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緬懷南師!一代奇人南懷瑾辭世6周年紀念日!

緬懷南師!一代奇人南懷瑾辭世6周年紀念日!




國學堂




桌麵糰團,人也團圓。


但願此情長久,哪裡分地北天南。

桌麵糰團,人也團圓。


也無聚散,也無常。


若心常相印,何處不周旋。


但願此情長久,哪裡分地北天南。


但願此情長久,哪裡分地北天南。



——南懷瑾《聚散》


有人說他:

望儼之然,即之也溫。也有人說他,仙風道骨,學腹經綸。也有人說他,覺夢雙清,心如淵泉。』也有人說他,維摩現世,法雨漫天。




其實

他更像是自家的長者、親人,始終根植在你我的心田…...




說不盡的懷師,說不盡的思念……





作詞:南懷瑾    主唱:南君白(南師孫女)




今天,2018年9月29日,是南懷瑾老師逝世5周年紀念,又逢一年中秋時,不禁想起心中敬仰的南懷瑾先生。




南懷瑾先生(1918--2012)是我們溫州樂清人,堪稱一代奇人。




自聯: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真實如何,大家自有評說,但他努力去做了,這是有目共睹的,並且無疑因他的努力,而成為這世上獨一無二的雜家通人,乃至其在中國文化史上也有著劃時代意義。下舉幾例以證我說。


 


一、猶如一股春風







說起佛教文化讀物對當代人的啟迪,其作用之大之廣非南懷瑾先生莫屬。自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南老著作系列以來,大陸知識分子中,尤其是當代大學生中迅速掀起的那股讀經熱實是意料之中。因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經歷文革、破四舊運動之後,繼起了改革開放。經濟騰飛,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物質及科技差距日漸縮小。人們一旦物質得到了滿足,則對精神的追求就日益增多。
 


人為什麼活著?除了吃喝玩樂,人生的價值在哪?於是破四舊對傳統文化、倫理道德的破壞後遺症馬上顯現了出來。傳統信仰被破除,當前國人普遍的是信仰缺失,物質滿足後找不到安身立命之處,人們在精神上一時無所適從。南老說:今日的世界,物質文明發達,在表面上來看,是歷史上最幸福的時代;但是人們為了生存的競爭而忙碌,為了戰爭的毀滅而惶恐,為了慾海的難填而煩惱。在精神上,也可以說是歷史上最痛苦的時代。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來,無可奈何的活著,最後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這時,南老的著作猶如一股春風撲面而來,適時填補了國人的精神需求。
 


南老不僅開啟了思想新窗口,並對艱深古文進行了創新解讀。南老結合時代科學的進步,以符合當代人的思維方式,娓娓道來,令人精神一振。人們雖不能一下子明白經文奧義,但至少感覺「其是一種具有樸素根底又有高遠智慧的思想」。於是,那些四舊以來面目可憎的經典又重新煥發出光彩來。
 


南老通俗的講解更使經典從神壇上下來,走向了生活。可以說,「南氏的講解和表達是前無古人的」。經典不再是古董,有不少年輕人是從南老書中開始接觸佛法、接受佛法,從此開始心靈之旅。
 


對於佛門的老修行,南老深入淺出、鞭辟入裡的說法,挽回不少南轅北轍的腳步。那本《如何修證佛法》被競相傳閱。那些多年來偏執於佛法某一點而停滯不前的老修行們,在看了他的《如何修證佛法》後,猛然驚醒,原來自己長久以來落入自以為是的迷魂陣中而不自覺。書中羅列了許多修行者的通病,有些人就是在書中那些瞎修盲練的例子中發現了自己的影子,從而懸崖勒馬,被其一棒敲醒者無不感恩南老。
 


當代大學生見《金剛經說什麼》如獲至寶。雖其詮釋得不一定完全到位,雖閱者不一定完全讀懂,但那種別開生面的風趣說法,一下子拉近了人與佛的距離,彷彿天邊的佛就站在了面前,耳提面命式地開示我們。


 


二、提示怎麼修行




 


南老非常重視實證,指出空腹高心是沒用的。「我們都曉得自性本空、曉得都是因緣等等,但是,這些學理和道理,不是我們的,而是釋迦牟尼苦行那麼多年以後,對弟子們的回答……我們應該向真正的修持路上去求證,自己去證到那個'緣起性空'」。只有認真求證並得真實受用的人才知道這句話的內涵,說得頭頭是道還只是口頭上,實證是要運用緣起性空之理解決實際問題。若在現實中遇見具體的事,惱怒、憤恨、不滿、埋怨、爭吵、無奈等等都來了,你整個人陷入六道輪迴中暈乎轉乎,那你僅是佛學研究得好,一點實證功夫都沒有。
 


南老定義什麼是「修行人」時有很精闢的論述:"是永遠嚴格檢查自己的人。隨時檢查自己的心行思想,隨時在檢查自己行為的人,才是修行人。所以不要以為有個方法,有個什麼氣功,什麼三脈七輪啊,或念個咒子啊,然後一天到晚神經兮兮的,那是不相干的。」這是給那些所謂的打坐、修密、念佛等一干人的一記重棒:不要用錯了方向,一切要用心行思想來檢查自已,才算是一個修行人。若連最起碼的一個修行人都還算不上,還怎敢妄想成佛成聖!
 


