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探訪王朗密林深處,搜尋一朵幽蘭

探訪王朗密林深處,搜尋一朵幽蘭

文: 四川日報|吳夢琳 西南山地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這是清代書畫家、詩人鄭板橋的一首詠蘭詩。蘭花,在中國傳統文化里一直是高潔典雅的象徵。

鄒滔在拍攝巴郎山杓蘭

四川是全國蘭花分布種類最多的省份之一。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的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生長著種類繁多的蘭花。

受保護區管理局委託,西南山地工作室對正在其進行動植物影像資料調查和搜集,蘭科植物正是其重要類群。經過三次實地調查拍攝,約40種蘭花顯露真容,其中不乏珍稀品種。

密林深處蘭花盛放

王朗獨特的地理環境,為蘭花生長提供了絕佳條件,而這一次的調查,新發現紫莖蘭等此前王朗從未有過記錄的蘭花品種。

位於綿陽市平武縣境內的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拔從2000多米到近5000米不等,保存著完好的森林、灌叢、草甸和高山濕地等生態系統,水資源豐富,不僅是大熊貓的重要棲息地,也為蘭花提供了絕佳的生長條件。保護區工作人員羅春平告訴記者,王朗蘭花很早就美名遠揚,曾有不少各地的專家專門來這裡尋蘭花,也發現不少珍貴的、極具觀賞性的高山蘭花。

今年6月,西南山地工作室開始在保護區進行為期一年的生物影像拍攝,蘭科植物的影像資料搜集就是其重要內容之一,這也是近年來王朗首次進行蘭花的系統調查和影像資料搜集。

西南山地工作室項目負責人巫嘉偉告訴記者,此次王朗蘭科植物調查和影像拍攝,前前後後共進行三次,在6、7月蘭花盛開期,共有14名具有生物學、自然學等專業知識的攝影師參與。翻山越嶺,在疏林下、草叢中、溪流邊、岩壁上,項目組共發現約40種蘭花,涉及山蘭、凹舌蘭、無柱蘭等多個種屬,既有分布廣泛的常見花種,也有珍稀品種,還首次發現紫莖蘭等此前王朗從未有過記錄的蘭花品種。

據項目組介紹,在這之中,杓蘭屬的收穫尤其豐富。參與此次蘭花影像資料調查的楊憲偉告訴記者,杓蘭是蘭科植物的一種種屬,其最為典型的特徵是花朵造型奇特——其中一個花瓣為囊狀,整個花朵如同一個勺子,又如同女生的拖鞋,也被稱為「拖鞋蘭」。

紫點杓蘭 Cypripedium guttatum

「杓蘭的花色大多比較艷麗,有一種神秘的感覺。」楊憲偉說,根據資料記載,杓蘭在全球都有分布,大約有50種,中國有30多種,而在王朗生長的杓蘭種類有10多種。其中包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紫點杓蘭,以及在別處難以見到的巴郎山杓蘭等等。據了解,紫點杓蘭對生長環境要求比較高,要有充足的水分供應,排水良好的土壤以及足夠大的溫差,當這些條件同時滿足時才能生長良好,在王朗被發現,實屬不易。

還有中國特有的褐花杓蘭。項目組在王朗的一個山谷朝陽面的高山草甸上發現一個不小的群落,經過粗略統計,最密集的,在一塊約10平方米的區域里就有30-40株。

森林尋蘭有訣竅

在茫茫叢林中尋找蘭花,如同尋寶,必須要熟知蘭花的生活習性,才能有驚喜的發現。

因喜陰、喜潮濕,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次生雜木林蔭下,是大多數野生蘭花最喜歡的生長環境,但不同品種的蘭花,生長習性其實也大不相同。

蘭花花期一般不長,短的三四天,長的也不過一個星期左右,不過好在就算同一種品種,由於生長的位置、環境不同,也會錯時開放。因此,整個項目也分為3個時段進行。6月初,平原地區逐漸進入炎炎夏日的時候,王朗卻是春光正好,溫度怡人,蘭花開始逐漸進入盛開期,第一批3名影像調查隊員也朝著王朗進發了,他們的目標,是發現儘可能多的蘭花,並通過影像拍攝,記錄其外形以及在自然中的生長環境、分布位置等等。

首批進入的項目組隊員陳廣磊告訴記者,在保護區工作人員指引下,根據以往野外作業經驗,大家初步鎖定了竹根岔溝等幾個主要區域,集中在海拔2000多米到3000多米的地方。「幸運的是,在第一天進行野外調查,就收穫包括西藏杓蘭、黃花杓蘭、褐花杓蘭、無苞杓蘭、一花無柱蘭等10餘種蘭花。」

西藏杓蘭 Cypripedium tibeticum

其中,西藏杓蘭在王朗最為常見。這種蘭花植株相對粗大,一般為15-35厘米高,花朵為紫紅色,顯著特徵是囊口有個白色圈。陳廣磊告訴記者,西藏杓蘭在王朗分布非常廣,幾乎每天都可以遇見幾次。

不過,更多蘭花,卻隱匿在深山之中,待人發現,尤其是一些植株矮小、數量不多的蘭花。因此,除了火眼金睛外,還必須要有訣竅,那就是根據蘭花生長環境來尋找,先鎖定適宜的自然環境,再具體確定目標。

尋找巴郎山杓蘭,就是大家的一個重要目標。巴朗山杓蘭不常見,在四川蘭花界「地位」頗高,在觀花界還有「一杓頂十蘭」的說法。項目組隊員楊憲偉,擁有十多年「尋蘭」經驗,對於蘭花十分了解,他告訴記者,此前他找了好多年,都沒有找到這種蘭花。

