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凈土藝術·隋唐皇室的凈土緣

凈土藝術·隋唐皇室的凈土緣

本文根據錄音整理,節錄於凈開法師11月29日「中國佛教史」課程。

北方的凈土法門經過長時間醞釀,於隋唐時期煥發旺盛的生命力,而引領佛教走向的隋唐皇室,一一可見信仰凈土、求生西方的例子。道綽大師或善導大師與他們的互動,將法門帶到全新的高度,有了傳播更廣、利益更大的空間。

文獻皇后的凈土信仰

文獻皇后(獨孤氏),歷史上記載她是佛教徒,時常聽經聞法,還受過戒,而且還是凈土法門的信仰者。《續高僧傳?闍提斯那傳》說:

及獻後雲崩,空發音樂,並感異香,(隋文帝)具以問由,(闍提斯那)答曰:「西方凈土名阿彌陀,皇后往生,故致諸天迎彼生也。」

文獻皇后是因大明尼師而與凈土法門結緣的。大明尼師則是道綽大師的弟子,時常到宮殿陪文獻皇后念佛。皇后每次念佛都要換乾淨的衣服,口含沉香。有一天念佛時,沉香滿溢於室內,而且沉香香氣中還帶有種更加奇特的香氣,文獻皇后隨即便往生了。可見她是受道綽大師的德化影響而歸順了凈土法門。

隋煬帝的凈土緣

隋文帝的兒子隋煬帝,沒有史料直接顯示他信仰凈土法門,不過有一件事可以間接證明。在隋煬帝身邊,有一位彥琮法師(他年輕時就開講《無量壽經》),煬帝曾請他代寫往生偈,名《願往生禮讚》,善導大師對這首贊偈相當首肯,並將其收錄在《往生禮讚》中。其中某些文句大家很熟悉:

莫謂西方遠,唯須十念心。

發心功已至,繫念罪便消。

但欣行道易,寧愁聖果遙。

疑多邊地久,德少上生難。

且莫論余願,西方已心安。

偈文後來流傳到日本,但記錄的偈主不是彥琮法師,而是隋煬帝。日本佛教學者望月信亨在《中國凈土教理史》中說:

日本聖武天皇曾親書此贊文,現藏於奈良正倉院,但此宸翰未見彥琮之名,上題《隋大業主凈土詩》,疑非隋煬帝之作。此因彥琮常為煬帝侍從,想此贊文系代煬帝而作,以帝之名公布之。

怎麼解釋這件事情呢?其實,若不是信仰相近,煬帝就不會在眾多法師當中特別請彥琮法師來作這些偈子,以其禮讚偈作為自己思想的闡述。而後人也就順勢善巧地將其歸美於隋煬帝了。

另外,煬帝在他的授戒師父智者大師往生後,曾派人去天台山大作佛事,並宣說了一段文,其中說:

願承三寶之力,速達西方。智者證知,凈土記別,生生世世,長為大師弟子。

他自己願追隨智者大師身後,往生西方,生生世世隨侍身旁。可見,其凈土信仰是無庸置疑的。

唐朝皇室的凈土緣

此外,道綽大師的影響還從隋代跨越到了唐代。唐太宗於凈土法門也有特殊的因緣:

太宗昔幸北京,文德(長孫)皇后不豫,輦過蘭若,禮謁禪師綽公,便解眾寶名珍,供養啟願,所以報護力、廣真諦也……禪師尋終,官寺初創,分身建塔,遺迹巋然。

唐太宗曾前往北京(即山西太原),途中因文德皇后生病,順道往玄中寺拜訪道綽大師。也許道綽大師為文德皇后講說念佛的功德、利益,使得她的病情有了好轉,因此太宗皈依了道綽大師,並且在道綽大師往生後,將玄中寺定位為官寺,並大力修建。所以,玄中寺在唐初是非常有聲望的一個大寺。

可惜,文德皇后年紀輕輕地在36歲往生,她的往生對唐太宗打擊很大。文德皇后從小受到很好的教養,懂得禮數,一生喜好閱讀,讀遍經典,應對得體,因此在她有生之年,後宮平靜,相安無事。而唐太宗每逢困難,也不忘詢問文德皇后。她敏於政治,也間接參與政治,可說是太宗的政治顧問。因此她往生之後,唐太宗相當悲痛,甚至比自己的父親唐高祖過世時還要哀傷。我們可以看到唐太宗對文德皇后的倚賴之深。

唐高宗李治對母親文德皇后也很孝順,他非常懷念逝去的文德皇后,所以修建大慈恩寺來紀念她。當然,這背後有太宗的支持。大慈恩寺的建設與落成,寄託了太宗的哀思,也讓李治充分地表達對母親的懷念。

通過大慈恩寺的例子,我們看見李治對凈土法門是有好感的。貞觀22年,大慈恩寺落成,唐太宗、太子李治、文武百官,都來觀禮,這是長安城的一次重要儀式。落成法會上,另外請了50位高僧大德來行道,當然,這50大德不會是等閑人物。文德皇后的皈依師父是道綽大師,按理來講,應該邀請大師來主持整場法會,可是三年前(貞觀19年)大師已經往生,不可能參與這次盛會。但道綽大師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弟子──善導大師,善導大師在當時長安城的教化赫赫有名,李治非常清楚,就邀請善導大師前來,任50大德之一。

以善導大師的威望,在具備國家規格的儀式中,與其他宗派的大德一道進行法事,可見凈土法門的弘揚已不同於往昔。

——節錄自凈開法師「中國佛教史」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彌陀帶你回家 的精彩文章:

深問淺答·下品下生的十念是否是一向專稱?
佛教問答·如果想在家中供佛,供哪尊佛呢?

TAG:彌陀帶你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