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第三屆全國篆書作品展評審感言

第三屆全國篆書作品展評審感言

第三屆全國篆書作品展評審感言

仇高馳

第三屆全國篆書作品展的評審工作已順利結束。作為這次篆書展的評審委員之一,我有幸參與了整個評審的全過程。通過這屆篆書展評審,與往屆篆書國展比較,我發現,本屆篆書展投稿作品無論數量上還是藝術水準方面都有著較大提升,整體篆書創作呈現出風清氣正的局面,同時,也反映出作為「小眾」書體的篆書也得到越來越受人們喜愛。具體說來,本屆篆書展作品有著以下幾個方面特點:

第三屆全國篆書作品展評審感言

關於取法

從本屆篆書展的投稿作品來看,作者的視野更為廣闊,取法也更為寬廣。舉凡殷商甲骨文、戰國簡帛書、兩周金文以及秦漢和清人小篆都有涉獵,一改過去僅局限於取法《散氏盤》和吳讓之篆書等風格相對單一的局面。但這也並不意味著在參賽作品已經做得非常到位。恰恰相反,作者依然有較多可供學習和拓展空間。例如,在清人篆書方面,作者多局限在鄧石如篆書一系,而對鄧石如篆書之外的風格,如楊沂孫、吳大澂、黃牧甫等人篆書卻少有問津。再如,作者對甲骨文的取法,也多集中在殷商晚期以刀代筆的甲骨文,很難體現出書寫味道,這些都不能不說有些遺憾。

第三屆全國篆書作品展評審感言

關於篆法

我們知道,研習篆書,首先要弄通篆字的源流及其演變規律,掌握「六書」的基本原理,對於所要書寫的每個字的篆法諳熟於胸,惟其如此,方可漸入佳境。這就要求作者掌握篆書正確的書寫法則。創作篆書作品,做到篆法準確無誤,是衡量一個作者創作態度以及文字學修養的重要標準之一。一個作者如果不通文字學,書寫就難以做到「正字」,治學態度則談不上嚴謹。

縱觀書法史,存在著某些書法家因不通篆法臆造篆字而遭到譏笑的現象。而當代書壇,因浮躁風氣,寫錯篆字的書法作品更是屢見不鮮,甚至司空見慣的篆書創作,任錯字連篇而麻木不仁,確實令人痛心疾首。從本屆篆書展的來稿來看,篆法錯誤的現象儘管有所減少,但問題依然較為突出。在進入終評的270餘件作品中,近半數作品或多或少存在篆法錯誤,有不少書寫很好的作品,由於出現錯字而被淘汰,就此而言,顯得十分可惜。

第三屆全國篆書作品展評審感言

關於評審

中國書法家協會經過多年書法展覽評審探索,已經形成了十分完善的評審機制。尤其是近些年書展評審日益趨於公正、公平和透明。在評審人員組成上,增設監委和學術觀察團,使整個評審過程的每個環節都置於監督。因此,基於這種評審機制,即便個別評委想做點「小動作」也萬難湊效。本屆篆書展評審,初評分四組進行,爾後交叉互審,確保無遺珠之憾;複評中,將各組初評通過作品重新編號分類懸掛,各評委按指定件數投票,監委全程跟蹤,在作品文字審讀環節,評委按篆書類別分類審讀,再將審讀過程中出現問題的作品進行集體討論,討論後再次投票,最終評出209件作品入展。可以說,整個評審過程極為規範、嚴謹,只要作品優秀就一定不會遺漏。

第三屆全國篆書作品展評審感言

第三屆全國篆書作品展評審感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中秋帖》牽出的話題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