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篇古文僅324字,卻書法文采相得益彰,被譽「天下第一行書」

這篇古文僅324字,卻書法文采相得益彰,被譽「天下第一行書」

書法是中華民族漢字文化所獨有的藝術形式,雖然經歷了漫長的變革過程,但是其文化血脈卻從未被割斷。一直到今天,喜愛書法者依然有很多。他們臨摹碑帖,他們在墨香中感悟傳統文化的氣息,他們從字裡行間的一筆一划之中感受到古人賦予這文字的精神,真乃是生命都能得到洗禮。

在談論書法和古文的話題之時,必然會提到一篇最為知名的作品。這篇作品我們都曾經學過,而且全文只有324個字,當時也曾經要求全文背誦。這篇古文書法文采相得益彰,被譽「天下第一行書」,且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沒錯,這就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王羲之的書法向來被稱為「入木三分」力透紙背,而這篇《蘭亭集序》就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他的書法涉獵廣泛,對於隸書、草書、楷書等都有研究,尤其是他的行書,可謂廣采眾長自成一家,對於後世的影響非常之深遠。

從體裁上來說,這篇《蘭亭集序》不過是一篇序文而已,是詩人和友人們「流觴曲水」、「暢敘幽情」詩歌唱和所寫詩集的一篇序文。但是在這簡短的序文當中,王羲之不但最大程度展現了自己的書法才華,還在序文當中談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問題,賦予了其更深刻的價值和意義。

古文一開始,作者描繪當時詩人們聚會的盛大場面。「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寫出了時間、地點,寫出了參與聚會詩人們的狀態。

而後極力渲染蘭亭景色之美,「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美麗的環境才能有美麗的作品,而後對於天氣等情況(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描繪,更是如此渲染。王羲之在序文一開始就做好了鋪墊。

在剛一開始王羲之抒發了平淡的心情之後,引出了他對於生死觀的思考。先是說兩種性格的人對於生活的態度,「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他們的行為是有區別的,但是「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對待生活也有相似之處,「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無論每個人是什麼樣的性格和行為,但是他們對於人生的快樂和苦痛的感受是一致的。尤其是對於歲月流逝、人生苦短的感慨,更是如此。

在最後,王羲之反駁了魏晉以來的清流玄理。「魏晉風度」的詩人們往往因為對現實不滿,選擇寄情山水,並沒有積極的生活態度。王羲之看到了其中的消極情緒,所以寫出「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生命非常短暫,就需要用這生命來創造更積極的人生,不要輕易浪費生活乃至失去生命。

這篇古文是王羲之流傳下來的最為知名的書法作品,也是其最為知名的文學作品。由於全文都是用行書寫就,所以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可惜的是,據說這書法真跡在唐代的時候就陪葬昭陵了,而後去向也就不得而知了。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張侃詩詞 的精彩文章:

39歲蘇軾悼念去世10年的妻子,一首婉約宋詞句句含情字字泣淚
52歲韓愈早晨上了奏摺,下午就被貶8000里外,一首唐詩寫盡心酸

TAG:老張侃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