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從日本侵略華那一刻起,死神的喪鐘就已為它敲響

從日本侵略華那一刻起,死神的喪鐘就已為它敲響

近日來隨著《東方戰場》的熱播,再現了中國14年的抗日歲月,中國軍民的奮勇抗爭最終取得了勝利,很多人覺得二戰起源於波蘭,但在我看來中國的九一八那一刻開始,二戰的烽煙就開始點燃,並逐漸染向世界每個角落。中國9.18,將世界維持了近20年的平靜打破,日軍從中國東北開始入手逐漸南侵,歐洲的德國從萊茵河開始逐漸向四方擴展,義大利也不落其後,從衣索比亞開始從非洲開始擴展,1939年9月前的局部戰爭只是世界戰爭的前夜。

從《東方戰場》看日本的侵略

從日本侵略華那一刻起,死神的喪鐘就已為它敲響(圖)「九一八」事變東北三省要圖

在遠東的中國,可以說抗日始於9.18。1931年9月18日夜晚,當時的中國,軍閥割據,中原大戰剛剛結束,東北張學良的20萬精銳應蔣介石的要求入關佔領北京,東北此時兵力空虛,日本關東軍青年派在以石原莞爾和板垣征四郎為首,策划了「9.18事變」(日本稱為「滿洲事變」),在西方的綏靖政策縱容下,日本迅速攻佔瀋陽並以此進攻錦州、遼東、吉林等地,一年時間三省相繼陷落。

此時的日本內閣並不贊同關東軍在東北的行動,也導致了日本國內的政治事變,日本軍人為首的內閣開始登場,日本的戰爭機器在中國東北開始啟動,這也是日本失敗悲劇的開始。事變後張學良卻不做絲毫抵抗,現在很多材料對此事件解釋為張學良以蔣介石的命令退入關內,不做抵抗,其實這是不全面的。蔣介石在1937年7月7日以前採取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對蔣介石來說確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張學良的也負有同等的責任。

在許多資料記載張學良是個富家子弟,風流成性,性格猶豫不決,優柔寡斷,與其父張作霖相比,更顯得尤為突出。也真是這種性格導致了他後半生的悲劇,9.18事變日軍的試探進攻,正是由於張學良的軟弱變成了更為慘烈的大戰,日軍更為大膽佔領東北全境,並逐漸南侵,即使有1933年的長城抗日和1936年的西安事變,也不可洗清張學良的失敗。

從日本侵略華那一刻起,死神的喪鐘就已為它敲響(圖)罪魁——板垣征四郎,第二次世界大戰甲級戰犯,參與策劃「九一八」事變,1948年12月23日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絞刑

9.18的之後的6年中,日軍攻佔山海關、熱河長城一線,為了使日本佔領東北的合法化,日本從天津秘密將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接到長春。溥儀覺得機會就在眼前,恢復清朝的機會指日可待,但他錯了。在將溥儀接到長春那一刻起,連他自己恐怕都感到已經中了日本人的圈套,重建皇朝的美夢被打碎。

日本並不是要幫助他恢復清朝,而是成立了滿洲國,當作一個傀儡,中國此時出現了兩個國家。日本為了鞏固東北的統治,開始向東北移民,即所謂的「開拓團」,在戰爭結束時,日本移民中國的人數已達二百萬之多。同時為了摧殘中國人的抵抗意識,增進財富來源,日本在東北種植鴉片,銷往中國各地,想以此摧殘中國的人身體,擊垮中國人的意志。但中國的意志沒有被擊垮,東北的抗日聯軍開展對日作戰,英勇抵抗,雖在1940年以失敗告終,但精神一直指引著中國人民抵抗的決心。

不過日本對中國東北的還是有貢獻的,而且這種貢獻還得感謝張學良、蔣介石的慷慨解囊,在9.18之前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國家之一,東北的經濟、工業在當時的中國來說,無疑是最先進、最完善的。東北軍撤離東北後,並沒有將東北的工業基礎銷毀或帶入關內(尤其是軍工業),而是留給了日本。日本利用這些工業設施,積極發展,開鐵路完善交通網路,建設城市,完善工業設施,日本將東北看作是進攻中國關內與蘇聯的基地和後方。

從日本侵略華那一刻起,死神的喪鐘就已為它敲響(圖)張學良,國民革命軍將領,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將領

