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最全梳理EGFR基因突變和對應的靶向藥物

最全梳理EGFR基因突變和對應的靶向藥物

一、EGFR基因的突變位點

肺癌是全世界範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佔全部肺癌的80%左右。目前,晚期NSCLC的標準治療為含鉑的雙葯聯合化療。但化療藥物對改善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方面作用有限。在非小細胞肺腺癌里,EGFR基因的突變頻率非常高,尤其是亞裔非吸煙的女性患者。針對EGFR基因的突變位點和相對應的靶向藥物也研究的比較清楚。


最全梳理EGFR基因突變和對應的靶向藥物

圖1:EGFR基因突變位點及對藥物的指導

如上圖所示,EGFR基因的常見突變位點發生在18、19、20和21號外顯子上,其中19號外顯子的非移碼缺失突變約佔45%,21號外顯子的L858R點突變佔40-45%,這兩種突變被稱為常見突變。其他的突變被稱為罕見突變。需要注意的EGFR基因有藥物敏感突變,也就是突變後可以使用某種靶向藥物,也有耐葯位點,即突變後對某種靶向藥物耐葯(如T790M突變就是一個耐葯位點,而且佔了50%左右的突變頻率)。

二、EGFR的第一代靶向藥物

如果基因檢測發現EGFR存在常見突變位點,也就是19號外顯子的非移碼缺失,或21號外顯子的L858R錯義突變,可以考慮使用第一代EGFR靶向藥物,也就是吉非替尼(易瑞沙)、厄洛替尼(特羅凱)和埃克替尼(凱美鈉)。當然也不是說存在這些基因突變位點就一定有效,也有可能存在其他耐葯位點,如下游的KRAS、BRAF等激活突變,以及HER2、c-MET等基因的突變造成旁路激活。因此患者在選擇做EGFR基因檢測的時候,一定最好系統地把常見的突變基因都做了,一個是避免不是EGFR突變而存在漏檢,第二是把那些耐葯基因突變也給篩查一下,如果存在耐葯基因突變,使用靶向藥物是獲益不大的,反而花費很多藥物費用。

關於藥物選擇上,存在EGFR基因突變的患者究竟是選擇哪一種靶向藥物。一項在台灣開展的入組1122個患者研究表明,厄洛替尼生存獲益優於吉非替尼,二者在疾病控制率、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別為:65.8%和58.9%、4.6個月和3.6個月、10.7個月和9.6個月。二者的區別也不是那麼明顯,而且厄洛替尼的副作用要比吉非替尼大很多。

如果出現腦轉移的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由於厄洛替尼有更高的血腦屏障透過率,以及更高的血漿暴露濃度,因此特羅凱的透過血腦屏障的比例高于吉非替尼,所以厄洛替尼在腦脊液的濃度最高,靶向聚集於顱內轉移灶(見圖2)。所以對於腦轉移的患者而言,使用厄洛替尼是優選。儘管埃克替尼與厄洛替尼結構類似,但需要每天服用三次、峰谷濃度波動大。而厄洛替尼只需每天一次,在半衰期、治療濃度、生物利用度上厄洛替尼都是最好的,厄洛替尼的缺陷是副作用相對大一些。


最全梳理EGFR基因突變和對應的靶向藥物

圖2: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的腦脊液濃度、血腦屏障滲透率,可以看出厄洛替尼明顯優於吉非替尼,但是吉非替尼也具有入腦能力。

我們來看一篇Plos One研究,這篇研究分析了截止到14年的一些臨床研究,對四種EGFR的靶向藥物:易瑞沙、特羅凱、凱美鈉還是阿法替尼(2992)進行了統計,阿法替尼是第二代EGFR TKI,為不可逆抑製劑,具有EGFR和HER2兩個靶點,對於HER2突變導致EGFR TKI耐葯的情況尤為適用。作者對相關臨床數據進行歸納和預測,結論表明四種TKI靶向藥物都具有療效,但是厄洛替尼和阿法替尼的效果更好一些,但是相對皮疹、腹瀉等副作用也大一些,見下圖:


最全梳理EGFR基因突變和對應的靶向藥物

圖3:四種EGFR TKi的療效和副作用比較

三、EGFR罕見突變和阿法替尼

吳一龍教授領導的課題組,對中國肺腺癌患者使用阿法替尼的情況進行了研究,發現阿法替尼對於某些類型的EGFR基因罕見突變療效較好,存在EGFR基因G719X、L861Q和S768I的患者獲益較好,但是其他突變類型活性較低。另外阿法替尼對存在T790M突變、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的患者控制不是很好,這部分患者使用阿法替尼還不如使用標準化療獲益較大,因此對於使用第一代EGFR靶向藥物超過一年,即更高概率存在T790M突變的患者,謹慎使用阿法替尼,而更應該使用已經獲准上市的奧希替尼(AZD9291)。


最全梳理EGFR基因突變和對應的靶向藥物

圖4:EGFR基因罕見突變位點使用阿法替尼能更好獲益

四、EGFR第一代靶向藥物的耐葯原因

一般而言,EGFR基因的第一代靶向藥物特羅凱、易瑞沙和凱美鈉都有耐葯時間,耐葯的主要原因是產生了T790M突變,該突變概率在60%左右,一般針對該突變位點可以使用已經上市的靶向藥物奧希替尼(AZD9291),是阿斯利康公司推出的第三代EGFR TKI,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耐葯原因都是EGFR基因的T790M突變,其他的耐葯原因有c-MET擴增、HER2突變、下游KRAS或BRAF的激活等,還有部分患者轉變為了小細胞肺癌,如下圖所示。


