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經常和男性打鬧,是什麼心態?
每個人小時候都會被灌輸一些成年人世界固有的觀念和思維模式。比如,小孩子被大人抱著、強制性親吻、莫名其妙的搖晃,大人會告訴小孩子,那是因為那些人喜歡你才那樣做,因為你太可愛了。
長的可愛,就該被其他人強制性的親吻、擁抱和搖晃嗎?顯然不是這樣的。任何人,哪怕是小孩子,也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感覺,自己的喜好。一切行為的發生,都應該建立在本人同意且願意的情況下,才是正常的、合理的、可以原諒的。我們應該教育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學會拒絕不喜歡的行為。
我們來分析以下幾個案例:
一,小明和小美是同學,小明對小美動手動腳,小美果斷的扇了小明一巴掌。小明再也不敢對小美動手動腳。
二,小明和小美是同學,小明對小美動手動腳,小美由於害怕別人笑話她,更害怕小明生氣,從此做不成同學。小美選擇和小明打打鬧鬧,說說笑笑的把這件事掩蓋過去。
三,小明和小美是同學,小明對小美動手動腳,小美很喜歡小明,因此小美很享受和小明打鬧嬉戲的過程。小明佔小美便宜,小美很樂意,很開心。
我們不難看出,以上三種情況其中的差異。第一種情況,女生比較有主見,而且採取了大部分人都不會採取的方式,乾脆利落的解決了這個騷擾。第二種情況,女生選擇了隱忍,顧及雙方的面子,採取有尊嚴的迎合,至少在外人看來兩人都保全了面子。第三種情況,純屬醉翁之意不在酒。
可是,還有第四種情況,而且是最糟糕的情況,也是目前社會普遍存在的情況。比如,公交車上的性騷擾,咸豬手。大部分受害者,不是不想反抗,而是不敢反抗,覺得喊出來自己被騷擾是丟人的,是一種恥辱。
如果說同事,同學,朋友之間的動手動腳,不去反抗,更多的是顧及雙方的友誼和感情。那麼陌生人發起的騷擾,受害者不敢反抗,更多的是害怕社會輿論造成的不良影響,這種隱忍和怯懦只會助長歪風邪氣,甚至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
我們從小被教育要尊老愛幼,對人要和善,不能沒有禮貌。可是我們缺少了被教育如何保護自己,該保護自己到什麼程度,哪些行為我們可以合理拒絕,哪些行為我們可以直接反抗。因為有些冒失和不合時宜的行為以及舉動,對於不喜歡那樣的人來說,就是一種不禮貌,一種不友善,一種不尊重。
有人說,女性經常和男性打鬧,被人佔便宜也不生氣,那就是賤,那就是騷,那就是浪。不可否認,有些情況是第三種,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可是肯定還是有很多情況是違心的迎合,有尊嚴的反抗以及無聲的忍讓。
難道非得發生「北京頤和酒店事件」那樣的情況才可以反抗嗎?不是的。任何違背當事人意志的行為,都是不正確的,也不應該被鼓勵,甚至應該被呵斥、被制止。
現今社會,人心浮動,好多事見怪不怪,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發生在眼前,我們也很少引以為戒。這樣是不對的。只有每個人都知道保護自己,也知道保護自己身邊的弱者的時候,社會真正的安全和和諧才會到來。
當納粹來抓共產黨人時,我保持沉默,因為我不是共產黨人;當他們來抓猶太人時,我保持沉默,因為我不是猶太人;當他們來抓貿易工會主義者時,我保持沉默,因為我不是貿易工會主義者;當他們來抓天主教徒時,我保持沉默,因為我是新教徒;當他們來抓我時,已無人替我說話了。
——來自 波士頓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銘文
——————————
更多精彩,關注微信公號:假裝很文藝
公號ID:jzhwy7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