1937年7月7日日軍以士兵失蹤為由進攻宛平,中國開始了國共抗日的序幕。據日本有關材料記載,日軍確實是有一名士兵「失蹤」,但事變之時早已歸隊,在此可以看出日軍是有預謀的策劃,士兵「失蹤」只是一個借口。此時宛平、盧溝橋是北京的一個重要軍事重鎮和屏障,長城內線一帶已被日軍佔領。中國29軍原是西北軍,裝備極差,但還是在天津和盧溝橋、北京一線積極抵抗。

由於軍事落後,日本援兵從天津塘沽登陸,為了不陷入重圍,戰敗後撤至保定進入山西一帶,日軍侵佔河北後,多路進發,一路向山西進發,想利用進入山西、四川包圍南宋的策略滅掉中國,一路日軍從青島出發入泰安,攻佔濟南,進而侵佔徐州重鎮,山東主將韓復渠臨陣脫逃,將山東拱手相讓。徐州門戶大開,中國軍民奮力抗戰在徐州獲得了「台兒庄大捷」,由於裝備落後,後續日軍不斷增援,徐州失守。

一路日軍進攻上海,上海自19世紀50年代成為英國租地後,得到了長足發展,到20世紀30年代成為了「東方的巴黎」,遠東的經濟中心,日軍認為攻佔上海,就可以打垮中國的經濟,從1937年8月13日開始,日本開展上海戰事,中日雙方百萬大軍在上海廝殺,中國軍隊奮戰3個月最後還是失敗,南京門戶洞開。

從日本侵略華那一刻起,死神的喪鐘就已為它敲響(圖)血戰台兒庄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

1937年12.13日南京失守,日軍為了消滅中國的抵抗意志,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一路日軍從廣東進攻廣州、海南島,再進軍北上。我們可以看出日軍採取了南北西三個方向的進攻,妄圖攻佔中國。但在其後的武漢會戰和長沙會戰將其戰略打破,在共產黨敵後的游擊戰中,讓日軍的交通線和後勤保障受到不同的阻礙和威脅。

在世界各國中,日本雖然說是世界的列強之一,東亞第一強國,但日本的綜合國力是列強中屬於末尾的位置。日本地形的狹小,戰略資源依賴進口,明顯嚴重不足,雖然有東北等基地,但對於戰爭的消耗顯得抓襟見肘。日軍在中國的戰事,原本想速戰速決的戰略意圖被打破,百萬日軍被拖入中國的各條戰線。

日軍為了打破這種局面,想向北推進,佔有西伯利亞的資源,此時日軍還在沉浸在日俄戰爭的狂想中,以為蘇俄不值一提,在張峰谷和諾門坎與蘇俄開展局部戰爭,結果日本戰敗,從此不敢北進。並開始在東北修建要塞,阻礙蘇俄進攻,修成了被日本吹噓的「東方馬奇諾」,但無論是東方的馬奇諾還是西方法國的馬奇諾,都無法阻止其失敗的腳步。

從日本侵略華那一刻起,死神的喪鐘就已為它敲響(圖)南京大屠殺,死亡人數超過30萬。勿忘國恥!

在西方的歐洲,德國希特勒從1933年成為德國元首開始,德國對內獨裁統治,對外積極備戰,在1939年之前西方各國對德國採取綏靖政策,導致德國更為大膽,德國得到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後,向波蘭進攻。第二年佔領荷蘭、盧森堡、比利時、法國等國,歐洲戰火重開,義大利也乘機趁火打劫和自大式的進攻他國,歐洲各國從此陷入了戰爭的漩渦。

歐洲的戰火重開,導致了歐洲列強無暇東顧南亞殖民地。日本似乎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一戰中日軍攻佔了德國,在亞洲和太平洋的殖民地戰爭中嘗到了甜頭,日本想再一次重現當日的光輝,妄圖南進南洋,攻佔英美殖民地,進軍太平洋,稱霸亞洲。法國的投降,讓日本看到越南成為日本殖民地將變成現實。

1941年上旬,日軍進軍越南,越南法國守軍投降,日軍切斷了中國的國際交通線,中國隨即改變路線,艱難地在雲南與緬甸之間開通滇緬公路,日軍攻佔越南後,為了侵佔南洋的軍事戰略資源,決定同英美開戰。在1941年12月7日發動了珍珠港事件,全球大戰拉開了序幕,在日本發動對美國的作戰之前,日本軍界有第一軍事人才之稱的石原莞爾與陸軍參謀岩畔豪雄曾極力反對,認為日本綜合國力只是美國的十分之一,對美作戰,日本必敗,可狂熱的軍國精神置之不理,孤注一擲對美作戰。

