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別再說「人定勝天」 自然正在收回你的天賦

別再說「人定勝天」 自然正在收回你的天賦

導語:「對自然界的感受是一種能力,而城市中的人這部分能力退化得太厲害。做自然教育工作也好,對自然進行基礎的考察和觀察也好,我們首先應該明確一個大的觀念,我們和自然界應該是平等的,我們是自然的一部分。」在中科院SELF講壇上,來自中國自然嚮導科普傳播中心的理事長、北大附中生物高級教師倪一農,通過在學校開設博物課程,默默地而又強有力地支持著孩子們與自然交往,引導青少年回歸自然之路,幫助孩子們愉快、健康的發展。

在中科院SELF講壇上,中國自然嚮導科普傳播中心的理事長、北大附中生物高級教師倪一農,向介紹了這樣一群人——自然之翼,這是由三百多個學生組成的團體,隨著學生畢業又有新的學生加入,每年都有三百多人。這個人群的特徵,就是他們都特別喜歡自然界,特別願意投身自然向大自然學習。

除了自然之翼,還有這麼一個組織,由很多的學者和很多的教育工作者聯合起來,他們在中學開設一門課程叫做博物課,七年了這些人一直孜孜不倦的、默默的但是又強有力的支持著學生髮展,特別是自然接觸那種健康的發展過程。這個博物課幹什麼的呢?其實簡單點說就是進行自然觀察,帶著學生到大自然之中去,直接和自然界接觸獲取大自然的信息。

別再說「人定勝天」 自然正在收回你的天賦


然而,和自然界打交道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倪一農說,人類工業革命以後,一直在犯錯誤,犯了很大的錯誤。這個錯誤源自什麼?他講了一個小故事。

下圖這種動物是我國很多地區都有的——黃鼠,主要生活在荒漠,北方草原上。它的生活習性是這樣的,地下有洞,洞穴生活,因為那個草原是那樣的一望無際,它太大了就容易被逮住,所以按它逐漸演化成為在洞穴裡面生活,然後出來在洞的周圍找一些植物性食物吃,偶爾也吃一些動物性食物。就出現一種現象,它在草原上活動的時候,把草原鑽了很多的洞,那個地方就出現坑坑窪窪的現象,它鑽過的地方不再長草了。那麼那些草場是幹什麼的呢,是人用來放牧的,注意,它有的吃了可能牛羊就沒得吃了,於是它被定義為草場的一種有害生物。

別再說「人定勝天」 自然正在收回你的天賦


有一次做自然教育活動,一位老師讓學生準備了鐵鍬水桶,甚至還帶了一點木柴,到了草原以後,把同學就分開,誰跟誰合作,誰和誰配合,大家把洞口守住,一起合作開始挖、灌水、煙熏,黃鼠忍耐不住跑出來了。有一隻黃鼠被他們逮住了,逮住之後拿一根繩子把黃鼠的後腿栓上開始遊街。

聽完這個故事,你是什麼感受?人到底應不應該這樣做?這樣做的後果到底是什麼?青少年這樣去做,他第一感受、第一理解的東西是什麼?

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答案——人類中心主義。倒退回去幾百年,當年人們認為地球是宇宙的核心,現在這種說法非常可笑了。黃鼠在草原上生活那是由大自然規律決定的,它在那兒生活它可以代謝掉很多草原上的一些東西,它生長起來之後又可以成為其他生物的食物,它是食物鏈裡面很重要的一個部分。《狼圖騰》中,它前半部很多地方都要講狼和黃鼠的關係,就是這個意思。它的存在具有很多的自然合理性,但是人類突然跳出來說它危害我了,它是有害的,那麼就要把它滅掉。如果抱著人類中心主義這種觀點去進行自然教育的話,那麼青少年他接受的、潛移默化接受的也是人最大,人無所不能,人定勝天,但是和自然界打交道其實不是這樣的。

別再說「人定勝天」 自然正在收回你的天賦


倪一農向大家分享了一個秦嶺拍攝太陽鳥的故事。上面這張照片就是藍喉太陽鳥,就幾個厘米長,加上尾部也不到10個厘米,是在秦嶺拍攝的,想看到它是很不容易的。發現過程是這樣的:兩位帶隊老師帶著學生進入秦嶺考察,其中一隊的老師說咱們在這附近停下來,坐下來,就當是休息,誰都不要說話,儘可能不要動。另外一隊認為林子里還有很多東西可以去看的,他們就不斷地往林子里去走。就在十幾分鐘之後,太陽鳥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就飛過來了,最近離學生的距離可能只有3、4米遠。而一個多小時以後那個隊伍回來了,卻什麼都沒有找到。

在拍太陽鳥的這個過程中,這個帶隊老師很有經驗,突然他聽到身邊的林子裡面,有一種特殊的叫聲沒有聽過的,然後轉過身嘩嘩畫就照了四張片子。照完之後當場所有的老師都是專家級別,一看不認得。然後回到駐地再一查,褐胸鶲,是秦嶺的新紀錄,以前都沒有觀察到。

偶然中存在必然,發現褐胸鶲並不全靠運氣。因為帶隊老師看到當地的懸鉤子開花了,有花在就有吃花的生物,鳥就是其中之一。當你靜下來之後,人會有一種新的感受,會進入一種新的境界,你會覺得大自然萬物會離你距離越來越近越來越近。說明什麼呢,人只要謹言慎行,把自己動作變小一點,把自己那種張狂的姿勢收斂起來,把你的速度降低下來,這個大自然是能夠容納你的。具有相當的包容力,它是允許你存在的,那些自然萬物也會承認你的存在,這就是一種平等關係。在做自然觀察的時候,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一種思想方法,你能夠調整行為。

倪一農又向大家展示了一張高力貢山百花嶺的照片,大家數數這裡面有多少只鳥?

別再說「人定勝天」 自然正在收回你的天賦


倪一農也問過自己學生這個問題,學生最高記錄是13隻鳥。然而,百花嶺當地有一個獵人叫侯體國,用了三分鐘時間,數出來21隻鳥!答案也確實是 21隻。

別再說「人定勝天」 自然正在收回你的天賦


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侯體國對自然界的一種感受超乎常規的人,他把這種自然觀察已經融為自身的一部分了。我們現在的城市人群,這部分能力退化得太厲害。但實際上真正的學習過程一定要注意,還是應該有這種直接體驗的,這叫體驗式學習。特別對於青少年而言,一定讓他能夠身體力行,因為這種身體力行他有相當的參與感,而這種感受是超越所有媒介的。這種東西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這種自己的感受實際上積累多了之後,是為他去了解更多的自然現象,理解更多的自然現象之間的關係。

倪一農總結道:人類和自然界應該是平等的,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與其道聽途說不如深入其中,用自己的感官去了解自然界,這種魅力不光能夠影響青少年,對於我們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很多良性的促進作用。所以建議大家今後都能夠投身大自然去真正體會大自然的存在,去發現大自然中的美。




如需轉載,請保留註明出品單位及LOGO標識。合作請聯繫self@cnic.cn。

登陸「SELF格致論道」官方網站獲取更多信息(http://self.org.cn/)。本期視頻也將陸續在中國科普博覽上推出,敬請關注。

出品:中國科普博覽SELF格致論道講壇

作者寫於2016-07-2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茶葉中的成分到底有哪些?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