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雍正:你們誤會了朕多久多深

雍正:你們誤會了朕多久多深

原標題:雍正:你們誤會了朕多久多深



清代歷史中,所謂「康乾盛世」光艷外表所粉飾起來的繁榮並不值得大為驚嘆,反而夾在其間、承上啟下的雍正,方是真正高人。如果說康熙、乾隆時期是歷史上一位散文家所書寫的華麗駢文,隨處可見康乾盛世時皇帝的大手筆,那麼雍正所譜寫的就是一部令人印象至深的述事詩,它是一位實幹家奮力拚搏的真實故事。雖然民間流傳的雍正才幹不及老爺子康熙,風流不及兒子乾隆,自己還編寫了《大義覺迷錄》,否認別人對他列舉的篡位、殺兄、屠弟甚至好色等等十大罪狀,被天下人譏笑為「此地無銀三百兩」,最終累倒在了自己的龍榻上,儘管他生前沒有得到公正的評價,但歷史自會秉筆直書,讓那些流言蜚語自動退出歷史舞台,還歷史以本來面目,建立起對他公正的評價體系。

繼位真相:篡改遺照還是康熙栽培

雍正登基,版本眾多,其中最廣為流傳並令人信服的是雍正將康熙遺詔「傳位十四皇子」篡改成「傳位於四皇子」。此說新鮮有趣!照理,登基前朝中大臣人等一般稱雍正為皇四貝勒,康熙稱其為皇四子胤禛,所謂「傳位十四皇子」即是「傳位皇十四子」,如果改「十」字為「於」字,即變成「傳位皇於四子」,根本狗屁不通。而且向來詔文之中,對於貝勒貝子,論及排行必附其名,如原文系:傳位十四皇子胤禵,漢字以「十」改「於」,固屬容易,而以「禵」改「禛」,哪個辦得到?再說既有這樣的密詔,關係重大 ,何以只見其漢文而不見其滿文,漢文以十改於易如反掌,而滿文之中以十改於是改得像改得了的嗎?而且清朝文獻皆以滿文為準,漢文為輔,更足見此說荒唐可笑。其實早在康熙在世時便常對臣下說「要替他們找一個堅剛不可奪志的主子」,這個主子當然所指即是雍正。

馭官之術:過河拆橋還是恩威並濟

雍正即位之初處境並不好,內有諸皇子及其黨羽的高度不滿,外有羅卜藏丹僧的西北叛亂。此時自己手中無良將,只好力排眾議起用桀驁不訓的漢族將領年羹堯。他內倚九門提督隆科多,外借年羹堯的兵力逐漸穩住了局勢。但做一個安樂皇帝明顯不是他的志向和本意,在他的心中,帝國的畫卷剛剛展開,助他一臂之力的官員就會受到重用,對於想混日子的官員,雍正是眼裡容不得沙子的。所以他說,這些年為了遵守科舉成憲,用了不少安分而庸碌潔己而沽名的人,朕雖駕馭省力,但唯恐他們誤事。朝廷設官分職,原本是為了辦事,不是給讀書人找個安身立命的地方,只要有才情,能辦事,就算他是個小人也要起用,而那些不能辦事的,就算他是個善人,也要請他回家吃老米去。所以起用年輕的親信李衛,就像他所說的:年輕人做官,許多地方圓通不了,這也難怪,但好處也在這裡,等你摸熟了路,習慣於做官,辦事圓通,許多官場官陋都露出來了,朕對你也就失去了越格保舉的興趣,這是你做官之難,也是朕用人之難。至於殺年羹堯,也不為無因,他因立了戰功,雍正給足了他面子,但隨即他也愈加囂張起來,動輒罷免殺害朝廷官員,所舉之官甚至一度稱為「年選」,這些雍正也還能忍,但直到一封「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川陝植黨羽,屯兵待八王」的密奏擺到他的面請,他坐不住了:「好一個年羹堯,坐鎮三江,志在稱帝,以水師與朕決勝負,川陝各地,遍布私黨,有意與八王,共生死同進退。別的朕都可以忍,帝出三江,動搖國本,朕斷不能忍。」於是調下甘肅巡撫胡期恆,換上岳鍾琪,又把四川提督納琴調下,換上鑾儀史趙坤,另大同總兵馬覿伯,河北總兵紀成,寧夏總兵王嵩一律讓其表明心跡,稍有不妥,調派他職,如此一來,年帥的胳膊腿就施展不開了。


暴卒之謎:刺殺、中毒,還是過勞死

根據《起居注》記載,雍正在去世之前身體沒有特別的不適,突然間某天晚上就去世了,也恰恰是在雍正批奏摺的工作時間內,關於雍正暴卒之謎,民間津津樂傳,被呂四娘取了頭了去,此說為謠傳。在怡親王允祥尚在時,輔佐雍正處理軍政民政,雍正視他為擎天柱,他一去世,雍正頓失一位治國理政的好幫手,悲痛難當,自己肩負的擔子也更重了,為了能讓自己有充沛的精力披摺子閱奏章,處置政務,他開始找人練丹,並逐漸大量服用。據載,當時圓明園每日出現大量煙霧,且送柴入內不計其數,就是為煉丹升爐所用。他因常年大劑量服用,加上極其勤政,最終深中丹毒累死在蹋上。

身名之爭:勤政明主還是迷信暴君

儘管雍正在位的13年中蜚短流長,被認為是清朝十二帝中性情最為暴戾,手段最為殘忍的君主。但是他的勤政確實無人能比,為批奏摺甚至一天只睡四個小時,硃批字數比奏文還多。他勤勤懇懇,不辭辛勞,雷厲風行,剛毅果決,對弊端之處下手狠辣,使清王室之江山有了一個新的變化,不僅吏治達到了清朝之中最好的時期,國庫存銀也有了極大剩餘,達七千多萬兩,為乾隆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結語

反觀歷史上所稱享有盛名的康熙乾隆,康熙皇帝確實雄才偉略,令史學家們佩服。但康熙晚年,由於病疾纏身,吏治檢馳,國家各種弊病叢生,為清王室的統治留下了極大的隱憂。歷史抉擇之時,雍正上場了。


雍正登基之時,環境險於康熙即位,因為他從康熙手中接過來的是一個已經虧損嚴重的國家。他勵精圖治,對弊端下手狠辣,並善始善終,國家在他手中蒸蒸日上。若無雍正,「康乾盛世」恐怕只怕是大清王朝的黃粱一夢。


享天下的乾隆皇帝,晚年的貪污腐敗現象比之康熙晚年尤甚,他繼續了祖輩父輩的基業,卻沒能記住其父的良苦用心,沒能明白其父治國的真正奧妙。

「古之有國有君者,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從這一點看,雍正遠勝康熙,乾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理性經濟人 的精彩文章:

TAG:理性經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