在1942年的上旬之前可以說是德日的勝利日,兩國東西方步步勝利,義大利卻節節敗退,可以說二戰日本的失敗義大利也有一定的關係,義大利是一個狂傲的國家,但狂傲與實力並不相符,義大利的工業薄弱,是軸心國的薄弱環節,在西方戰場上,義大利節節敗退,德國四處救火,可以說在歐洲,德國是以一國對數國的戰爭。德國的失敗,使英美蘇各國全力對付日本,日本無力多線作戰,最終投降。

從日本侵略華那一刻起,死神的喪鐘就已為它敲響(圖)珍珠港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導火索

珍珠港之後的一年中,日軍大舉南下攻佔南亞,並在緬甸擊敗中英聯軍,切斷了中國又一條國際交通線,並侵佔了雲南騰衝一線。在1942年到1944年期間,中美的駝峰航線成為了中國獲得國際援助的唯一通道。遙望國內,中國戰局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在華北敵後,中國共產黨不斷壯大,並開展了「百團大戰」打擊了日本的華北的交通要道,國民黨為了削弱共產黨的實力而進行一系列的摩擦與封鎖。華南和華中戰場上,中國軍隊取得了崑崙關戰役和長沙會戰的勝利。

日本侵佔南洋後,日本的國內陷入瘋狂,但這種瘋狂並沒有讓日本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的光環閃耀多久。1942年7月開始的珊瑚島、中途島海戰日本海軍損失慘重,無力再次進攻,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守。同樣西方的蘇德戰線上,德國犯了一個拿破崙同樣的錯誤。12月的蘇俄的嚴寒讓德國舉步維艱,補給接應不上,蘇俄軍民的浴血奮戰讓德國卻步於莫斯科城下。東西雙方結成軍事同盟,開始對軸心國開展反攻。

從中途島海戰後,美軍開始進攻南洋日本的侵佔地,一路自太平洋珍珠港出發,一路從澳大利亞向北進攻,採取「跳島戰術」,日軍節節敗退,在爭奪海島戰爭中,日軍表現出了極大的勇氣,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在1945年1月日軍失去所有南洋的軍事基地,中美聯軍在印度出發向緬甸進軍,到1945年上旬與中國遠征軍在雲南聚首,中國的共產黨敵後作戰不斷壯大。

但在這大好的局面下,中國國民黨軍隊在華南作戰中卻接連敗退,讓日軍打通了一條南北連接交通線。這不禁令人感到震驚,兩條戰線的不同結果,讓國民黨的腐敗顯而易見,幸而中國守軍貴州、廣西等地保衛戰中擋住了日軍的前進。

從日本侵略華那一刻起,死神的喪鐘就已為它敲響(圖)百團大戰,是抗戰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

到了抗戰的最後一年,西方歐洲的德國在蘇美英法等盟國的進攻下,於5月4日宣布投降。在雅爾塔會議中,美英以犧牲中國主權為代價,讓蘇俄出兵東北,日本的失敗已經註定,神風突擊隊進行瘋狂的自殺式襲擊,但神風再也不能像600多年前那樣保護日本了,沖繩島的失敗讓日本的本土真正受到了威脅。

日本親王在蘇俄請求籤定條約,願意以東北的某些權益換取東北的安全,全力對付美國,但蘇俄拒絕了。8月份開始蘇俄的百萬大軍進攻中國東北,關東軍一敗塗地,美國的原子彈在日本的長崎和廣島爆發出憤怒的火焰,日本走頭無路,在8月15日宣布投降。

日本的侵略戰爭,讓我們看到日本的侵略戰爭不僅是中國的戰爭更是世界的戰爭。這種非正義的戰爭必將受到全世界正義的征討,不管日本曾經取得過多麼輝煌的紀錄,但是失敗的命運早已註定。自從它發動侵略那一刻起,死神的喪鐘已經敲響。歷史告訴我們戰爭是人類的災難,我們應該杜絕戰爭,珍視和平。戰爭不僅是被侵略國的災難,更是侵略國的災難,戰火燃燒,最終受傷害的是各國人民。

「歷史大學堂」特邀作者 丨 高慶

作者寫於2016-08-0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太可怕!這種動物正在將微塑料傳遞到食物鏈中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