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漢之際—楚漢相爭

秦漢之際—楚漢相爭

原標題:秦漢之際—楚漢相爭


上次講到項羽分封諸王,但引起諸侯不滿;現在講楚漢爭霸。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二月,項羽尊楚懷王為義帝,立十八諸侯。而割梁楚九郡自王之,號"西楚霸王"。四月,諸侯兵罷戲下,各就國。


項羽封劉邦為漢王,以"巴、蜀亦關中地"為由,封與劉邦。劉邦定都南鄭(今陝西漢中)。又將關中地區分為三部,封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分別為雍王、塞王、翟王,合稱"三秦",企圖通過他們控制關中,將劉邦困鎖在漢中巴蜀地區。


諸侯就國後,項羽以韓王(韓成)滅秦無功為借口,不讓他就國而帶他到彭城,廢為侯爵,又把他殺了,立吳縣縣令鄭昌為韓王。 原燕王韓廣不願徙王遼東,新燕王臧荼攻殺之於無終,並其國。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五月,齊相田榮不滿項羽分封,攻打臨淄王田都,田都逃到楚國,田市本被項羽封為膠東王,田榮卻立田市為齊王,不讓他去膠東就國,田市畏懼項羽,前往膠東就國,田榮對這個不爭氣的侄子大怒,派人追殺田市於即墨,又回軍攻殺濟北王田安。這樣田榮擊並三齊,遂自立為齊王。並予彭越將軍印,令其擊楚。項羽派蕭公角攻打彭越,被彭越打得大敗。

漢二年(公元前206年)十一月,趙將陳餘因不滿項羽分封,派夏說遊說田榮,從齊王田榮處借兵,與自己三縣之兵一起攻常山王張耳,張耳敗走,歸漢。陳余重迎立代王趙歇為趙王,趙王感激陳余,立陳余為代王,陳余以趙王趙歇弱小,不去代國,以夏說為相國駐守代地,自己留在趙王歇身邊輔佐趙王。


在齊地田榮兼并三齊之時,劉邦在漢中也為攻襲三秦做準備。劉邦入漢中,項羽給予劉邦三萬士兵。劉邦依張良計,入南鄭時燒毀棧道,以防被偷襲和向項羽示意無外侵的意願。


韓信亦在此時背楚投靠劉邦,但沒有知名,僅任連敖,後坐法當斬為滕公夏侯嬰所救。夏侯嬰與語知其有才能,向劉邦推薦韓信,劉邦拜韓信為治粟都尉。韓信對不能受到重用而欲離去,於是發生蕭何月下追韓信故事。蕭何再次向劉邦推薦韓信,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劉邦用韓信的計謀結果受阻陳倉,須昌侯趙衍從漢王起漢中,雍軍塞渭上,上計欲還,衍言從他道,道通,趁項羽北攻田榮時,再在好疇擊潰章邯,最後圍困章邯於廢丘。同月,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被迫向漢王劉邦投降。之後幾個月,劉邦遣將攻取隴西、北地、上郡。這樣,三秦除章邯困守的廢丘之外全部歸漢。


而此時因項羽殺韓王成,張良間行歸漢,派人遺書項羽,稱"漢欲得關中,如約即止,不敢復東。"項羽以故無西意,而北擊齊。


韓信循韓地,下十餘城,項羽所立之韓王鄭昌降,漢二年(公元前206年)十一月漢立韓王信為韓王。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一月,項羽聞知劉邦已兼并三秦,且準備東進伐楚,而趙國、齊國、梁地都已反叛,項羽以齊國與梁最近,威脅最大,北上攻打齊國,項羽派使者向英布征其一同前往,但英布僅以老弱敷衍,項羽對此深為不滿,幾次遣使斥責。


