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這群「海洋精靈」再次出沒北海潿洲島海域,愛它請別靠近它

這群「海洋精靈」再次出沒北海潿洲島海域,愛它請別靠近它

科技日報記者 江東洲 劉昊

「本次科考活動,我們發現其中的一頭布氏鯨的背鰭有嚴重傷痕。根據傷口判斷應該不是螺旋槳所傷,但人為因素造成的損傷可能性依然最大。」廣西科學院廣西北部灣海洋研究中心博士陳默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有些憂心忡忡。

此次科考活動發現背鰭有嚴重傷痕的布氏鯨

近日,由廣西科學院、欽州學院、汕頭大學和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組成的聯合科考團隊在潿洲島開始考察。自9月22日以來,被遊客和當地島民追捧的「網紅」——鯨群再次頻繁出現在北海潿洲島海域。「根據前期的調查研究,確認連日來出現的鯨群均為布氏鯨。」參與此次科考活動的陳默說。

在此次科考活動中,科考團隊擴大了布氏鯨在該海域的活動和捕食區域的調查範圍,今年年初的調查是在斜陽島東北部1至2海里區域,這次的區域距離斜陽島和潿洲島有10至15海里。

布氏鯨群在捕食 陳默攝

陳默表示,「我們根據歷史的記錄判斷中秋前後會有鯨類來到潿洲島海域,因此聯合研究團隊在9月15日之前便來到了島上提前部署。從我們和島民的目擊來看,至少這段時間出現的布氏鯨有五頭,其中三頭自9月21日至9月26幾乎每日都在固定區域進行合作捕食。」

布氏鯨群在捕食 陳默攝

今年上半年,潿洲島海域發現鯨群活動跡象後,北海市迅速邀請國內研究機構跟蹤相關信息,開展科研考察,弄清鯨魚物種、生活習性、海洋環境狀況,為進一步研究、保護鯨群積累科學依據。

今年4月26日,北海市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通報稱經過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廣西科學院、欽州學院等專家學者一個多月的海上科考,確定該鯨群為鬚鯨類的布氏鯨,具有極為重要的生態和科研價值。

9月24日上午,科考團隊發現出沒的鯨群中有一頭鯨魚的背鰭處受傷。「目前我們還不了解受傷的原因,但是過多的捕撈布氏鯨餌料用於魚肥的船隻以及電魚等非法捕撈,有可能會對布氏鯨捕食的區域產生影響,威脅到布氏鯨的生存。」陳默說。

近期出現的布氏鯨群 斜陽島小鄧攝

儘管目前鯨群在潿洲島海域的生存狀況良好,但隨著鯨群的曝光率越來越高,它們受到傷害的可能性也在增大。為了減少人類活動對於鯨群的傷害,陳默建議,政府應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海上非法捕撈行為。

「海上漁船等船隻看到鯨群時不要靠近,要減速或關閉發動機,待看清布氏鯨活動後再繞行。同時請廣大漁民不要將廢棄垃圾,尤其是將漁網遺棄在海里,這會威脅到鯨群的生命。」

「只有在進一步的了解布氏鯨的棲息地、活動軌跡和生活習性之後才能給出科學的有效的保護對策。」他表示,目前關於布氏鯨的種群特徵、活動規律、分布和棲息地利用等信息,當前的考察結果都還不足以形成科學的結論。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編輯:岳靚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與饒毅、潘建偉一起探討科學精神在中國
山東壽光水災,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