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習主席推崇的軍中英烈

習主席推崇的軍中英烈

原標題:習主席推崇的軍中英烈


今天上午10時,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出席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這是我國英雄烈士保護法施行後第一個烈士紀念日。英烈保護法規定,每年9月30日為烈士紀念日,國家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舉行紀念儀式,緬懷英雄烈士。




(視頻截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在多個場合緬懷英烈,號召我們不忘革命先烈的遺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讓我們重溫習主席推崇的部分軍中英烈,再一次回顧他們蕩氣迴腸的英雄故事。


在衛國戰爭最艱苦的時刻,中華民族許多熱血兒女毅然投身到抗擊法西斯德軍的英勇行列中。毛澤東主席的長子毛岸英作為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坦克連指導員,轉戰千里,直至攻克柏林。


——習主席在2015年5月7日的《俄羅斯報》發表署名文章《銘記歷史,開創未來》


毛 岸 英



毛岸英是毛澤東的長子,幼年曆盡艱辛和磨難。1936年由中共地下組織安排去蘇聯學習。衛國戰爭爆發後,毛岸英數次給斯大林寫信,堅決要求上戰場,參加反法西斯的戰鬥。他的要求終於獲得批准,他先後進入蘇雅士官學校快速班、莫斯科列寧軍政學校和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軍校畢業後,毛岸英被授予中尉軍銜,任蘇軍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坦克連指導員,參加了戰略反攻,轉戰千里,直至攻克柏林。


中國飛行員唐鐸作為蘇軍空中射擊團副團長,鷹擊長空,在同法西斯軍隊的空戰中屢建戰功。


——習主席在2015年5月7日的《俄羅斯報》發表署名文章《銘記歷史,開創未來》


唐 鐸


唐鐸,1925年被選派前往蘇聯學習航空飛行。衛國戰爭期間,他參加空軍衝擊團,任見習空中射擊副團長,多次駕機飛往前線,與敵機激戰。他這樣回憶那段歲月:在那些日子裡,飛機幾乎都是帶血作戰的,因為每次作戰回來,後面的空乘戰鬥人員有的受傷、有的犧牲,在特別緊急的情況下,人們就把犧牲者抬下去,把飛機檢修一下,換上另一個人,立即起飛參加戰鬥。因為傑出貢獻,唐鐸榮獲衛國戰爭勳章。1955年,他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少將軍銜。


天下艱難際,時勢造英雄。在14年反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特別是8年全面抗戰的艱苦歲月中,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凝聚起抵禦外侮、救亡圖存的共同意志,譜寫了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壯麗史詩,湧現出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一批抗日英烈和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莊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及國民黨軍「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無論是直接參戰還是後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人們,都是抗戰英雄,都是民族英雄。


——習主席在2015年9月2日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儀式上的講話


楊 靖 宇



楊靖宇,中國共產黨黨員,原名馬尚德,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在1939年秋冬季東南滿反日偽軍「討伐」作戰中,楊靖宇與魏拯民等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自己率警衛旅轉戰於濛江一帶。最後,他隻身與敵周旋5晝夜,以無比堅強的毅力,英勇頑強地戰鬥著,直至彈盡糧絕,於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楊靖宇犧牲後,殘忍的日本侵略軍無法理解這位英雄的堅強行為,將他割頭剖腹,發現他的胃裡儘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


趙 尚 志



趙尚志,中國共產黨黨員,1936年1月任北滿抗日聯軍總司令部總司令,同年8月任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軍長,後任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執委會主席、東北抗日聯軍第2路軍副總指揮。趙尚志率領抗聯部隊對日偽軍進行了英勇無比的戰鬥,他們冒著零下40多攝氏度的嚴寒,遠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風餐露宿,戰勝了數不清的難以想像的困難。1942年2月12日,他在率部對敵人作戰中身負重傷被俘,誓死不降,痛斥敵人。窮凶極惡的敵人割下了他的頭顱,運到長春慶功,把他的軀體扔進了松花江的冰窟中。趙尚志壯烈犧牲時,年僅34歲。


左 權


左權,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高級指揮員,軍事家。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歷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八路軍前方總指揮部參謀長,後兼八路軍第2縱隊司令員,是八路軍參謀工作的奠基人,親自勘察定址黃崖洞兵工廠。由彭德懷和左權直接組織指揮的「百團大戰」,對日軍造成沉重打擊。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區抗日根據地進行「鐵壁合圍」大「掃蕩」。25日,在山西遼縣麻田附近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機關突圍轉移時,於十字嶺戰鬥中壯烈殉國,時年37歲。


彭 雪 楓



彭雪楓,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傑出指揮員、軍事家,參加過第三、四、五次反圍剿,二萬五千里長征,組織過土成嶺戰役,兩次率軍攻佔婁山關,直取遵義城,橫渡金沙江,飛越大渡河,進軍天全城,通過大草原,是抗日戰爭中新四軍犧牲的最高將領之一。1944年9月10日,圍殲夏邑縣八里庄頑軍李光明支隊,戰鬥進行得十分順利,至11日,全殲頑軍一個支隊,俘支隊司令李光明等千餘人。是役,彭雪楓同志親臨前線指揮,不幸中流彈犧牲,時年37歲。他投身革命20年,被毛澤東、朱德譽為「共產黨人的好榜樣」。


