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我們會沉浸在「什麼也不想干」的頹廢中?

為什麼我們會沉浸在「什麼也不想干」的頹廢中?

葛優一定沒有想到,二十三年後的今天,自己還能因為《我愛我家》中的角色火一把。

在1993年的情景喜劇《我愛我家》中,葛優飾演了一個「二混子」季春生,自稱是個掌握了水變油的革命性配方的發明家,死皮賴臉地待在賈家蹭吃蹭喝。

「我季春生人窮志不短,馬瘦毛不長,一不偷,二不搶,不反對人民,不反對黨,就是逮哪挨哪躺。」

為什麼我們會沉浸在「什麼也不想干」的頹廢中?

季春生頹廢地躺在沙發上的劇照,被網友做成表情包瘋狂轉發而紅遍網路。

為什麼我們會沉浸在「什麼也不想干」的頹廢中?

連季春生穿的T恤都成了爆款。這謎一樣的葛優躺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魅力?

------------------------------------------------------------

< 總有一些時刻,就想漫無目的地頹廢 >

作者 | 脖子


傳達著「什麼都不想干」...「只想這麼癱著」...「漫無目的的頹廢」...「其實並不是很想活」...這些頹廢意味的葛優躺,為什麼能引起大家的強烈共鳴呢?

首先,消極的情緒比積極的情緒更容易引發人的共感,也就是同理心。

通常來說,悲傷、失望等負面情緒持續的時間會比憤怒、喜悅等其他情緒持續的時間要長。它給我們留下的烙印更為深刻,而且我們會不斷地回憶和強化這種感覺。

但是,就像人類社會喜歡外向的人多於內向的人,結果導致許多內向者以內向為恥而被迫表現得外向一樣,消極的、悲觀的思維方式和情緒也一直不被社會所倡導,所以即使絕大多數人都常受到消極心理的影響,卻不會輕易釋放內心的沉悶抑鬱。

但是,一旦有人敢於說出真實感受,暴露出人性中消極或頹廢的習性時,我們內心會達到一種高度的認同感。這種消極引發的共鳴讓我們感覺到自身與外界的聯繫,就像於迷茫中找到組織。

葛優躺表達出很多人心中都存在卻一直未釋放出來的厭倦情緒與虛無感:什麼都不想做,只想就這樣癱著。

為什麼我們會沉浸在「什麼也不想干」的頹廢中?

這種「什麼都不想做只想做個廢柴」的虛無心理從何而來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很多消極的情境是客觀存在的,比如當你的能力不足,企圖去控制或影響一件超出能力範圍的事情時,我們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弱小和無能為力。

比如小王想要加入某一家業內很有名氣的公司,但是無奈自己經驗與能力都不足,即使有面試的機會,也無法競爭得過其他候選人。

再說得大一些,我們的生命無一例外地向著消極的方向前行著,我們最終的歸宿都是死亡。

可見,總有一些消極的環境是我們無法擺脫的。這種消極可能來自於我們自身能力的不足,也可能來自己於外部環境的壓力或者不可逆轉的客觀規律。

當我們無法接受這種「消極的現實」,我們就會陷入空虛。

如果接受了過多消極的刺激,我們就可能因為習得無助而陷入悲觀當中,認為一切行動都是沒有意義的,從而放棄抵抗。

為什麼我們會沉浸在「什麼也不想干」的頹廢中?

再者,空虛感的產生很可能是因為,我們「想干」的事情與我們「該干」的事情產生了衝突,於是內心感到矛盾,導致我們止步不前。

比如,一個畢業生在選擇崗位時想選擇自己喜歡的銷售類崗位,但是自己的專業和實習經驗都是偏向技術的,從他的能力上看,他更應該選擇技術類崗位,但是從他的意願上來看,他更想選擇銷售類崗位。

在這種左右為難的情況下,他就會用放棄選擇、什麼都不做來逃避問題。因為他不能從自己所應該做的事情中感受到控制力和自由感。也就無法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另外,感到空虛,是因為我們無法從任何事情中感覺到「意義」。而這可能與我們本身的性格有關。

為什麼我們會沉浸在「什麼也不想干」的頹廢中?

進取性低的人不喜歡競爭、抱負心也不強。他們給自己設定的目標不會太脫離現實,比較實在,實現起來不會太困難。

「知足常樂」是他們的一個特點。也就是說,他們的精神更願意處於安逸狀態,一旦自己的目標得到滿足,就不太願意再折騰自己。

而低盡責性的人對自己的未來沒什麼計劃性,做事常處於走一步看一步的狀態。一旦目標被達成,他們就會因為不知道下一步該作何打算而陷入迷茫和虛無感之中。

怎樣才能使自己不沉溺於虛無感呢?

悲觀情緒的產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長期沉溺於某種消極情緒顯然是不利的。

並不是消極的心理定義了我們是怎樣的人,而是我們處理消極情緒的方式。

那麼,我們要如何應對消極環境呢?

勇敢面對:

當我們處於一種消極的環境中,我們必須去面對、承認自己所處的消極環境,而不是保持盲目的樂觀。因為過度樂觀帶來的非理性期待往往會造成一些不良的後果。

我們應該勇敢地直面令人不快的現實世界,理性地分析與判斷。在事實之上用樂觀的心態引導自己,將生活中發生過的事情之間建立積極的聯繫,能夠幫助我們將消極轉化為積極。

我們也可以嘗試著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堅持做出改變。

眼光聚焦於外:

「吾日三省吾身」,說的是自省的重要性。

但羅素認為,人們都有內省病的傾向,只顧關注內在的空虛而忽視大千世界,內省之人不容易找到快樂,而外向之人反而能在自己的靈魂中發現美和興趣。

過度的自我沉溺會降低人們對自己的評價。我們會越來越覺得:別人的生活看起來都不錯,只有我的很沒勁。

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愛好與世界建立聯繫,感受大千世界的美好:可以是游泳、踢球,也可以是看書、聽音樂。

活在當下:

其實,所有使人們更幸福的方法總結起來不過一句話:活在當下。雖然已經被提過很多次,但大部分人並不能夠做到,他們花費了絕大部分時間來嘆息過去,憂慮未來。

口碑不錯的勵志電影《百元之戀》之所以受到好評,就是因為它的勵志並沒有脫離「儘管你做出努力,但生活很可能依舊殘酷」這一現實。

女主是一個只會在家打遊戲、邋遢不注意個人形象的廢柴,在經歷了一系列生活的惡意之後,選擇學拳擊來改變自己。她參加拳擊比賽,渴望獲得認可,但是最後並沒有獲勝。不過,她已經成為了想要的自己。

為什麼我們會沉浸在「什麼也不想干」的頹廢中?

這就是平常的生活。我們會莫名陷入一段什麼都不想干,只想癱著的時光,然後某一天終於遇到了願意投入其中的事情,重燃鬥志。

也許從結果上看,生活的外表並未發生什麼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在內里,我們已經脫胎換骨,這也就是活在當下,珍惜每一天的生命的意義。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我們:搜索微信號「大五人格」(ID:the_bigfive)

作者寫於2016-07-1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成人世界裡的小精靈
夏季,謹防食物中毒!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