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騙補不是大面積行為?這不是Pia打臉嗎?

騙補不是大面積行為?這不是Pia打臉嗎?

據說新能源車騙補行為比大家想像都要嚴重,因此原先四部委聯合進行的騙補調查,也已經變成由國務院親自牽頭,而且總理和副總理都分別做了批示、說了重話,這是很罕見的。

騙補不是大面積行為?這不是Pia打臉嗎?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要求「嚴肅懲處騙補行為並完善相關制度」;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則示,對涉及騙補的企業,要視情節嚴重情況進行相關懲處,輕則取消財政補貼資格、追回補貼資金、罰款,重則取消汽車生產資質,同時,馬凱還強調,對監管部門涉嫌失職瀆職的人員要根據規定進行處理。

騙補不是大面積行為?這不是Pia打臉嗎?

這大約透露出兩則信息:一是新能源車騙補情況比大家預想的嚴重,以至於驚動了國家領導;二是新能源車補貼政策可能要做出重大調整,因為馬凱已經明確要求,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修訂完善之後,不能再出現騙補現象。

之前四部委聯合進行的徹查,效果遲遲沒有顯現,工信部領導還公開表示,「新能源汽車騙補不是大面積事件」。一眾涉嫌騙補的相關企業,也都紛紛發誓,堅稱「不存在騙補行為」。然而,總理這次的態一表,企業們被PiaPia打臉。

事實上,騙補不僅存在,而且是大面積存在。去年1-10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17.4萬輛,而對應的累計上牌量僅為10.8萬輛,近7萬輛的差額全都是「吃空餉」的;另外,在2015年全部37.9萬輛新能源車產量中,18萬輛是商用車,佔比接近一半,而總體上商用車只佔汽車總量的20%左右,這也是不正常的;相比乘用車,新能源商用車因為補貼額度大、騙補操作也相對更簡單,因此成了騙補的重災區。

按照中科院楊裕生院士的說法,一輛12M的純電公交車在沒有補貼政策時,售價是160萬元,享受了國家100萬元的補貼後,售價變成了260萬元。等於全部補貼都變成了廠家的利潤!而根據楊院士的說法,這樣一台公交車的成本不會超過130萬元!

騙補不是大面積行為?這不是Pia打臉嗎?

在巨額補貼資金的誘惑下,一些所謂的新能源車企,不是琢磨如何真正推廣普及新能源車、如何提升新能源車技術質量水平、如何培養客戶新能源車的使用習慣,而是挖空心思騙補。馬凱副總理已經將騙補行為歸納為三種:車輛未達到推廣標準甚至根本就未生產,違規取得牌照騙取補貼;車輛符合規定,但賣給關聯企業而非終端用戶,未達到補貼條件提前謀取補貼;車輛賣給終端用戶,但在獲取補貼後大量閑置,造成財政資金嚴重浪費。

總理都撂了重話,估計那些騙補的企業會吃不了兜著走。青主並不會幸災樂禍,因為,易地而處,青主自忖也很難不去騙補。一是補貼額度實在太高,少則幾萬十幾萬,多則幾十上百萬!而且騙起來一點不麻煩,比灣灣們搞國際電信詐騙簡單多了,在當初看來,甚至都沒有風險——因為多數情況下,壓根都不能叫騙,連馬凱副總理也承認,只能叫「違規謀補」。所以,騙補固應徹查,追根溯源,不合理的新能源車補貼政策本身更應檢討。

騙補不是大面積行為?這不是Pia打臉嗎?

從傳統汽車到新能源車的切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太心急,一定要給自己預設一個某年多少萬台的目標,目標實現不了,領導們難免臉上掛不住,於是政策難免就簡單粗暴,於是就難免門戶大開,最後政策的空子太大,人家不鑽都不好意思。

為了強推新能源車——更具體一點,其實是電動車,政府也真是挺拼的,給高額補貼,一輛18.89萬元的電動車,最高時補貼9萬,占車價的48%!電動大巴補貼更高,前面說了,160萬的車,補貼100萬!高額補貼還不夠,又是免搖號,又是免拍牌,這在京滬廣深等限牌限購城市,比直接的現金補貼力度更大。

這種強刺激,只能營造出新能源車短期的小陽春局面,從長遠看,對新能源車的發展反而是不利的。已經出現的嚴重擾亂市場的大面積騙補,其實就是這種強刺激的必然副作用之一。強身健體,還是要靠加強營養、堅持鍛煉,沒有人靠吃十全大補丸能真正強健起來。

騙補不是大面積行為?這不是Pia打臉嗎?

所以,相較於總理的「嚴肅懲處」,我更樂於看到的,是對於「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的修訂完善」。這裡青主不揣淺陋,給有關部門提幾點建議:

1、要改簡單粗暴為細水長流,直補金額要逐步降低,並最終退出。補貼的目的,是逐步提升新能源車本身的競爭力,最終實現不需要補貼也能被市場接受,而非讓企業賺錢。

2、要改直接價格補貼為間接補貼。我們不應只是鼓勵「買新能源」,更應鼓勵「用新能源」。拿了補貼,買了一輛PHEV,但是從來不充電,當汽油車用,這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所以與其在購買階段搞一次性價格補貼,不如在使用環節慢慢優惠,比如免費建充電樁,免費充電;我不覺得規定人家油箱的大小,就能讓人家多用電而少用油。

騙補不是大面積行為?這不是Pia打臉嗎?

3、補貼本身是對市場的一種干預,要儘可能降低它的副作用。我們鼓勵的應該是新能源的結果,至於具體哪條技術路線可以最終被市場接受,還是應該讓市場來做決定。比如混合動力,在美國、日本、歐洲都已普及,那麼在中國是不是也應該被鼓勵?比亞迪的純電動可以鼓勵,科力遠的混動為什麼就不能鼓勵呢?

4、發展新能源宜做更長遠的規劃,切忌揠苗助長。我們可以讓市場被動地接受新能源,但是這樣的市場不可持續。根據去年的爆發,中汽協年初樂觀地預計今年新能源車銷量能達到70萬輛,但騙補醜聞一出,補貼政策稍微一緩,銷量立減,上半年只完成了17萬輛。其實,全年70萬輛和30萬輛,又有多少質的區別?放在2400萬輛的總盤子里,都是不到3%!2015年、2016年是不是世界新能源車第一大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2030年、2040年,你的新能源車具不具備競爭力。

文|青主  主筆心中的車媒辣嘴男神

自主十年|回歸一個吉利僅一年時間,為何要再造一個新品牌?

第八批免購置稅新能源車大名單公布,市場後勢將如何?

【解密】國家為什麼「相中」純電動車作為未來汽車產業的發展主力?

版權聲明:

本文為《童濟仁汽車評論》獨家稿件,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或改編,如有任何侵權行為,侵權者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騙補不是大面積行為?這不是Pia打臉嗎?


作者寫於2016-07-1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第三極」有哪些不廣為人知的藏傳佛教寺廟?
如何說服別人?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