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黑人為什麼不黑?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693-美國黑人不黑
作者:酸奶沒泡沫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酸奶泡
觀察美國社會,有時候會發現一個
奇怪的現象
:那些被白人居民稱為「黑人」的人,很多看上去
一點也不黑
,非但與非洲的黑人毫無相似之處,甚至可能比我們還白。但在美國社會的話語體系里,這些人就是不折不扣的黑人
,和其他白人不可同日而語。
這事關美國社會曾經有過的一個畸形潛規則「
一滴血法則
」,讓很多人的黑人身份來得不明不白。而這,有時也被作為美國種族融合不力
的一個例證。
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呢?
黑人的「新世界」
1619
年
,
20名黑人
被一位荷蘭船長帶到了詹姆斯敦,成了第一批
到達新英格蘭地區的黑人。與很多人認知不同的是,他們並不是第一批黑人奴隸
,相反,在抵達北美後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的身份和白人契約工
相當。
窮人不分黑白
但窮人之間也分黑白
在殖民地的草創時期,「人多力量大」是一句真理,而人一多就不好管理,用
奴隸制
這種剝奪人性的集中管理方法是最簡單粗暴的。或許,也是最有效的。殖民者從非洲大量收購黑奴
讓他們成為主人的財產,等同於法律地位上的「物」。
寧有種乎?
1783年獨立戰爭結束後,北美十三州
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獲得獨立
,但奴隸制和黑人地位的問題並未得到解決,最終觸發了南北戰爭。雖然北方為了佔據輿論制高點發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但黑人直到戰後也並未得到與白人同等的權利
。相反,美國當局在「廢除「了奴隸制以後又出台一系列法規限制黑人權利,甚至從法律上確立了種族隔離政策
。
白人區域
黑人與狗不得入內?
談及美國的種族隔離,
「一滴血法則」
是繞不過去的話題。
1865年,
佛羅里達州
率先宣布跨種族通婚為非法行為,並定義了「有色人種」的概念
:任何人,只要是有八分之一及以上的黑人血統,就被認為是有色人種。這也就是「一滴血法則」的最初版本。
到了南北戰爭戰後重建時期的幾十年,「一滴血法則」被眾多州寫入法律(多是南方州),對人種的劃定標準也更為嚴苛。1924年,弗吉尼亞州的
《種族完整法》
甚至規定,對白人來說,只要自己祖上有一丁點非白人血統,那他就不是白人;對黑人而言,只要他身上有一丁點黑人血統,那他就是黑人。在這種文化和法律環境下,跨種族通婚當然是被鄙夷的
。
《種族完整法》
當時美國人堅定信仰的,是保護
白人血統的純潔性
不被其他「次等血統」污染,否則怎能算得上高貴的美國人?
但這種堅持自然有著現實的落地困難。二戰後,受到
亞非國家民族獨立運動
的鼓舞,加上工業化的發展,大批黑人流入美國城市,但為數眾多的黑人卻居於一個「半人」的尷尬地位,這樣的社會結構早晚要出事。
1955年
,蒙哥馬利市黑人為反對種族隔離大規模抵制乘坐公交車,為平權運動
打響了聲勢浩大的一炮。而後,運動採取抵制、靜坐、遊行、和平進軍等方式,於1963年達到高潮
。在民權運動的巨大壓力下,國會於1964年通過了《美國權利法案》,1965年通過《選舉權利法》,正式結束
美國黑人在選舉權方面受到的限制和種族歧視、種族隔離制度,「一滴血法則」也於1967年被判定違憲
。
非裔美國人一直在為能享受
《權利法案》中的權利而奮鬥
但
社會認知
卻不是那麼容易清除的,即使沒有法律的干擾,種族區分也仍舊遍布各個角落。「一滴血法則」忽視個體的成長環境,生活經歷和自我認知,影響了太多黑人移民。即便他們中的大多數在自己的國土不會被認為是黑人,在美國社會卻完全被當作黑人看待。這也就誕生了美國街頭很多一點也不黑的「黑人」。
不黑的黑人
美劇《越獄》的帥氣男主「米帥」溫特沃斯·米勒的父母都畢業自耶魯大學,是高知家庭的後代。他的父親有牙買加、英國、德國血統,母親是白人,有俄國、法國、敘利亞、黎巴嫩和荷蘭血統。從理論上來說他是個
酷炫的八國混血
。
八國混血吊炸天
但父親的
牙買加血統
導致了一些問題。令米勒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當他少年時期的女友得知他的家譜時,大吃一驚並對他說「滾回你的農場去吧,黑鬼!」這是他第一次因自己的血統
