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兩人同名同姓同被寫進新中國歷史,一個被稱好人,一個罪該萬死

這兩人同名同姓同被寫進新中國歷史,一個被稱好人,一個罪該萬死

在中國,從古到今,不乏同名同姓者。一般來說,名字用字越少,重者越多;用字越多,重者越少。所以,如果你不想和別人重名,那你最好把名字起長一點。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兩位,同名同姓,都叫張奚若。這兩個張奚若在新舊中國,還都是上了書報的人,都有一定的影響。但這兩個人又有著巨大差別,一個被稱好人,一個罪該萬死。

先說這個罪該萬死的張奚若。

這個張奚若,原來是一個抗聯戰士,起先也是一個好人。他於1935年參加東北抗聯,為抗聯1軍1師師部機槍連機槍射手。1938年7月,他叛投日軍,編入日偽軍「程斌討伐隊」。從此,他從一名抗聯戰士,變成了一個專門與抗聯作對的漢奸。在「程斌討伐隊」,張奚若和他的把兄弟、副射手白萬仁、彈藥手王佐華,被稱之為「鐵三角」的戰鬥小組。

1940年1月9日,在吉林濛江縣錯草頂子戰鬥中,張奚若將機槍架在樹杈上向抗聯射擊,被楊靖宇將軍一槍打中,卻沒有死掉,在瀋陽住院治療一個多月,於2月21日才回到濛江縣城。

張奚若的把兄弟白萬仁、王佐華,在2月15日那天追剿楊靖宇的過程中,因凍傷掉隊,被收容在濛江縣城裡養傷。2月23日中午,這3個叛徒加漢奸的人正聚在一起打牌。駐濛江的偽通化省本部,接到楊靖宇將軍在三道崴子的報告,因部隊都在山裡「討伐」,一時無兵可派,就把這些在縣城裡養傷的日偽傷兵集合起來。

張奚若和白萬仁、王佐華被編為日偽第一批快速挺進隊。當敵人向楊靖宇喊降不奏效時,日軍指揮官、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向張奚若下達了「幹掉他」的命令。張奚若隨即扣動扳機,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委楊靖宇,就這樣倒在一棵大樹前的雪地上,壯烈殉國。

楊靖宇

2月24日,「程斌討伐隊」接到將楊靖宇的頭顱送抵「新京」(長春市)的命令。程斌點名讓張奚若取楊靖宇人頭。於是,張奚若、王佐華兩漢奸將楊靖宇的遺體抬到鍘刀上,由白萬仁將楊靖宇將軍的頭顱鍘了下來。

這樣的漢奸,可謂十惡不赦,死有餘辜。但他們的結局卻讓人意外。這個漢奸張奚若,我們先說到這裡。

我們再看好人張奚若。

好人張奚若,1889年10月生於陝西朝邑,早年參加中國同盟會。辛亥革命前夕,他被派往日本購買軍火,準備舉義。武器還沒運回來,武昌起義即爆發。不久,張奚若再去日本,將軍械運回陝西,成為陝西辛亥革命的功臣。

其後,張奚若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當時,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同學還有胡適、陶行知等知名人士。回國後,張奚若先在民國教育部任局長,後從教清華大學。

張奚若

抗日戰爭期間,國難當頭,張奚若憂國憂民,積极參加民主活動,抨擊國民黨蔣介石腐敗無能。1941年3月1日,張奚若在國民參政會二屆一次會議上發言,尖銳抨擊國民黨政府當局,話鋒犀利。

蔣介石也在會,感到很是難堪,就打斷張奚若的發言說:「歡迎提意見,但別太刻薄!」張奚若先生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等到下一次參政會開會,國民政府給他寄來了開會路費和通知,張奚若先生當即回電一封:「無政可參,路費退回。」 從此,張奚若再未參加國民參政會會議。

1949年6月15日,新中國成立前夕,新政協籌備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張奚若以民主教授的身份出席會議。在各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對於新中國的國號問題,爭論頗為激烈。有人提議用「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也有人提議用「中華人民民國」。

張奚若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認為還是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國名好。張奚若說:「我們是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人民這個概念已經把民主的意思表達出來了,不必再重複寫上『民主』二字。」

與會代表經過反覆討論,認為張奚若的提法好,一致同意新中國的國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張奚若的一生,始終保持仗義執言、坦誠耿直的作風,合志士與學者於一身,往大處著眼做學問,為社會服務做事業。

毛-澤-東曾說:「張奚若是個好人!」

在新中國,張奚若一直擔任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在推動中法、中日建交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

如果這位曾當面斥責蔣介石的張奚若,碰到了這個抗聯漢奸張奚若,相信,他一定會嚴厲痛罵他這個「本家」,讓他無地自容。

這位耿直的好人張奚若於1973年7月18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4歲。

由於複雜的歷史原因,槍殺楊靖宇烈士的兇手張奚若,據說,在抗戰勝利及其後的日子裡逃脫了罪責,八十年代中期還在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吊蘭書苑 的精彩文章:

朱德一進門就說:我來看你了!昏迷了多時的老戰友竟嗵地坐了起來
強渡大渡河,紅一師師團營連4位直接指揮官,建國後被授何軍銜?

TAG:吊蘭書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