關於打坐,南老講得很徹底。「有人一上座,就想空。空什麼呢?你自以為這一下很好,空空洞洞的。其實,那正是堅固妄想啊!」
 


而且,即使你打坐起來會空,也是沒用的,「你在事上過不去,心事來的時候過不去,瞋心來的時候比誰都大。」所以,修行人要「檢查自己的心理,貪瞋痴慢疑要斷」。
 


說到證果的事,「八十八結使與三界的關係,明白地擺在面前。能解開了多少個結,你就得了那個果位,這些考驗都擺在眼前。別以為腿能盤一個鐘頭就能升上什麼天;一個半鐘頭又能升上什麼天,沒這回事。腿是靠不住的,修「行」,修的是心理行為,不是修腿。書中可謂是「真智灼見處處有,過來人語處處見」。
 


南老以他那廣博的佛學見聞,嬉笑怒罵、棒喝交加的筆法,一破當前那死氣沉沉的口頭念佛及沒有內涵的打坐,使佛法本有的生機活潑地顯露出來。看了他的書後,一些溫州老居士慕名參加了他主持的閩南禪七,去進一步親聆教誨。
 


禪七僅是一種形式。南老欲通過禪七這種形式使人收攝散亂的身心,進而體認到"即心即佛"的心佛合一境界。通過多次舉辦禪七的經驗,也知大多數人心猿意馬的凡夫劣性難以更改,須以唯識來收拾。故從2010年起,南老特彆強調法相唯識的重要。但又怕人們對法相唯識的研究,走入繁瑣的名相分析偏差中去,故再三提醒要重視窺基法師的五重唯識觀:一、遣虛存實識。此乃虛實相對之觀法;二、舍濫留純識。乃心境相對之觀法;三、攝末歸本識。乃體用相對之觀法;四、隱劣顯勝識。乃心心所相對之觀法;五、遣相證性識。乃事理相對唯識觀之至極。南老認為修道人學點唯識有利於自己正見的樹立及正行的修持。
 


南老更希望能整合佛法與科學,跳出目前全世界純唯物的生命科學觀及狹隘膚淺的認知科學及社會科學。認為,人類若能認知心物一元的本體,又能利用本體的大機大用,這將是人類的福祉。




三、學問的中心是做人





 


或有學術界宗教界人士對他不以為然,抓住一些學術性知識說三道四。但若用超越各種形式藩籬的大視野去看,當可理解南老「學問為人服務,而非人為學問服務」的智慧。對於某些苛刻的指責,南老總是虛懷若谷。
 


南老讀書廣,但他沒有學問包袱,也不受學問之累。他是個通人,行走江湖,俯仰天地,在學問路上沒有太多師承,也沒明顯路數。他所憂之事皆是天下大事,卻不見他為"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忿忿。他徹知世人之弱點,所以面對那些對他學問及行為置疑或負面評論時,他不加什麼辨駁。道不同不相為謀,允許每個人有自己的定位,而他只本著一顆慈悲心,為世人做點實事而已,何必在意他人的評價呢。他常讚歎從前的大修行人,在世法上包括文章道德做事上都是一流的人才,認為這才是學問的中心,所有的學習都應該圍繞著這。他就是以這樣積極的入世態度,包括對學術的鑽研,都踏踏實實地落實到做人上去。
 


南老曾在國家會計學院的演講中說:"賺錢難,用錢更難。飲食男女,肆意揮霍,稱不上會用錢,能用來做好事,才是真會用錢。做好事,也不是撒錢即可,也要講一個機緣……"
 


南老一切努力的指向,不是在儒釋道學術經典上的闡述,那些禪佛大師、道儒大師等稱謂都不足以形容他的特色。他不教條、不泥古,他要做到"讓聖人走下神壇,讓大眾走近經典,讓傳統走向普及共用 "。
 


有人說,"其實南老比他的書還要精彩一百倍",人們稱譽他同時具有佛心道骨儒表,他是一個難以比擬的人間菩薩化身。他體現的正是"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菩薩精神。但不要誤以為,南老是在弘揚佛法。經過長期的親身體驗及思考,他知道現在的佛法弘傳之路漸進偏僻小巷及牛角尖去。人類需要宗教滋養,但宗教弘法也需與時俱進,講究時節因緣,才能啟發提升大眾的心靈境界,真正實現自我救贖。
 


南老對各類宗教都示尊重。他之所以不倡某一類宗教或宗派,是因各宗派已積弊嚴重且各有優劣和局限,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普度眾生。
 


那麼,他是怎樣去實現他普度眾生的宏願呢?他構想了一個宏大的計劃。
 


當溫州人民盼望已久的金溫鐵路在南老承諾負責80%的投資款後啟動施工至完成通車,人們紛紛讚歎他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善事時,他這麼說,金溫鐵路只是小道一條,他希望為世人鋪設一條安身立命之路,一條人人可走的精神之路。
 