最全梳理EGFR基因突變和對應的靶向藥物

圖5:第一代EGFR TKI獲得性耐葯的分子機制

對於如何解決EGFR耐葯的問題,這個應該是對症下藥。下圖是筆者參考了一些文獻、及大咖的文章整理的應對策略。關鍵的還是首先找出來耐葯的原因,有針對性的使用治療措施。如果是出現了T790M,則應該使用奧希替尼(AZD9291),如何其他突變導致的耐葯則需考慮聯合用藥,或者參加相應的臨床試驗,尋找機會入組。


最全梳理EGFR基因突變和對應的靶向藥物

圖6:第一代靶向藥物耐葯原因和應對策略

五、奧希替尼(AZD9291)的耐葯

奧希替尼是阿斯利康的第三代靶向EGFR-TKI,針對T790M突變導致的耐葯有極好的響應率。在兩個臨床試驗中,奧希替尼對於T790M陽性的患者的客觀應答率(ORR)分別為57%和61%,2015年11月FDA批准其上市,在美國的治療費用約合8萬人民幣一個月,該葯還在中國開展臨床試驗,未獲批。不過已經有患者表現出對該葯的耐葯,經過基因組測序發現,主要的突變位點是EGFR基因上的C797S(見下圖)。如果C797S和T790M在不同的染色體上,則稱為反式構型,患者可以使用一代和三代EGFR-TKI聯合去控制(如特羅凱聯合奧希替尼),但是如果患者檢測的基因突變顯示C797S和T790M在同一染色體上,也就是順式構型,則目前沒有任何靶向藥物可以控制,患者可以穿插化療、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藥物,以及適當空窗,等耐葯基因丟失後,寄希望之前耐葯的靶向藥物可以重新復敏。

最全梳理EGFR基因突變和對應的靶向藥物圖7:EGFR基因C797S和T790M的構型決定了後續用藥方案

奧希替尼耐葯的原因除了C797S之外,還有c-MET擴增,小細胞肺癌轉化,下游KRAS或BRAF基因激活等,具體的處理措施與圖5的類似。但目前來看,主要的耐葯原因還是出現了C797S突變,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應用二代基因測序技術才能把C797S和T790M的構型給辨別出來,使用ArmsPCR或者數字PCR是不能把構型判斷清楚的。一般出現C797S和T790M順式構型的患者,建議盡量停止一代和三代的聯合,避免給腫瘤施加太大的選擇壓,後續更加棘手。

六、關於EAI045的傳說

Nature雜誌一篇文獻表明,在模型老鼠試驗里,使用EAI045聯合西妥昔單抗(愛必拓)可以控制C797S導致的奧希替尼耐葯。該參考文獻是我查閱和引用的第十篇參考文獻,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但是除了這篇文獻以外,關於EAI045的報道就幾乎沒有了。而且該文獻沒有說明C797S和T790M的構型問題,即老鼠身上的C797S與T790M是順式構型還是反式構型。最全梳理EGFR基因突變和對應的靶向藥物

圖8:EAI045聯合愛必拓在老鼠的試驗數據

另外我們可以觀察到,EAI045單獨使用對於老鼠的腫瘤是沒有控制作用的(圖中的藍色柱子),不管是不是存在C797S都是這樣,只有EAI045聯合愛必拓才能展示出老鼠身上的瘤子縮小了,當然這個縮小是不管是否存在C797S,都是可以觀察到的(圖中的紅色柱子),看起來兩種靶向藥物存在一個累加效應。而且該文獻的研究只包含了幾隻老鼠(EAI045和愛必拓聯用的是5隻老鼠),這些數據都需要後續進行驗證,至於到臨床階段還是有很長的距離。也有傳說,該葯因為副作用較大被藥廠叫停研發了。

總之EAI045值得去關注下,但是也只是需要偶爾關注下。這種化合物距離使用還有很長的距離,不過我自己也很期待EAI045聯合愛必拓在患者身上是否有效?針對的是C797S和T790M的那種構型?不過目前好像還沒有相關臨床試驗搞這個研究,也沒有可信的數據供參考。

編者:翱宇

參考文獻:

1、Nat Rev Cancer. 2007 Mar;7(3):169-81

2、PLoS One. 2014 Feb12;9(2):e85245

3、Brazilian Journal ofMedical and Biological Research (2014) 47(11): 929-939

4、Cancer ChemotherPharmacol(2012) 70:399–405

5、Yang et al,Lancet Oncol2015 Jun 5;16(7):830-838

6、Helena A. Yu et al. ClinCancer Res 2013;19:2240-2247

7、Am SocClinOncolEduc Book.2015 : e165–e173.

8、Niederst et al, ClinCancer ReS. 2015 Sep 1;21(17):3924-33

9、Costa, D. 2015. EGFR Exon20 Insertion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My Cancer Genome.

10、Nature,534,129–132,(02 June 2016).



關注我們:搜索微信公眾號「癌度」,了解更多關於腫瘤和基因的資訊。

轉載文章請註明來源公眾號及作者


作者寫於2016-07-2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一輩子真的只能愛一個人嗎?
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從這25件事情做起!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