份以外,他們還有屬於自己的生活。

黑龍江的一對老夫妻,花光積蓄買了兩套破舊小樓,並把破屋改造成「豪宅」,每月2萬元的退休金也都用來享受生活。

他們明確表示,不會把積蓄留給兒女。

《請回答1988》里,東龍媽媽有一段獨白:

我的人生,一直被人叫東龍媽媽、大龍媽媽,我不高興這樣,我的名字叫趙秀香。

比起劇中其他三位「全職主婦」母親,這位「趙女士」對孩子的照顧確實不多。

因為她有自己工作,她不能無時無刻的陪在孩子身邊。

但她的孩子卻驕傲地告訴小夥伴們:「我的媽媽和你們的不一樣,她有自己的工作。」

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但有時,適度的「自私」,既是對孩子放手,也是對自我的成全。

我們的一位讀者說,她的媽媽也曾很「帥氣」地告訴她:

「你要知道,我雖然生了你,但你就是你,我就是我。我賺的錢是我的,用它養你是我樂意,不代表那就是你的。事實上你一無所有,你想要什麼你也得憑你自己本事去賺。」

孩子如箭,父母如弓。

弓用儘力氣繃緊,拉開,最終也只是為了箭能夠飛得更遠。

可是箭的勇往直前,不僅需要弓的蓄力,還需要離弦那一刻的放手。

愛從來不僅僅是付出和犧牲。

給文章點個贊,學會接受分離是一種成長,對孩子是,對父母亦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聯網區塊鏈 的精彩文章:

網信中國:我國區塊鏈產業初具規模 多方面居世界前列
不用擔心簡歷造假,倫敦大學學院可通過比特幣來驗證

TAG:物聯網區塊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