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8大鐵帽子王,3個被慈禧殺掉,只因觸犯慈禧的一個忌諱

清朝8大鐵帽子王,3個被慈禧殺掉,只因觸犯慈禧的一個忌諱

原標題:清朝8大鐵帽子王,3個被慈禧殺掉,只因觸犯慈禧的一個忌諱


清朝開國初期,為了表彰皇室成員的軍功,讓他們對皇帝感恩戴德,皇帝把幾個功勛卓著的親支近派,分封為和碩親王等爵位。清初陸續分封的有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庄親王碩塞,多羅克勤郡王岳托,多羅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共八人,也就是後人俗稱的八大鐵帽子王。


至於為何叫"鐵帽子王",原因很簡單,鐵帽子是指頭上的王冠,因為這8人的爵位,可以在子孫中代代相傳,與國同休,永保祿位,因此得名。後來的皇帝又陸續增加4位親王,包括怡親王、醇親王、慶親王、恭親王,故此鐵帽子王后來變成十二位。但民間傳統還習慣稱呼為清朝八大鐵帽子王。



但是,戴上鐵帽子,並不意味著有了鐵脖子。在皇權至高無上的封建時代,不論是誰,只要被認定為威脅到皇權,哪怕就是皇帝的骨肉至親都難逃一死,更別說鐵帽子王了。因此鐵帽子王遭到橫禍的也並非鮮見。比如肅親王豪格在與多爾袞的爭奪皇位鬥爭中失利,遭到迫害,被幽禁而死。


到了晚清,慈禧太后當權之後,鐵帽子王們更是朝不保夕,死在慈禧手裡的鐵帽子王就有3人。他們的死因如出一轍,都是因為觸犯了慈禧的一個忌諱。第一個被殺的是怡親王載垣。載垣是康熙帝十三子允祥的後人,承襲祖上爵位後,很早就成為天子近臣,歷任八旗都統、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主管鑾儀衛、虎槍營、善撲營等要害部門,是咸豐皇帝最信賴的臣子之一。



咸豐病重之時,把八個心腹大臣召集到病榻前託付後事,稱為顧命八大臣。載垣就是八大臣之首。他不負咸豐皇帝重託,苦心孤詣扶保幼主同治皇帝。不幸的是,慈禧太后野心勃勃,也想乘機竊取權柄,與載垣為首的八大臣發生劇烈衝突。慈禧太后心狠手辣,成為最後的贏家,怡親王載垣最後被賜死。



第二個被殺的是鄭親王端華。端華也是咸豐的顧命大臣之一,堅決反對慈禧上台掌權。端華本人能力一般,但他的弟弟肅順卻是個厲害角色。肅順有膽有識,既有膽量又有手段,可稱是八大臣的核心人物和骨幹力量。因此端華肅順兄弟兩人,都成為慈禧奪權之路上的最大障礙,結果棋差一招,端華被賜死,肅順也被斬首。


第三個被殺的是庄親王載勛。載勛死的比較冤枉。當時面對西方列強咄咄逼人的攻勢,慈禧太后一時頭腦發熱,想藉助義和團力量,與洋人一較高低。載勛向來積極主戰,於是被賦予清廷代言人的身份,公開參與、組織義和團與列強對抗。結果力不如人遭遇慘敗。列強為了懲戒清廷,強迫慈禧殺掉一批主戰大臣。載勛位高權重影響大,首當其衝成為列強的仇恨目標。


慈禧曾想回護他,但列強恃強凌弱,明確表示不殺不行,不殺將繼續動武用兵,慈禧自身地位難保。慈禧為了保住自己手中大權,丟車保帥,把載勛賜死。可見,慈禧視權力如性命,只要誰威脅到她把控的皇權,一概格殺勿論,鐵帽子王她也毫不顧及。這三人都是因為觸犯了這一大忌諱,有意無意威脅到慈禧把控的皇權,故而難逃一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屎記 的精彩文章:

北京的公主墳埋著清朝哪位公主

TAG: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