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再見吧,懶癌君!

再見吧,懶癌君!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產品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越來越多的便利:多種多樣的交通工具,讓我們走得越來越少;功能齊全的家電,讓我們家務做得越來越少;內容多彩的電子娛樂產品,讓我們出門活動得越來越少。尤其是互聯網的發展,不僅讓我們不出家門就能知天下,而且只要動動手指,就有商品和可口的飯菜送到家門口。也正是這種便捷,培養出了越來越多的「宅男」、「宅女」。「宅」的背後,其實是懶惰的體現,重度懶病患者也常常被調侃得了「懶癌」。

「懶癌」是一種癌症嗎?

雖然「懶癌」這個字眼出現得很頻繁,但是一個人再懶都不會是癌症。癌症,實際上指的是惡性腫瘤,它們一般生長在我們的身體器官上,比如肺癌、胃癌、腸癌等。但是,懶癌是長在哪裡的腫瘤呢?所以抱歉地說,在癌症大家庭中,沒有給「懶癌」留位子。

事實上,「懶癌」是大家活用語文創造的新詞,雖然醫學上沒有「懶癌」這種病,不過,生活中倒是有些接近「懶癌」的表現。比如,意志減退。

再見吧,懶癌君!

「懶癌」更多是一種生活習慣

如果幾百年前的古人看見我們現在的生活,一定會覺得我們太懶了。可一些懶人反而得意洋洋地說,是他們推動了文明的進步—由於懶得爬樓梯,於是發明了電梯;懶得走路,於是製造出了自行車、汽車、火車和飛機……可以說,科技的發展、新工具的出現,使我們各種器官都產生了惰性,而且越來越嚴重。

科技的發達也讓我們越來越不需要用腦。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原來我們都是手寫漢字,可現在都會提筆忘字,究其原因就在於平時更多的是用電腦打字代替了手寫。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是上網搜一搜,而不是自己動腦、動手去解決……我們常說,大腦越用越靈光;反之,大腦用得越少,腦部的退化就會越快,記憶力也會隨之變差。

思維一旦變懶,行動也會變得懶惰。能坐著堅決不站著,能躺著堅決不坐著。英國一本權威醫學雜誌2012年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全球有1/3的成年人「懶得活動」,運動量不足,每年約有500萬人因此而死亡。這項調查覆蓋了全球122個國家89%的世界人口。年齡在15歲或以上人群中,每10人中大致有3人,合計大約15億人沒有達到當年的運動量建議標準。

再見吧,懶癌君!

如何根治「懶癌」?

不過,不用怕,「懶癌」絕對能夠治癒。前面已經說過,「懶癌」是一種生活習慣。既然是習慣,就有改變的可能。要想醫好「懶癌」,「手術」很簡單,成功率也很高,那就是運動。逼著自己去運動,然後愛上運動。

一定要記住,要堅持。「懶癌」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趕走它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堅持下來,就可以微笑地和「懶癌君」說「Bye bye」!




註:所有文章均由中國數字科技館合作單位或個人授權發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寫於2016-07-2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