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對台軍售中,美國平衡戰略已破產

對台軍售中,美國平衡戰略已破產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施洋】

本周,美國的對台軍售案再次引發了中美兩國之間的不愉快。雖然今年的這一軍售案在金額和級別上都很不起眼,但作為台灣先進武器的最重要來源,美台軍售對台軍「以武拒統」的妄想有著極為重要的支撐作用,在這筆軍購之下,台軍未來的發展策略也逐漸明晰起來。

熬過「技術鴻溝」

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美國國務院日前批准了新的對台軍售案,允許美國國內防務公司向台灣出售價值3.3億美元的各類航空備件以及其他相關支援系統。這其中的航空備件據稱包括用於台軍現役的F-16、F-5和經國號戰機,以及C-130運輸機的各類產品。

消息一出,自然遭到了中國大陸方面的強烈反對。國防部新聞發言人25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中國軍隊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考慮到這件事情發生在美國借中俄軍貿制裁中國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及負責人,並導致中美兩國軍事交流全面停滯之後,必然會引發中美兩軍在軍事外交領域的進一步降溫。

這種景象,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裡可能要見不到了

從內容上看,這次美國對台軍售的產品金額不大,內容也不甚敏感,既沒有新的武器裝備,也沒有什麼重要的彈藥設備,各種戰機的零備件主要也是以保障飛機的日常運行為主。從軍售形式上看,儘管這次軍售改變了奧巴馬時期美台軍售採取的「軍售包裹」形式,採用看起來更加常態化的軍售體制,但這種「朝三暮四」的把戲並不會降低中國大陸對相關軍售的反彈,也不大可能讓美台軍售在數量和質量上產生更大的「升級」。

奧巴馬時期的軍售內容里,「阿帕奇」可能屬於比較敏感的大單

不過這一軍售案多少反映了台軍一些之前不受人關注的細節,也牽出了當代台軍在裝備上的一些問題。不難看出,美製產品和零備件在台灣軍隊中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其影響的範圍也遠超台灣軍購的美製武器裝備範圍。這次軍售中的零備件不僅用於美國製造的F-16和C-130,連號稱台灣」自行製造」的F-5戰機和「自行研製」的經國號戰機也不能免俗。

儘管在一般人的思維看來,「自製」裝備還要依靠進口裝備似乎難以理解,但這卻是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自製武器時難以避免的問題。不同國家和地區對於「自製」的定義是有很大出入的。在不少中國大陸的軍迷眼中,「自製」那就必須是「身土不二」,巴不得從元器件到子系統再到整機組裝都得在國內由國產機器設備在中國技術人員的操作之下在全資國企里完成生產才算。但對於其他地方,很多時候「自製」的門檻是可高可低的。一般來說,只要最後的總裝線在本地進行,那就能算是「自製」了,而如果包括總體框架什麼的也在本地製造的話,那這個「自製」就更加瓷實了。

對於中國軍迷來說,只有全部產品都是國內製造的才能算真·全自產

不過這種自製離了進口產品,多數時候還是寸步難行。比如台灣在上世紀70-80年代視為驕傲的「自製」F-5E/F戰機,雖然歷經六階段的「虎安」計劃,最後一階段的「國產化率」也只有47%,無論是維護保養還是部隊實際使用中,大量美製零部件的使用都是不可避免的。雖然如今台軍已經只有一個戰鬥機聯隊使用F-5系列,而且其地位也從主戰飛機降為「戰鬥訓練機」,但仍然需要從美國進口零部件,也充分說明了台軍裝備實際的對外依賴程度。至於「經國」號雖然保留機身甚至部分航空發動機部件都已經在台灣自行製造,但大量使用進口零部件也是逃不過的宿命。

即使F-5系列在台灣的服役到了末期,這種「自製」飛機還是需要不少的進口零件

對於戰機的運用來說,零備件滿足的僅僅是正常使用,而戰機本身的性能也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持續升級。對於台軍來說,前者依靠對美軍購,大多數時候還能夠滿足日常需要,但對於持續升級,很多時候就不甚樂觀。

台軍目前戰鬥機的主力是上世紀90年代末、本世紀初期相繼服役的F-16、幻影2000-5和經國號三款戰機,所有的戰機服役至今都有至少15年以上的機齡,不僅需要開始進行戰機的現代化升級,也需要考慮下一代戰機的更新換代。

作為台灣自製的飛機,對經國號的升級雖不高深,但很全面

從目前台軍對這三款戰機的升級規劃看,經國號的升級進度相對最快,目前全部現役的127架經國號戰機已經分兩階段全部完成代號為「翔展」的性能提升。其中71架稱為F-CK-1A/B MLU翔展機,部署於台南基地;另外56架被稱為F-CK-1C/D型,部署於台中清泉崗基地。

這些升級中F-CK-1A/B MLU翔展機進行的升級計劃改進範圍較小,主要著重於強化經國號戰機的對地攻擊能力,即以攜帶台灣自製的青雲油氣彈和「萬劍」防區外聯合攻擊武器作為主要改進方向;相對而言F-CK-1C/D型的升級規模更大,除了此前具備的功能外,還包括更加先進的數字化航電系統、雷達系統的部分升級、32位的飛控系統,理論上也能攜帶更多的「天劍2」號空空導彈,增強戰機的空戰能力。