而這條安身立命之路是怎麼建的呢?從2001年起,他開始投身於創辦"太湖大學堂"。定址規劃、審批、建設、等等等等。困難之多之大,實出於他的想像,但他無怨無悔堅定地做去。
 


在《中國傳統文化與大眾傳媒》一次講課中,他說:"……一個五四運動把中國文化攔腰砍了一刀,一場『文化大革命』連根都挖了,現在我們如何培養人呢?」
 


南老的理想目標是:"文的教育、武的教育、藝術教育、融合人格養成教育一起來,……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智慧得到開發,自己會讀書,體魄健康,知道怎麼做人,會懂得東西方的傳統文化,可以開創未來。」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也是人類的未來。 在創辦太湖大學堂這件事上,我們看到了南老的拳拳之心以及深重的社會責任感,感覺到他對國家發展、民族振興、文化繁榮、社會教育的深切關懷和殷殷期待。
 


大學堂消耗了他太多的精力。以他90多歲的高齡還事必躬親地走在最前沿,面對各種困難,勇敢堅定一步步走過來,終於使大學堂落成於太湖之畔。
 


太湖大學堂不是國學堂,它不僅學習四書五經中的文化精華,還要學習時代發展需要的各類知識。依南老設想,這裡要培養為國為民有所擔當的真正人才。從大處說是學習國家的長治久安之策;從小處說,個人的人品乃至起心動念都是必修課。南老最反對為讀書而讀書,他始終認為真正的學問是做人的學問。
 


他以大學堂為試點,但在二十一世紀初的文化教育環境下,有太多的障礙需要跨越,招生、師資、教育理念等等。但南老不灰心,路是人走出來的。也許若干年後,人們會發覺,南老的設計正是將來教育發展的趨勢,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而他卻己遠遠地走在了前頭,在這條泥濘的路上踏出一個深深的腳印。
 


南老高瞻遠矚地走在時代前沿,關注民族乃至人類的命運。所以他的講話總是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與這樣的老人交談是人生快事,怪不得他身邊粘著那麼多學生。一個睿智的老人帶給大家的人生經驗,真是"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他倡導融合東西方文化精華為世所用並身體力行,興辦實業、修建鐵路、創辦學堂,積極地造福人類,在他身上,我們彷彿看到了維摩大士之風骨。


 


四、南老的成就





 


常有人言談中論及,南老他證到了什麼果位,內凡?外凡?初果?或許這隻有他的在天之靈和佛祖知道,但我們不妨從他的自受用、他受用這二方面,去分析一下他的修行成就。
 


南老的自受用是法喜充滿、瀟洒自在的一生。南老寂前一個月,當醫院檢查完他的身體狀況,認為對一個九十多高齡的老人不宜再作創傷性的治療後,他的學生馬宏達對他說:〞老師,接下要靠你自己了〞。南老寫下〝明白,好!!〞。然後端坐不動直至入滅。從這些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南老對即將到來的死亡,那種自在洒脫的態度。能把功夫做到這層,孰非聖者?
 


他生命質量之高還可以從他一生從事的活動中去看,從他著作等身,巴黎公社般的大家庭及學生的愛戴中去看。
 


南老的他受用,更是具有無可衡量的深遠意義。與他見過面的人均可感知他的人格魅力和關懷蒼生的耿耿心懷。若未曾與之謀面,只要他的書籍能引起你剎那的靈光閃現,那就是他才智的傳遞。南老的說法,完全不似那些自視為小、斷塞智門的制跳蚤法,他打斷權威的壟斷性說法,將凈土、禪宗、密宗等等的神秘面紗揭開,將釋迦牟尼的教法還其生動的一面。只要見地行履到位,你完全有當下解脫的可能。他使原先死氣沉沉的大陸佛教頓時活躍起來,他使多少人停下了南轅北轍的腳步。
 


南老在中國大陸文化教育史上也可寫上濃重一筆。他為國為民之心不止於在"憂"上,而是腳踏實地的行動起來。創辦學堂,讓我們的孩子有東西文化精華的滋養,若此,則國家、民族、家庭乃至人生便都是光明的,這才是造福千秋萬代之大事業。
 


就此自受用、他受用的二方面來看,南懷瑾先生是溫州本土自永嘉大師後成就之最大者。
 


當然每個人有他的局限,南老是人不是神。但南老如此的成就,一般人決難望其項背。我在他身上看到了菩薩的大心、大願和大力,仰之彌高。




南懷瑾,視天下人為子女,視子女為天下人。





(本文由同修「善思篤行」讀南師後發心撰寫,僅代表個人觀點,)





推薦:今日訂購南懷瑾選集,最後剩餘6套,內有驚喜,錯過再等一年!


- END -








@編輯| 南師國學堂


@圖片|來

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同修|公眾號平台已開通留言功能,


歡迎同修師兄

在文章底部

留言評論,也讓我們做的更好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 

南師國學堂 

更多精彩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師國學堂 的精彩文章:

【9.06南師語錄】:要多讀歷史才好,拿古代做鏡子
中秋快樂:感恩今生相遇的每個人!

TAG:南師國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