佟 麟 閣



佟麟閣,國民黨高級將領。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以製造盧溝橋事變為起點,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7月28日,北平大戰開始。日軍依仗其武器裝備的優勢,將二十九軍切成數段,分割包圍。中國軍隊處於各自孤軍作戰之境地。部隊在敵人炮火和飛機的狂轟濫炸下,血肉橫飛,損失慘重。時任第29軍副軍長的佟麟閣與132師師長趙登禹誓死堅守陣地,指揮二十九軍拚死抗擊。戰鬥進行得十分激烈,因受重傷,壯烈殉國。佟麟閣是全面抗戰開始後,中國犧牲的第一位高級將領。


趙 登 禹


趙登禹,國民黨132師師長。1937年7月下旬,日寇調集數以萬計的日軍在飛機和坦克的掩護下,分別向北平、天津以及鄰近各戰略要地大舉進攻。擔任132師師長的趙登禹,率部抗擊日軍入侵,守衛北京城外的南苑。132師將士在趙登禹的率領下,不畏強敵,奮勇抵抗。日軍將中國軍隊切成數段,分割包圍。部隊孤軍作戰,在敵人炮火和飛機的狂轟濫炸下,損失慘重。趙登禹率部誓死堅守陣地,拚死抗擊。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軍伏擊,壯烈殉國,犧牲時年僅39歲。


張 自 忠



張自忠,國民黨高級將領。1940年5月,日軍為控制長江水上交通線,調集15萬精銳部隊發起了攻佔棗陽、襄陽、宜昌等地的棗宜會戰。身為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33集團軍總司令的張自忠將軍,毅然率領預備七十四師和軍部特務營東渡襄河,抗擊來犯之敵。在日軍以重兵對張自忠將軍進行合圍後,為牽制日軍主力,張自忠力戰不退,與敵搏殺,最後身中數彈,壯烈犧牲,時年49歲,成為中國在抗戰前線犧牲的最高將領。


戴 安 瀾



戴安瀾,國民黨第5軍200師師長。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為確保中國戰時「輸血動脈」滇緬路的暢通,中國派出了10萬將士組成的中國遠征軍開赴雲南中緬邊境臨戰待機。3月4日,戴安瀾的200師成為第一批孤軍入緬的先頭部隊,是中國軍隊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機械化師,他率領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開赴緬甸,緊急支援英軍盟友,抗擊日本。同古保衛戰歷時12天,200師以高昂的鬥志與敵鏖戰,以犧牲800人的代價,打退了日軍20多次衝鋒,殲滅敵軍4000多人,俘敵400多人,予敵重創,打出了國威。戰鬥結束後,戴安瀾在撤退過程中,遭敵襲擊,身負重傷。在緬北距祖國只有100多公里之地的茅邦村,壯烈殉國,時年38歲。


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



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是指1941年9月,抗日戰爭時期,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狼牙山戰鬥中英勇抗擊日偽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為了讓大部隊能安全轉移,班長馬寶玉帶領其他4位戰士留下,把日偽軍引向懸崖。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面對步步逼近的敵人,他們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的樹枝掛住,幸免於難。

新四軍「劉老莊連」



1943年3月,為掩護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轉移,新四軍第3師第7旅第19團第4連82名官兵主動在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劉老莊鄉阻擊1000多名日軍,先後打退敵5次衝鋒,斃傷日軍170餘人。最後,彈盡援絕,就與敵進行白刃格鬥。政治指導員李雲鵬、連長白思才等全部壯烈殉國。戰後,第7旅重新組建第4連,並命名該連為「劉老莊連」。


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



1938年10月,以冷云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第5軍婦女團8名女官兵,與日偽軍展開激戰。她們主動吸引日偽軍火力,使部隊主力迅速撤退,但卻被敵軍圍困河邊。在背水戰至彈盡的情況下,她們毀掉槍支,挽臂涉入烏斯渾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高唱「奴隸們起來」的國際歌,集體沉江殉國,史稱「八女投江」。


國民黨軍「八百壯士」



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戰役進行到最後階段,10月26日晚,守衛大場防線的中國軍隊第88師第524團400餘人(為迷惑敵人,對外宣稱「八百壯士」),在副團長謝晉元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在日軍的重重包圍下,孤軍奮戰四晝夜。戰至30日,接到撤退命令後,他們衝出重圍,退入英租界困守。 1941年,謝晉元被汪偽特務暗殺。同年12月,日軍突入英租界,將困守在此手無寸鐵的「八百壯士」余部俘獲押走,部分人被遣送至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日軍集中營。


