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為何一年半之後才想起替關羽報仇?

劉備為何一年半之後才想起替關羽報仇?

原標題:劉備為何一年半之後才想起替關羽報仇?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關羽在東吳被所害,劉備到了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遂帥諸軍伐吳」。為何時隔一年半劉備才去給關羽報仇呢?


從史料的分析來看,劉備為何一年多以後才想起替關羽報仇,不外兩個原因:


第一,劉備在忙於稱帝。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稱帝,改年為黃初。這是個誘因,之後傳聞漢帝遇害,劉備就開始了稱帝的各項準備工作。也許漢獻帝遇害的傳聞是故意製造的託詞,不管怎樣,就是以此為由開始了稱帝的行動。各級官員上表要求劉備「應天順民,速即洪業,以寧海內。」「群下前後上書者八百餘人。」稱帝是這一段時期的重點工作。


第二,荊州新失,關羽罹難,軍心不穩,士氣低落,需要一段時間的修復和穩定。再加上收漢中,占上庸,馬超的定軍山戰役等,糧草消耗也不是個小數,屯糧備戰也需要一個過程。


那麼,既然劉備這麼忙,為何又必須出兵報仇呢,這不外三個原因。


首先,劉備要給自己仁義的名聲有個交代。劉備速來「弘毅寬厚,知人待士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不管是真是假,不給自己出生入死的臣下兼兄弟報仇,手下大將怎麼看,軍心怎麼凝聚,這些都要在這次報仇行動中一次性解決。


其次,是為了一次實戰演習。看看劉備身邊就知道,關羽死了,張飛死了,黃忠死了,馬超疾病纏身,趙雲極力反對東征,身邊人才青黃不接,為後續考慮,需要一次實戰讓更多將領脫穎而出。


再次,這次東征也有奪回荊州失地的戰略企圖,即使不能達到戰略目的,也可以給東吳一個警告,同時也是一次示威,用東征行動告誡東吳不要輕舉妄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歷史網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此舉為何被稱作「明朝第一惡政」
溥儀五次結婚沒孩子 貼身太監說了七個字!

TAG:趣歷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