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吃出來的,還是遺傳的呢?
小A:「我奶奶有糖尿病,我爸爸也有糖尿病,我以後也會有糖尿病的。」
黃黃:「不是吧!糖尿病是遺傳的嗎?我表哥是一天喝了8瓶飲料,後來昏迷了,被家人送到醫院,醫生說是糖尿病,艾瑪!還搞了個酮症酸中毒,不明覺厲呀,嚇死人了!這估計是喝太多飲料、吃太多糖才得的吧。」
究竟,糖尿病是吃出來的,還是遺傳的呢?
糖尿病,是體內胰島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或者兩者同時存在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代謝紊亂。這組代謝異常綜合征的共同特點是血糖水平高。
血糖在體內扮演什麼角色?
血液中的糖分叫血糖,平時我們吃東西(五穀雜糧、果蔬等)經過消化系統轉化成單糖。單糖通過血液到達全身的細胞,平時我們需要能量就靠它啦。如果一時之間消耗不了這麼多單糖提供的能量,它則會轉化成糖原儲存在肝臟或肌肉中,儲存空間滿了之後,還有多餘的糖的話,那你便要傷心啦,嗚嗚~會變成脂肪。
胰島素——調節血糖水平
人體的血糖水平由胰高血糖素和胰島素調節,它們是由胰臟分泌的蛋白質激素。當血液中的糖分較低時,胰高血糖素出場,指揮肝臟的儲備糖原釋放入血液,從而使血糖上升;當血液中的糖分過高時,胰島素派上用場,促進血糖轉化成糖原儲備於肝臟或進入組織細胞中。
胰島素是機體內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時糖原、脂肪、蛋白質地合成也與它有關。
遺傳&環境,誰搗的鬼?
導致糖尿病的主要因素有兩個:一是遺傳,二是環境。
科學家曾做過研究,發現糖尿病病人的家屬中,患糖尿病的幾率遠高於普通人。目前的研究表明,糖尿病的遺傳與多個基因有關。糖尿病分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基中2型糖尿病有更明顯的遺傳基礎。當然,糖尿病的發生還受環境、肥胖等後天因素的影響。糖尿病是吃出來的,也可以是遺傳的。
哪些環境因素可能引起糖尿病?
●營養過剩:攝入過多熱量(如文首提到的小夥子一天喝八瓶飲料);
●中心性肥胖:就是「啤酒肚」類型的肥胖,也稱腹內型或內臟型肥胖;
●缺少運動;
●心理壓力大:導致內分泌失調;
●疾病因素: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等。
有了糖尿病,要怎麼吃?
糖尿病的治療要靠藥物、飲食和運動一起結合,而且飲食並不是千篇一律的,更強調個性化。
●適合的食物
1.粗雜糧:如燕麥面、蕎麥麵、玉米、黑米、大麥等,這些富含礦物質、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食物有助於改善葡萄糖耐量(指機體對血糖濃度的調節能力)。
2.豆類及其製品:綠豆、蠶豆、扁豆和四季豆等,其富含蛋白質和多不飽和脂肪酸,有降血脂的作用。
3.乳類及其製品:牛奶、酸奶、奶粉等。
4.蔬菜:新鮮蔬菜即可。
5.油脂: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玉米油和魚油等。
6.水果:李子、櫻桃、獼猴桃、柚子、蘋果、木瓜和草莓等。
●忌(少)吃的食物
1.精製糖:如白糖、紅糖、甜點心、蜜餞、雪糕、甜飲料等(出現低血糖時可應急食用)。
2.高碳水化合物及低蛋白質的食物:馬鈴薯、芋頭、藕、山藥等,如果食用,應減少主食的攝入量。
3.動物油脂:豬油、牛油、奶油等。
4.水果:柿子、桂圓、香蕉、楊梅、石榴等。
5.酒:酒是純能量食物,沒有營養素,長期飲用會損害肝臟,容易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
【參考資料】
1.《臨床營養學》,主編:焦廣宇;
2.《內科護理學》,主編:尤黎明、吳瑛。
本文系就醫160原創文章,作者:婧媖,轉載須註明來源和作者,並標明原文網址,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網紅變現,根本沒你想得這麼簡單
※假期約女生去旅行,怎麼安排效果好?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