尚未開放的巴郎山杓蘭 Cypripedium palangshanense

幸運的是,他們在王朗得以一睹其「真容」。根據保護區工作人員提供的位置線索,他們一行三人,在幾天時間裡爬山坡、蹚河溝、鑽竹林,四處尋訪,終於發現了4株,雖然還未開花,但已讓大家足夠欣喜。「以前我主要是在森林邊緣地區找巴郎山杓蘭,但在王朗,當時我們是在森林裡一條小溪邊,苔蘚比較多同時比較透光的地方,找到了一叢巴郎山杓蘭,植株不高,只有10厘米左右。」楊憲偉告訴記者。

華西杓蘭 Cypripedium farreri

同樣,尋找華西杓蘭也費了一番功夫。華西杓蘭在保護區也一直沒有確切生長位置的記錄,在離開保護區前幾天時,項目組隊員鄒滔只要有空閑就去鑽山溝溝,終於在一個河谷角落的懸崖上,找到了一個共有7株的小群落。藏在懸崖上,嫩綠的葉子襯托出金黃色的花瓣十分亮眼,堪稱華貴。

尋花路上還有驚喜。就是在尋找巴郎山杓蘭過程中,隊員們還意外發現了紫莖蘭,這種蘭花之前從來沒有在王朗發現的記錄,因此最初也並不在隊員們尋找的目標中。

紫莖蘭 Risleya atropurpurea

陳廣磊告訴記者,這是在一片高大的冷杉林下找到的,地上鋪滿厚厚的苔蘚,走起來鬆鬆軟軟,前面隊員剛走過,他一低頭,猛然發現了這個寶貝的存在。「我們發現的這株紫莖蘭,同常見的腐生蘭的暗紫色顏色不同,而是近乎黑色,十分罕見。」陳廣磊說。發現之後,大家顧不上許多,趴在地上舉起相機就是一陣猛拍。

野生蘭花顛覆認知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蘭花的形象高潔、淡雅。但野生的蘭花,品種非常豐富,個體之間的外形、顏色等存在不小的差異,也正因如此,隊員們在尋蘭途中,十分沉醉。

大花對葉蘭 Neottia wardii

大花對葉蘭是項目組隊員們在一片獨葉草中找到的,僅此一株、獨立生長。如同它的名字一樣,這株蘭花共有兩片葉子,相對而生,而葉片形狀,則是類似不規則的橢圓形,對於普通的人來說,如果沒有專門的植物學知識和經驗,很難將其一眼認知為蘭花。

尖唇鳥巢蘭 Neottia acuminata

而另一種尖唇鳥巢蘭,是項目組在王朗發現的第一株蘭花,它身材細長,根莖直立,上面開著很多朵類似鳥巢一樣的花朵,通體都是黃褐色,這種蘭花甚至並沒有綠葉相伴。

一花無柱蘭 Amitostigma monanthum

從顏色上來看,蘭花的色彩也是十分豐富,白色、紅色、褐色、黃色、綠色……無柱蘭屬是蘭科植物的一種,這次隊員們就發現了花朵形狀極其相似的抱莖葉無柱蘭和一花無柱蘭兩種無柱蘭屬花。其中,抱莖葉無柱蘭一根根莖上長著兩朵花,呈鮮嫩的粉紅色,而一花無柱蘭一根根莖上則只有一朵花,既有粉紅色的花朵,也有白色的花朵。「從雲杉林到海拔3800米的高山草甸,我們又見到了紫色和淺藍色的一花無柱蘭,才發現它們數量極多,還能長成一片一片。」鄒滔這樣記錄當時的過程。

當然,既有艷麗的色彩,也有清淡的素雅。隊員們在一片山地幽林下發現的幾株凹舌掌裂蘭,通體綠色,正如古詩中所云:「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獨。」

黃花杓蘭 Cypripedium flavum

除了顏色,蘭花形態也是各異。楊憲偉告訴記者,即使都是杓蘭,他們發現的黃花杓蘭的植株大約有40-50厘米高,而無苞杓蘭則十分矮小,植株高度只有5厘米左右,幾乎是貼著地面生長。「有很多蘭花,我們也難以第一時間辨認,需要查看《中國植物志》等資料才能確定。」楊憲偉說。

綻放的巴郎山杓蘭 Cypripedium palangshanense

野外調查時,隊員們還有幸見到巴郎山杓蘭的不同生長過程。他們第一次找到巴郎山杓蘭時,花苞還未開放,仍是綠色,幾天後將要離開之時,再次來探訪巴郎山杓蘭,就看到花苞已從綠色變成紅褐色了。「所以尋找蘭花是一個十分有趣的過程。」

為了儘可能呈現蘭花的美和原始模樣,項目組在取材時,也注重拍下蘭花生長的原始生態。據介紹,項目完成後,將製作成圖冊、宣傳片等,讓更多人感受蘭花的美。羅春平告訴記者,他自己也一直在進行蘭花的影像搜集,希望能夠推出王朗蘭科植物的圖鑑或手冊。

長期在野外進行自然觀察,讓巫嘉偉十分感慨的是,一些過去野外十分常見的蘭花,由於被人盜採,如今反而變得罕見了。「去欣賞蘭花,最好的就是讓它們生長在本來的環境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然使者 的精彩文章:

鏡朗,只為在地圖上標紅的區域,處處見池園
擔心孩子成績不好,不妨先讓他觀鳥去

TAG:自然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