F-CK-1A/B MLU翔展機的主要改進在於增加對地攻擊能力

總體而言,這兩個改進計劃都屬於經濟實用的方案,結合台灣在軍用航電技術上水平有限的實際情況,沒有對戰機的核心配置做根本的顛覆性改變,主要是著眼於提升多用途作戰能力,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提升空戰性能,讓原本用途單一的輕型戰鬥機具備更全面的作戰能力。當然其所面臨的缺點也十分突出,那就是由於機載雷達整體沒有進行更新,對戰機的作戰性能,尤其是空戰性能的提升比較有限,整體上「經國」號原本是一種勉強抗衡解放軍殲-10A戰機的戰機,而經過升級後,雖然在空戰能力上有了提升,但是面對殲-10A的時候……好像還是只能勉強抗衡……

F-CK-1C/D則在空戰能力上也進行了不小的升級

相比之下,台軍F-16的升級動作就大得多,升級後的F-16V寄予厚望。作為F-16戰機的一種「重大升級」。F-16V的主要升級主要是徹底更換了機載雷達,以AN/APG-83有源相控陣的雷達替換了原有的脈衝多普勒雷達,並在升級雷達的同時升級了航電,換裝了Link-16數據鏈,從而具備AGM-154C聯合防區外打擊武器和AGM-88C反輻射導彈發射能力,並且可以使用包括更新型號的AIM-120和AIM-9X在內的新一代空空導彈。

雖然被美國人吐槽人力技術不足,但漢翔已經開始在台灣自行升級F-16V

如此規模的升級確實讓戰鬥機的理論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作為一款使用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戰機,F-16V在性能劃分上從台軍原本F-16的標準三代機一躍成為三代半戰機,其有源相控陣雷達在體制上甚至要比蘇-35使用的「雪豹」無源相控陣雷達還要好。也正因如此,島內包括台軍都十分看好該機對抗殲-20的能力。不過對戰殲-20有無勝算姑且不說,F-16V在改進的過程中還是有一個缺陷不容忽視:不知是因為經費限制還是美軍對台軍火出口的政策限制,台軍的F-16V雖然在雷達航電上進行了升級,但是在發動機上沒有什麼改動,這就好比升級電腦不升級電源,光換顯卡CPU一樣,紙面上看著問題不大,真到用起來的時候,一方面戰機在增重之後發動機推力不變,導致推重比降低、機動性變差,另一方面因為剩餘動力沒有增加,而新一代的相控陣雷達和電子設備較老型號耗電量直線增加,導致這些航電在實際使用中可能出現無法同時達到最大工況的情形,從而影響戰機全部性能的發揮。

F-16V並沒有升級其動力系統,這讓他有點尷尬

至於幻影-2000,這種法國戰機在台灣的服役經歷一直不順利。由於向法國採購遠比向美國採購困難(而且貴),幻影2000雖然作為台軍超音速性能最好的戰機一直在防空作戰中承擔重任,但因為長期缺乏備件,戰機的出勤率一直受到很大限制。為了儘可能延長機隊的使用時間,台軍不得不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輪流封存一半的戰機。正因如此,台軍對幻影2000的期望值也就從「升級提升戰鬥力」降低到了「能全體出動保持戰鬥力就行」。

2018年,台軍正式編列50億新台幣的預算,用於對台軍現役的56架幻影2000進行所謂的升級,不過這一系列專案的實質內容,卻是對幻影戰機的兩種空空導彈的火箭發動機進行更新,同時籌補發動機、雷達和航電系統以及電子戰設備所需的零備件,從而將戰機的出勤率從60%提升到75%以上。

因為「陣風」的存在,法國對升級幻影2000其實並不積極

不過這些延壽案與其說是台軍致力於升級幻影2000,不如說是幻影2000已經到了「不續命不行」的階段。在幻影戰機來台後很多年裡,由於該機的維護使用成本過高,導致軍方在撥付相關預算時很不積極,甚至出現向法國採購零配件的錢還「賒過賬」。要不是2016年來例行售後的法國技術人員警告台灣必須對大量戰機部件和導彈需要全面更新,這筆預算根本也沒法輕鬆兌現。加上幻影-2000系列早就在法國停止發展,台灣如果要升級,必然還要額外花錢讓法國提出一個全新的設計案,考慮到當代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成本和法國人一貫的黑心高價……台軍對幻影2000的這一選擇,可能還是比較科學的。

不難看出,目前台軍能夠獲得的最先進戰機就是F-16V這種三代半戰機,而台灣顯然沒有能力自行研製下一代戰機,因此對外採購(其實就是向美國購買F-35)四代機顯然是唯一的出路。在獲得F-35之前, F-16V無疑是台軍防空作戰的「頂樑柱」。當然,只要有基本的軍事常識,就應該了解配置水平基本和殲-10C在同一檔次的F-16V面對殲-20的時候,指望全面有效抗衡是不現實的。

好事者做出來的臂章,對於美國來說,現在就將F-35出售給台灣,等於在向解放軍泄密……

這就是台軍目前面臨的困境:高端裝備沒優勢,更高端裝備買不到。這種現狀實際上意味著過去幾十年里美國對台出售美軍低端或者二線裝備以平衡兩岸軍力戰略的徹底破產——隨著大陸軍事力量,尤其是軍事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連美軍自己也必須用一線先進裝備才能維持這一平衡,台軍自然就沒轍了。

殲-20是現在的最強BOSS,那麼5年後呢?

理論上,幾年後,當F-35大量裝備美軍時,美國也可能會允許向台灣出口F-35,幫助台軍縮小需要煎熬的技術鴻溝。但誰又能知道,當多年後台軍拿到F-35的時候,等待他們的又會是什麼樣的解放軍戰機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的精彩文章:

印媒:尼泊爾放棄印度主導軍演 將與中國聯合軍演

TAG: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