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沒有陽貨這個人,孔子也許成不了聖人!

沒有陽貨這個人,孔子也許成不了聖人!

作者:鮑鵬山

陽貨是魯國權臣季平子的寵臣,在孔子17歲時,就已經做到了季平子的大管家,季平子意如是魯國的執政大臣,相當於魯國的國務院總理,作為「大管家」的陽貨就是國務院辦公室主任。

根據《史記·孔子世家》的記載,當年季氏要大宴魯國士族子弟,登記註冊,確定身份,而正值孔子喪母,腰束麻帶,為了不致丟了身份,孔子著喪服前往,被陽貨擋在門外。陽貨這樣不拘一格藐視禮樂的人,倒並不以孔子喪服赴宴這樣的失禮為意,他是懷疑孔子的資格。他說,季總理今天是宴請士族子弟,您的身份好像不是哦,我不敢讓您入席。孔子就這樣被趕走了。

沒有陽貨這個人,孔子也許成不了聖人!


這是孔子和陽貨的第一次交道。由於陽貨的拒絕實際上是否定了孔子士的身份,從而堵塞了孔子進入上流社會的通道,對孔子的打擊幾乎是致命的。十九歲母喪期滿,孔子仗劍去國,遊學於宋,應該就是絕望於在魯國的發展。

而這一去,不僅在學問上補上了商禮這一課,還娶妻成家,攜婦而歸了。

接下來,孔子生子,昭公賜魚,其實是補發了孔子的士族戶口本。

只要我們自己足夠堅定,小人的排擠和摧折,終究不會改變我們人生的方向,反而會增加我們生命的厚度。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三十多年後,陽貨卻要借重孔子了。

魯定公七年,季平子已死,季桓子繼承了卿位。陽貨三弄兩弄,竟然控制了桓子和魯定公,掌握了魯國大權。但作為一名家臣,他這種違背政治遊戲規則的暴得大權和大名,使他心裡很虛怯。所以,他想培植自己的勢力與群眾基礎。此時,孔子在魯國辦學已經二十年左右,一大批包括魯國貴族子弟在內的青年才幹都是他的門生,有著極大聲望與國際影響。陽貨非常需要借重孔子,穩定自己,也穩定魯國。

但是,孔子絕無可能與陽貨合作。當初,陽貨不讓孔子登記士族大名冊;此時,陽貨卻已經入了孔子心中的「亂臣」黑名單。《論語·陽貨》生動地記載了兩人不期而遇的路上所發生的交鋒。雖然陽貨言之鑿鑿敦之切切,而孔子也表現出不爭不辯洗耳恭聽的風度,給了陽貨很大的面子,但是,孔子其實也給了陽貨一個明確的信號:有你無我。只要你把持魯國政壇,我就不可能出來從政。

顯然,如果說孔子十七歲時,是陽貨主觀故意堵塞了孔子進入上層社會的通道;那麼,三十年後,在孔子四十七歲時,陽貨又以自己在魯國政壇上的巨大非法存在,客觀事實地堵塞了孔子進入政壇之路。

這,或許就是命運。聖人有時也無法跨越現實的障礙,只能在現實的厚壁面前,安靜地等待,等待厚壁的坍塌。

但如果我們把陽貨僅僅看做孔子一生中的消極元素,那也未免太皮相了。他要孔子出仕,看他批評孔子「懷寶迷邦」,言之何等諄諄;提醒孔子「時不我與」,戒之何等切切。孔子不辯,朱熹等人皆以為孔子不屑辯,但看陽貨句句在理,孔子亦不因人廢言,則又何從而辯?

這次談話過後,翌年,陽貨敗,出逃齊國,孔子即決然出仕,開創了屬於他的輝煌時代。

不能說陽貨的話對於孔子沒有觸動,更放大一點說,孔子「五十知天命」,不能說沒有陽貨的點醒。

很多時候,改變我們人生軌跡的,常常是那些不同道的人。

而那些不同道的人,往往成為我們人生中的積極因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成吉思汗12次請教丘處機,分手時吩咐「神仙無忘朕」
司馬懿留下5條至理名言,能做到3條就夠了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