受到極大的傷害。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因為身世受到的歧視讓米勒一度偏激異常,對自己的認同感很低。
在2003年的電影
《人性污點》
中,米勒飾演了主角的青年部分。這個一生都無法認同自己種族身份的角色讓具有相同種族背景
的米勒產生了極大的共鳴,表演出色、贏得四方好評也是順理成章了。
舉手投足都是戲
流行
偵探類美劇《美少女的謊言》
中,飾演主角之一Spencer的氣場女神特莉安·貝利索里奧在鏡頭前可以白得發光,但也逃不了黑人
的身份。她的母親是非洲人和克里奧爾人的結合,他的父親則有義大利和塞爾維亞血統,她白人血統很多
,但在一些種族歧視者的眼中這位也是「一滴血黑人」。
我就是長了張欺騙大眾的臉
打摔角娛樂出身的明星
巨石強森
也是位黑人
。他的血統異常複雜
,多數人想破腦袋也猜不出來,知情者甚至手繪了一幅家族族譜來解釋他的血統。簡單來說他的父親是非洲裔加拿大人,母親是薩摩亞人,屬於南方蒙古人種和澳大利亞人種的混合類型,也是波利尼西亞人的一支。大概正是這撲朔迷離的身世
讓他這麼能打。
同樣因《速度與激情》名震四方的
范迪·塞爾
也算是個黑人。他的母親來自歐洲,但他並沒有見過自己的親生父親。由於繼父是黑人,范常說自己是「有色人種」。但他並沒有在公開場合談論過自己的親生父親,也並未確認父親是黑人。
兄dei別打了,咱倆都是黑人
世界最暢銷的女歌手之一
瑪麗亞·凱莉
的皮膚是健康的橄欖色,可能會讓你忽略她的「有色人種」身份。她的父親是非洲裔美國人,母親是高加索白人,理所當然,她也是位黑人小姐姐
了。
其實還是比純黑小姐姐白不少
籃球迷可能會知道,NBA
「萌神」庫里
實際上是個黑人,因為他的父親是黑人。類似,底特律活塞隊大前鋒/中鋒格里芬
也是個黑人。從膚色來看,雖然他不黑,實際上外貌中還是帶有黑人特徵
的---頭髮卷且硬,且顏色介於黃和黑之間。他的父親是一位純種黑人,母親是不折不扣的白人。
除此之外,NBA中膚白的
拉文,克萊·湯普森,小里弗斯
都是「一滴血法則」下的黑人。
我都被自己萌到了
我是黑人我驕傲
米帥少年時的經歷算不得愉快,也讓很多「一滴血黑人」有意識地
隱瞞
自己的身世。但與此同時也有人堅定不移地說自己是黑人。
比如在介紹前美國總統奧巴馬時,「
美國歷史上首位黑人總統
」這樣的限定語十有八九會出現。其實奧巴馬的媽媽是美國中部白人,爸爸是肯亞人,顯然他擁有「半黑半白」的血統,單方面強調他是一個黑人也是不合理的。但是奧巴馬對外總是自稱非洲裔美國人
,社會也認同這一說法,這還是與「一滴血法則」脫不開關係。
哈哈哈我就是個黑人總統
在今天的美國社會,「一滴血法則」中的
歧視的成分已經淡化不少
。自民權運動以後講究「政治正確
」時代的到來,一滴血黑人在大城市裡甚至成為了一種榮耀的象徵。這樣一看,奧巴馬把自己、別人把奧巴馬說成是黑人也就很好理解了——這都源於那段複雜的、帶有偏見的歷史所處的、以及所造成的文化環境。
在西方政治正確的輿論大背景下,在涉及到種族、性別和其他
「強勢者」與「弱勢者」之間差異
的話題上,人們要麼保持沉默
,要麼只能站在弱者的立場
上說話,否則就有歧視的嫌疑,是「政治不正確」的。公眾人物尤其要注意這一點,因為社會聲譽
是他們的生命線和財富之源。
這就是現實
奧巴馬認定自己是黑人,是反向塑造了一個
最強大的政治正確立場
,連他的對手對他的批評也只能點到為止,說多了還會導致自己聲譽受損。媒體熱衷於說他是黑人總統,一方面是由於「一滴血」法則帶來的慣性思維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給自己找到政治正確的立場,提升口碑
。
其實如果我們再嚴格一點來看奧巴馬的身世,會發現這位前黑人總統的身份還有
更多可疑的地方
:奧巴馬的爸爸來自肯亞
,並不屬於若干年前奴隸制桎梏中逃出來的美國黑人群體,當然也並不在「一滴血」的話術體系里
。
出門右拐美國夢了解一下?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確實是
美國歷史的進步
。既然黑人都能當上總統了,還有什麼美國夢不能實現
呢?另:聽說昨天微信又改版了,我們有點擔心你以後會看不到我們非常有趣的封面圖。為了清楚看到局長精心挑選的封面圖,拜託動動大拇指,把我們加上
星標
吧~愛你~
END
擴展閱讀
我局更多觀察文章,戳下面
▼
國家:巴西 | 泰國 | 印度 | 日本 | 越南
省區:安徽 | 廣西 | 河北 | 河南 | 山東
城市:廣州 | 蘇州 | 杭州 | 黃石 | 玉門


TAG:地球知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