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社會科學院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智庫論壇第五場舉行

中國社會科學院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智庫論壇第五場舉行

9月28日,「與改革開放同行——中國社會科學院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智庫論壇」第五場在京舉行

本網記者吳文康/攝

9月28日,「與改革開放同行——中國社會科學院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智庫論壇」第五場在京舉行。此次論壇的主題為「改革開放40年與中國金融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學部主任、原副院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作主題演講。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學部主任、原副院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作主題演講。

本網記者吳文康/攝

李揚首先回顧了中國金融發展40年的歷程,並詳細闡述中國金融發展如何為經濟高速增長籌資。他指出,40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展現出一系列令人矚目的鮮明特色,其中最顯著的,就是高儲蓄、高投資、高增長同時出現且內洽地持續數十年。李揚指出: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兩個制約其發展的資金瓶頸,在內,存在著儲蓄缺口,即國內儲蓄不足,難以長期支撐大規模投資;對外,存在外匯缺口,難以吸引國外投資,支持國內經濟發展。破解雙缺口困局,是發展中國家擺脫貧窮落後,最終實現現代化的關鍵。因此,有效地動員儲蓄,支撐高水平的投資,啟動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確保日益增長的適齡人口就業,成為貫穿中國整個改革過程的頭號任務。就此而論,中國的金融發展向全球貢獻了自己的智慧。

談到未來中國金融的發展問題,李揚指出,中國經濟金融經過上一輪擴張期後,如今進入了下行「清算」期。因此,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清除未來發展的障礙,是面向未來的中國金融業的前提性任務。這項任務本就高度複雜,國際金融危機的外溢性衝擊,更加重了負擔。金融風險的源頭在高槓桿,所以,去槓桿成為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的核心任務。然而,鑒於結構複雜、體量龐大、牽涉面廣、外溢性強,去槓桿必須瞻前顧後,把握好時機、節奏、步調和各部門協調。從根本上說,面向未來的中國金融業,是要將自己建成金融強國,為此,要進一步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健全中國金融的市場基礎;要推進普惠金融發展,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率;要推動金融科技創新,利用新技術全面改造傳統金融業,解決產業金融的發展難題;要發展綠色金融,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要積極穩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積极參与國際經濟治理機制改革。

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作主題演講

本網記者吳文康/攝

劉世錦認為,金融業改革開放要堅持問題導向、創新導向。市場經濟是開放的、競爭的體系,建立市場經濟、摸索市場經濟的過程其實是「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在金融改革的過程中要堅持頂層設計,將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相結合。中國的金融改革主要應當解決幾個問題:第一,進一步打破金融市場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壟斷,提升運行效率;第二,解決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第三,對產業轉型升級創新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第四,發展綠色金融的問題。發展綠色金融不是做減法,而是做加法和乘法。它不僅僅指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環境污染的治理,而是包括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綠色創新等發展理念;第五,地方政府在金融改革中要發揮有效的作用。過去地方政府主要依靠土地財政,今後地方建設資金來源值得探討。

劉世錦指出,中國中小企業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徵,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考慮到民營經濟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他建議加大對民營經濟的金融支持力度,使得中國的金融體系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與民營企業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相適應。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工業經濟研究所原所長金碚主持論壇

本網記者吳文康/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工業經濟研究所原所長金碚主持論壇。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何德旭,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作點評發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何德旭發言

本網記者吳文康/攝

何德旭認為,下一步中國金融發展的方向,就是必須實行金融發展方式的轉變,由過去的高速度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從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路徑上來講,要通過建設現代金融體系來達到這樣一個目的,包括金融調控體系、金融組織體系、金融市場體系、金融監管體系和金融環境體系。本質的特徵有幾個方面,第一,注重金融在資源配製中的決定性作用,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第二,這個現代金融體系一定是法制化的,要依法運行;第三,為更多群體提供金融服務,特別是弱勢群體,要惠及邊遠地區;第四,這是綠色的、國際化的金融體系;第五,這是數字化的金融體系,將高科技、高技術手段廣泛應用到金融領域裡來,不斷提高金融運行的效率。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發言。

本網記者吳文康/攝

黃群慧認為,實體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業的支撐,金融業是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工具,在資源的優化配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以及科技進步也會促進金融科技的發展,兩者之間是互相促進的關係。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使其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科技創新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此次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智庫建設協調辦公室承辦,新華網思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協辦。近期,系列智庫論壇還將圍繞「改革開放與中國法治40年」等主題舉行。

原標題:中國社會科學院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智庫論壇第五場在京舉行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張卓晶 排版編輯:張卓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充分挖掘報刊史料價值
我記憶中的季羨林先生:非凡之學 平凡之人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