田榮得知項羽擊齊,率軍迎擊,被項羽打敗。逃至平原,平原民殺了田榮,投降項羽,項羽立田假為齊王。但項羽採取錯誤政策,不僅不予召撫,反而怒田榮反,遷怒齊人,大肆屠殺,所過殘滅,於是齊人紛紛復叛,項羽奔走於齊地,但遠不能撲滅齊地戰火。田榮弟田橫驅逐田假,立田榮的兒子田廣為齊王,自領齊相,收集齊國敗兵,在城陽(今山東莒縣)反抗項羽,項羽一時沒能攻下城陽。此時,劉邦正在向東進軍,魏王魏豹降漢,殷王司馬昂也降漢,項羽封陳平為武信君,令其平定殷國,於是司馬昂又降楚,過了沒多久,漢王劉邦攻打殷王,平定殷地,俘虜了司馬昂,項羽得知大怒,要誅殺平定殷國的將吏,陳平很害怕,於是來投漢王劉邦。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劉邦進至洛陽,接受董公"兵出無名,事故不成"、"明其為賊,敵乃可服"的建議, 以項羽殺害義帝為口實,為義帝報仇討逆為政治號召,令三軍發喪,縞素三日,發檄文布告全國:"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喪,諸侯皆縞素。悉發關內兵,願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聯絡各地諸侯王,趁項羽滯留在齊國時,渡過臨晉關,至河內,糾集塞、翟、魏、趙、殷五國諸侯聯軍56萬,兵分兩路攻楚,北路由曹參、灌嬰統率,進攻定陶,擊敗龍且、項它。南路為劉邦親自統率,部將為張良、陳平、韓信、呂澤、張耳、夏侯嬰、樊噲以及五諸侯軍,至外黃,擊敗楚將程處、王武,彭越率三萬人歸附劉邦,劉邦封彭越為魏相國,攻打梁地,派樊噲北上攻打鄒縣、魯縣、薛縣、瑕丘,以阻止項羽從齊國南下,向東攻打下邑、派呂澤駐守,下邑在蕭縣西面不遠,蕭縣在彭城西面不遠,項羽南下救援彭城必經蕭縣,這樣,如果項羽回援彭城,呂澤可以與劉邦東西兩面夾擊項羽。與北路軍曹參、灌嬰會合,進攻碭縣、蕭縣,攻取彭城。


項羽得知後,留眾部將繼續擊齊,自率精兵3萬疾馳南下,先擊敗駐守在魯縣的樊噲,當時劉邦等眾諸侯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置酒高會。項羽乘劉邦陶醉於勝利,戒備鬆懈之際,率軍繞至彭城西,於清晨時發動突然襲擊,駐守在下邑的漢將呂澤沒來得及作出反應,劉邦不得不撤出彭城,楚軍於是大敗漢軍,漢軍往泗水方向潰逃,楚軍緊追不捨,殺漢軍十餘萬人,一直追擊至靈壁(今安徽靈璧縣)東濉水,漢軍相互擁擠、踐踏,加上楚軍追殺,漢軍十餘萬人皆入濉水,濉水為之不流。此役,漢軍被殲數十萬。劉邦急率殘部先在碭縣整頓,然後向西與呂澤會合。



諸侯見劉邦敗,轉投項羽,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入楚為將。趙國發現漢並沒有殺張耳,趙兵退去反與漢為敵,魏王魏豹回到滎陽,斷絕了黃河渡口,也背叛了劉邦,只有彭越獨自帶領他的軍隊向北駐守在黃河沿岸。

項羽雖取得彭城之戰勝利,但齊地戰事卻不利。在其率軍擊諸侯聯軍時,田橫盡收齊地。但田橫復國後並未攻楚,而是中立於楚漢之間,直至酈食其說齊。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六月,劉邦回到關中,漢軍水攻廢丘,雍王章邯在抵抗了十個月兵敗自殺,至此三秦悉為漢有。劉邦收關中士卒回到滎陽。


隨何勸降九江王英布,英布叛楚,項羽派龍且、項聲攻打英布。項羽親自進攻下邑,繼續向西進攻,至滎陽,劉邦拜灌嬰為中大夫,統率騎兵,在滎陽以東大敗項羽,又在於"京縣"(今河南鄭州滎陽豫龍鎮京襄城村附近)、"索亭"(今河南滎陽索河街道)之間擊敗楚軍,將項羽楚軍擊退到滎陽以東。


京索之戰後,漢軍穩住陣腳,楚軍也無力突破漢軍防線進攻關中。雙方從來開始在滎、成一帶拉鋸,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友客軒 的精彩文章:

秦朝歷史—稱帝改制

TAG:友客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