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貝佳】新媽媽哺乳要避免七大誤區!
原標題:【愛貝佳】新媽媽哺乳要避免七大誤區!
有人說「母乳六個月以後就沒有營養」,這個說法是沒有根據的,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確認:「母乳是嬰兒最好的營養食品。」母乳含有多種免疫成分、比牛奶更多的不飽和脂肪酸、促進嬰兒腦發育的牛磺酸等。所以母乳餵養時間可以適當延長。
目前國內大部分嬰兒都會在6個月到一歲之間斷母乳。這與產假的長度很有關係。
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母乳可持續兩年或以上。很多媽媽上班後, 仍然完全或部分母乳喂哺。
最好是按寶寶的需要斷母乳, 這樣寶寶才較容易適應。 你可以考慮在寶寶已經進食固體食物,或開始使用杯飲用時才開始斷母乳。
無論何時開始, 斷奶不應該是一件有壓力的事( 避免在家庭有大變動時開始)。斷母乳應是漸進的。 理想的斷母乳可能需要幾星期或幾個月。 按步就班的斷母乳對媽媽與寶寶都有好處。
斷奶時要循序漸進,通過延長哺乳的間隔時間、逐漸添加輔食等方式給孩子自然斷奶,而不能一下子就斷掉,以免讓孩子心理上產生不適應。
誤區1:乳房不脹了,乳汁不夠了 媽媽的產乳量跟寶寶的需求是有供需平衡的。媽媽剛生完寶寶時,她的產奶荷爾蒙會驟然增高,產奶量比寶寶的需求要多,所以乳房常常發漲,需要擠掉一些。但擠的時候不要擠光,可以留一點,這樣媽媽的產奶量和寶寶的需求才會達到平衡;如果每次都擠光,那產奶就會一直供大於求,因為媽媽的乳房會「以為」寶寶需要這麼多奶。 誤區2:母乳6個月後就沒營養了 其實,母乳的營養一直在變化,寶寶初生、幾周、一歲甚至更大的時候,母乳的成分是不同的,甚至每一天不同的時間,母乳也會發生變化。母乳是根據寶寶身體的需求產生的,寶寶的需求在變,母乳也在變。寶寶在不同的發育階段,有不同的需求,初生到三四個月的時候,寶寶長得特別快,所以母乳里的脂肪含量也特別高。這個時候如果把奶擠出來,可以看到奶水特別白、濃,這樣的奶營養特別豐富;而寶寶1~3歲時,他的生長速度減慢,對營養的要求不如以前高,所以母乳的營養成分也沒以前高,脂肪含量降低,奶水也就沒這麼濃了。 誤區3:寶寶睡覺不好,醒好幾次,是因為奶不夠 在早期,特別是前兩個月,寶寶頻繁吃,有幾個原因:一是胃很小,才小玻璃球這麼大,幾天後可能比乒乓球大一點,他的胃那麼小,母乳又很容易吸收,所以吃了沒多久肚子很快又空了;二是寶寶的成長速度非常快,前三四個月每周長170克左右,半歲內體重會翻倍,所以寶寶對奶的需求量會比較大;再就是第一年是大腦發育最快的階段,所以寶寶的輕睡眠比較多,沉睡眠比較少;另外加上寶寶在幫媽媽催奶,也會經常有吸奶的要求。所以不用擔心奶不夠,媽媽只要按照寶寶的需求來做就可以了。 誤區4:生病就不能哺乳 哪怕是乙肝也不要緊,現在寶寶出生後會馬上打乙肝疫苗,其實接種以前就可以開始哺乳。沒有任何科學依據證明乙肝會通過母乳傳播,反倒是有這樣的研究:兩組媽媽,一組是乙肝攜帶者,另一組是健康人群,觀察寶寶得乙肝的比率,結果是一樣的。其實分娩的時候感染乙肝的風險比喂母乳大得多。如果寶寶將來不幸得了乙肝,最有可能的是分娩時感染的,而不是因為母乳餵養,媽媽的母乳里其實有乙肝病毒的抗體細胞。 誤區5:吃了葯就不能哺乳 醫生和藥廠會比較保守地說,哺乳期間最好不要吃藥。但是所有的葯,都是可以分安全等級的。媽媽用藥前可以先問一下醫生是否會影響哺乳,如果寶寶已經大了,開始吃輔食了,或者服藥物的副作用比不喂母乳更大,那麼再來平衡一下。 誤區6:吃到後面乳房癟癟了,就沒有乳汁了 雖然到後面乳房癟癟了,但還會有噴乳反射,寶寶還是會吃到很多奶。因為你的血液一直在循環,所以乳房會一直產乳。後面雖然乳流量變慢了,但會一直產奶,而且現產的奶脂肪含量高,會很濃很白,寶寶可能不需要喝很多就飽了,就好比是吃了很多奶油。 誤區7:奶不夠要留著、存著 這是很大的誤區,奶是越擠越多的。其實不是個奶量,而是個產奶速度的問題。很多媽媽認為我的奶量就這麼多,其實是產奶的速度的問題:空的乳房產奶速度快,滿的乳房速度慢,如果頻繁排空乳房,產奶速度會快很多。其實我們身體的各種液體都在經歷循環,比如你的口水有沒有感覺不夠的時候?很少,因為你的口水是按照你的需求來產生的,吃東西的時候就產生得多。乳汁也是一樣的,寶寶吃的時候就產,不吃就不產,吃得多就產得多。所以媽媽要有信心產奶。 ![]() ![]() TAG:濟陽愛貝佳月嫂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