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因何沉沒?有何輝煌?124年後甲午經遠艦重見天日

因何沉沒?有何輝煌?124年後甲午經遠艦重見天日

原標題:因何沉沒?有何輝煌?124年後甲午經遠艦重見天日



中日甲午戰爭已經過去124年,長久以來,大連莊河海域的一艘沉船被認為是甲午海戰中沉沒的「經遠艦」,但一直沒有確鑿的證據予以證實。

今年7-9月,在經過了長達2個多月的水下調查後,國家文物局終於證實了它就是「經遠艦」。經遠艦的近況我們已經從各種報道中得知,但你可知它是如何沉沒的?它生前又創造過哪些輝煌?



清光緒十一年,中法戰爭剛剛結束,李鴻章通過中國駐德國公使向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訂造了「經遠」、「來遠」兩艘同級姊妹艦,造價共計一百七十多萬兩銀子。這次訂購在英德兩國海軍部之間引起一場技術上的激烈爭論,並引起了德國首相俾斯麥的關注,他指示道:「卓越地和準時地執行中國這次訂貨具有重大的意義。」


該型艦是德國造艦史上設計製造裝甲巡洋艦的開始。中國訂購該型艦原本是用於台、澎防務,後來因為中法關係緩和,清政府為加快北洋海軍建軍考慮,改留用於北洋水師。1887年底,經遠艦、來遠艦同致遠艦、靖遠艦、左一艦一起回國,加入北洋水師。



北洋水師是洋務運動中建立起來的,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軍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一支。洋務運動在科學技術方面向歐美看齊,使清朝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景象,但由於沒有徹底變革國家制度,政治依舊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國防軍事也只是外強中乾。此時的清朝只不過是一個通過洋務運動迴光返照的帝國罷了。



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脫亞入歐」,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國力日漸強盛。加上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這個資源匱乏、市場狹小的島國急需對外擴張。1887年,日本參謀本部制定了所謂「清國征討策略」,並逐漸演化為以侵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而中日甲午戰爭就是日本實現夢想的重要環節。


1894年9月17日,日本聯合艦隊在鴨綠江口大東溝附近的黃海海面挑起—場激烈的海戰,這是中日甲午戰爭中的第二次海戰,也是中日雙方海軍一次主力決戰。經遠艦在管帶林永升的指揮下奮勇作戰,隨致遠號衝擊日本艦隊,左舷遭受密集炮火攻擊。但它沒有向最近的大鹿島沖灘,而是向更遠的大連莊河黑島方向全速航行。



經遠艦成功引開了日方戰鬥力最強的由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組成的日本第一游擊隊。經遠艦打光所有彈藥,遭受重創後,奮然撞向日艦,打算與敵方同歸於盡,不幸被日聯合艦隊四艘巡洋艦圍攻擊沉。包括管帶林永升、幫帶大副陳榮、二副陳京瑩在內的全艦231名官兵為國獻身,僅16人生還。


2018年9月,考古隊員在大連莊河海域海床面以下5米處發現懸掛於艦舷外壁的木質髹金「經遠」艦名字牌。可惜的是,由於上世紀經受過嚴重的盜掘,船體已經被人為損壞。遺迹中清理出鐵、木、銅、玻璃、陶瓷、皮革等500餘件,此外還發現了不曾在出廠檔中出現的炮彈、引信等物,是甲午海戰遺迹考古的又一重大成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蔣介石三次錯失林彪,最終付出慘痛代價
朱元璋的《皇明祖訓》為何把日本列為永不攻打的十五國之一?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