習主席談到了這支部隊19歲的烈士王建川在戰場上寫給母親的詩,稱讚他「為了祖國不惜血染戰旗」的軍人血性。他指出,打仗從來都是狹路相逢勇者勝,軍人必須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2015年1月21日,習主席在第14集團軍同大家座談時的講話


王 建 川



王建川,雲南省硯山縣人,壯族,原35207部隊步兵一營三連戰士,所屬第14軍118團40師。1964年10月出生,1984年1月入伍,團員,初中文化,榮立過三等功。於1984年4月28日在邊境戰爭中犧牲。王建川入伍後,一直堅持寫日記,整整寫了兩本。他準備邊境戰爭結束後,把日記本和軍功章一起寄回家,作為獻給母親的禮物。1984年4月28日,年僅19歲的王建川,在一場戰鬥中光榮犧牲,揣在他身上的日記本被鮮血浸染。兩本日記作為珍貴遺物,被其母親帶回家鄉。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血性膽魄的生動寫照,要成為革命軍人的座右銘。習主席強調,王傑精神過去是、現在是、將來永遠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要學習踐行王傑精神,讓王傑精神綻放新的時代光芒。


——2017年12月13日,習主席看望第71集團軍某旅王傑生前所在連官兵時的講話


王 傑



王傑是上世紀60年代湧現出來的偉大共產主義戰士,中國人民解放軍原坦克第二師工兵營地雷爆破連五班班長,1961年8月應徵入伍,1962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他以雷鋒為榜樣,從小事做起,處處以身作則,為了黨的事業「有一分熱發一分光」。1965年7月14日,王傑在江蘇省邳縣張樓公社幫助民兵地雷班進行軍事訓練。當炸藥包發生意外爆炸的危急關頭,為保護在場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幹部的生命安全,他毅然撲向炸藥包,獻出了自己23歲的年輕生命。根據他生前願望,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經中央軍委批准,2018年9月20日,增加「獻身國防科技事業傑出科學家」林俊德、「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張超為全軍掛像英模。這兩位軍隊英模,一位是獻身我國國防科技事業的科學家,一位是逐夢海天的艦載機飛行員,習主席均親自簽署命令為他們追授榮譽稱號,並頒發一級英雄模範勳章和證書。

林 俊 德



林俊德,中國爆炸力學與核試驗工程領域著名專家、總裝備部某試驗訓練基地研究員,福建省永春縣人,1960年畢業於浙江大學機械製造專業。他長期從事空中爆炸衝擊波、地下爆炸岩體應力波、爆炸地震波、爆炸安全工程技術、強動載實驗設備與實驗測量技術等研究工作。林俊德參加過眾多重大國防科研試驗任務,帶領項目組解決了多項關鍵技術課題,獲國家發明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獲二等以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2項。1990年獲國家人事部頒發的「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證書,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2年5月因病去世。2013年1月,習近平主席簽署命令,追授某試驗訓練基地原研究員林俊德同志「獻身國防科技事業傑出科學家」榮譽稱號。


張 超



張超,出生於湖南嶽陽,畢業於長春空軍航空大學,生前系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正營職中隊長,殲15艦載機一級飛行員,海軍少校軍銜。 2016年4月27日12時59分,張超在駕駛艦載戰鬥機進行陸基模擬著艦接地時,突發電傳故障,危機關頭,他果斷處置,盡最大努力保住戰機,推桿無效、被迫跳傘,墜地受重傷,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年僅29歲。2016年11月,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簽署命令,追授張超為「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 2018年6月,追授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雷鋒是一個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恆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不斷闖關奪隘,也需要更多的時代楷模。積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這和我們黨「為人民服務」、「做人民勤務員」是一脈相承的。我們要見賢思齊,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學習雷鋒精神,就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自己崗位上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


——2018年9月28日上午,習主席參觀雷鋒紀念館時的講話


雷 鋒


雷鋒,原名雷正興,出生於湖南長沙。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共產主義戰士。 1954年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196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5月,雷鋒作為全團候選人,被選為遼寧省撫順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62年2月19日,雷鋒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瀋陽軍區首屆共產主義青年團代表會議,並被選為主席團成員在大會上發言。1962年8月15日,雷鋒因公殉職,年僅22歲。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昔日,先烈們英勇無畏,用負重前行,換來我們的歲月靜好;用血肉之軀,換來如今的盛世祥和。貢獻彪炳史冊,記憶刻骨銘心。我們作為新時代革命軍人,要秉承先烈遺志和未竟事業,以奮進的姿態擁抱新時代,追逐中國夢,創造新輝煌!


作者 | 記者王凌碩、杜海豐;圖片來源於網路


來源 | 解放軍報記者部(ID:jfjbjzb)


感覺不錯請點贊,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期策劃:王士彬 張曉輝


本期編審:胡君華 歐 燦

責任編輯:楊清剛 劉麗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記者部 的精彩文章:

這才是真正的兵王!入伍27年,他是修理戰鬥機的一級軍士長

TAG:解放軍報記者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