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世紀外國人對日本人評價更高的神話是怎麼製造出來的?

19世紀外國人對日本人評價更高的神話是怎麼製造出來的?

原標題:19世紀外國人對日本人評價更高的神話是怎麼製造出來的?



本文由騰訊新聞聯和美好年代通訊聯合出品,美好年代通訊系騰訊新聞Top MEDIA計劃百佳企鵝號。

長期以來,在互聯網上有一種說法,認為19世紀由於清朝的腐朽和落後,使得中國老百姓精神狀態普遍比較差,也不重視禮義廉恥這些社會道德規範,給外國人留下了相當不好的印象。


很多人還援引馬格爾尼訪華日記,來說明當時中國人們在清朝統治下已經愚昧顢頇到什麼地步。


「撒謊、奸詐,偷得快,悔得也快,而且毫不臉紅。」「有一次吃飯時,我們的廚師就曾想厚顏無恥地欺騙我們。他給我們上兩隻雞,每隻雞都少一條腿。當我們向他指出一隻雞應有兩條腿時,他便笑著把少的雞腿送來了。」


我一度也相信這種說法,認為由於清朝封建專制使得中國人精神面貌變得很差,也逐漸放鬆了對自己的道德約束。

直到我讀了根據英國外交官薩道義日記改編的《明治維新親歷記》後,我才發現,原來「外國人普遍對日本人評價更高」其實是一個在中文互聯網上被製造出來的神話,其目的是為了論證清朝末期統治對中國的危害。


這是因為根據薩道義的日記,他對日本普通人的印象也非常不好,馬格爾尼爵士在日記中批評中國普通人的那些缺點,19世紀的日本普通人也一樣不缺。


上一篇文章我講了薩道義終於來到了日本,之後就開始緊張的日語學習,不過薩道義發現光是公使館給他請的日語老師還不夠,後來他花錢給自己單獨請了一個日語老師。



原來初到日本的薩道義什麼都不懂,兩眼一抹黑,不管是公使館還是他自己請的日語翻譯都不會英文,雙方只能用手寫中文交流;薩道義由於人生地不熟,就請自己這位日語老師幫他買一本有片假名標準的漢語字典,用於學習日語。

這位日語老師騙他說橫濱沒有,他要去更遠的地方才能買到,而且索要了薩道義四枚銀幣,約等於兩美元,薩道義傻乎乎就給了這麼多錢;結果6個星期後當薩道義略微熟悉日語可以自己逛街後才發現這種字典在橫濱到處都有,而且只需要1.5枚銀幣,更讓薩道義氣憤的是,書店老闆告訴他,他的日語老師就是在他家買的書,而且通過講價,把書價砍到了1銀幣。隨後幾天,薩道義又發現他的這位日語老師還在幫薩道義購買桌椅過程里大賺了一筆。


怒火中燒的薩道義找到這位日語翻譯,要求他必須退還這些黑心錢,不然就另謀高就。結果這個日語老師並不感到害臊,笑嘻嘻的把錢退還給了薩道義。


而且薩道義還發現自己不管走到哪裡都會遇到專門為他那樣的外國人制定的特別價格,也就是說不管他購買什麼,都比日本人貴很多;薩道義日記里說他曾多次去橫濱劇場觀看能劇,劇場方每次都沖他要一銀幣的票錢,而日本人則只需要幾文錢;更為過分的是他支付了如此昂貴的票價,但是劇場方總給他帶去特別靠後的包廂里,以至於他完全聽不清楚舞台上演員的台詞。



明治維新初期的日本市場

另外一件讓薩道義印象深刻的事情是當時他們居住在橫濱,想要往返神奈川必須乘坐渡船或者騎馬繞很大的一個圈子;可是乘坐渡船他也遇到一個問題,就是他們作為外國人是需要支付1銀幣,而為日本人服務的渡船,一個日本人只需要支付1銅錢(當時日本1銀幣等於16文天保銅錢)。


有一次他搶先跳上日本人渡船,想要乘坐這種廉價的交通工具,結果薩道義失敗了,日本的船夫和老百姓看薩道義不肯下船,就那麼一動不動地等著,一直等到薩道義自己覺得無趣,主動離船為止。這種情況同樣也持續到幾年後薩道義日語非常熟練,經過多次辯論才好轉。


通過薩道義的日記,我們可以很清楚看到,馬格爾尼批評當時清朝人的話,也完全適用於幾十年後日本普通人;之所以中日兩國普通人都沒給外國人留下什麼好印象,我覺得最主要還是因為當時無論清朝還是日本,普通人生活壓力都比較大,遇到語言不通的外國人都想「宰」一下,事實上薩道義日記里也提到,明治維新以前,日本普通人日子過得確實很苦。


好了,薩道義的日本見聞就介紹到這裡,下一期我們來戳穿另一個源自馬格爾尼爵士訪華日記的「神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流說 的精彩文章:

泡茶如彈古琴,所以茶桌上專家特別多
余秋雨:唐代楷書,大將林立,但我一直認為歐陽詢位列第一

TAG:名流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