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禪門泰斗紹雲長老哈佛大學開示:修行到底修什麼?

禪門泰斗紹雲長老哈佛大學開示:修行到底修什麼?

禪門泰斗紹雲長老哈佛大學開示禪修

2018年9月23日上午,美國哈佛大學安林太極武道協會暨哈佛東方傳統文化研究會有幸邀請到禪宗泰斗,紹雲長老來到哈佛大學的科學中心為大家開示。

紹雲長老,俗名黃德泉,含山縣張公人,1938年10月出生,於1955年在江西雲居山真如寺出家受戒。他是虛雲老和尚的關門弟子,現為雲居山真如禪寺、嵩山少林寺、高旻寺、兜率寺、寶峰寺及香港寶蓮寺、寶林寺首座,司空山二祖寺、含山褒禪寺住持。

2006年3月以嵩山少林寺首座身份接待俄羅斯總統普金來訪。曾應邀到印度、緬甸、泰國、新加坡、台灣、香港等地講經說法。老和尚現有佛門弟子眾多,皈依居士數萬,信徒遍布四方。紹雲法師現任安徽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馬鞍山市佛教協會會長;巢湖市、馬鞍山市政協常委;含山縣、岳西縣佛教協會名譽會長;含山縣褒禪寺方丈,含山縣佛慧寺住持、岳西縣司空山二祖禪寺住持,大型佛教歷史文獻《中國當代僧尼傳》名譽副主編等職務。

紹雲長老在哈佛校園

以下是此次開示實錄:

一、中國禪宗文化的主要精神

禪宗文化博大精深,研究這個文化,我們必須要首先具備真正的信仰和對這個文化的愛好。禪宗是世界三大宗教中佛教的主要精華之一,「禪」這個字是「禪如」的簡稱,其義為靜慮,是佛教的精華教義。

1. 禪對當代生活有哪些好處與幫助,其根本奧義是什麼?

生活中,對一切事物的態度,都要有一個思維和考慮;有時考慮的事情不是很順利、甚至遇到種種困難時,我們的思想業力就開始起煩惱了;由於煩惱給我們身心上帶來了種種麻煩和業力,我們休息修習禪宗,就是為了解決思維、精神上遇到的種種煩惱麻煩;我們在修行起步的主要精神之一,就是我們如何使在認識與反覆不停地波動安靜下來、進入正常的思維狀態;

2. 我們要向進入禪修靜慮的境界,首先要注重禪宗達摩祖師的教誨:

外息諸緣,內心無喘

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理解了這16個字的意義,你才能時時審視自己的心意:

外息諸緣:是不是對外面一切的緣分都息下來了?

內心無喘:不是「喘氣」的「喘」;就是我們內心動了一念,就證明我們的內心不是平靜的,不得以寧,就動搖「喘氣」了

心如牆壁:外面一切的攀緣都寫下來了,內心也沒有其他的動念煩憂,那我們的內心就如同牆壁一樣;牆壁,都是筆直的,也不會很熱,是冰冷的;所以修習禪法,必須具備筆直、沒有彎曲的心力;

可以入道:此外,我們要卸下來打妄想的這三種因素:貪、嗔、痴;這樣才能說你具足了修習禪的條件,開始修習禪了;

紹雲長老在哈佛圖科學中心開示

二. 禪宗的兩個主要流派

現在的中國,對於修習禪宗有兩個主要的法門:

1.參話頭,又叫話頭禪

何為話頭?為什麼要參話頭?如何參話頭?

「話頭」:一句話沒有說出來之前,就是「頭」,說出來就是「尾」了。現在中國很實行的一句話頭是:「念佛是誰的話頭?」我們中國人最常見念佛,一合掌,「阿彌陀佛」,這是一句話;

在「阿彌陀佛」沒有念出來之前,若問你「誰在念?」,你說「我念」;你是口念嗎?可你睡覺的話口還在,口為什麼不念?那就不是口念。

是你的肉團心在念嗎?心在我們的體內,沒有這個功能,它不能念。

是靈魂念嗎?靈魂什麼樣子?是什麼形狀?你不知道,就在這個不知道中產生一種疑問,這個疑問開始沒有二念,這個就叫話頭。

這個有什麼功用呢?這個「誰」字一起,沒有二念的話,平常我們翻騰不歇的一切妄想念頭,當下就制止了。止住我們一切的妄念,這就是話頭的功能。

我們就是借著這個話頭,不被妄想、昏沉、無知,盯住這一念「誰」,這叫「照顧話頭」。現在大陸,禪宗到哪去,牆上就會有「念佛是誰,照顧話頭」,就是這個來由。

因為你把這個話頭參住了,沒有二念了,你一切妄念就當下截住了。時間一長,沒有妄想念頭,下面就是清凈心的念頭,也就是沒有二念的念頭,你能保住這個時間一長,你對世間萬物,就了明於心。如果你不明白這個意思,但是做了以後,到了一定程度,會一下知道:原來如此,你找到了是誰在念佛。這就叫開悟,也叫明心見性。

2.默照禪

「默」:是向里看,不講話,看我們當下這一念,從何處起的,又到何處去。這不是一個形狀啊,這只是一個概念,是我們思維的代言詞。

「照」:那默照的目的呢?也要我們不起二念,僅僅只有個思維念頭,盯著這個念頭,不讓它散動、亂動,這叫「照」。

這樣時間一長也和話頭一樣,清凈心顯現,也就得到了參話頭所有的功效。我想引用釋迦牟尼佛在人間講的幾句經文:

若棄生滅,守於真常

「真」:是不假;也就是說我們當下這一念,沒有二念,這叫「真」。

「常」:是不斷。就是我們長時間守住真念,就是守於真常。

因為時間長了,心靜下來了:

常光現前,根塵識心,應時銷落

「常光現前」:我們這一念,沒有二念了,時間長了我們的清凈心現前,我們的色身和我們的精神思維狀態,感到無比輕鬆愉快,在輕鬆愉快下出現了一種光明現象。這個旁邊人看得最清楚。你在晚上,心足夠清凈了,頭上會發光,這就為什麼我們佛菩薩像都有一團光,那個是光相。我們常光現前,也是一樣啊,所以我們眾生都能成佛呀。

「根塵識心,應時銷落」:「根」是「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塵」是「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眼觀色,耳聞聲,鼻嗅香,舌知味,身接觸,意分別。如果沒有二念到一定程度,這六根和六塵就不接觸了,因為你沒有分別心了。沒有這個分別心,這個六根六塵就沒有了。

想相為塵,識情為垢,二俱遠離

則汝法眼應時清明,云何不成無上知覺

我們如果能夠按這幾句話拋棄生滅,守於真常不動,到常光現前的時候,我們的六根、六塵、六識應時銷落了,我們的想像就像塵土一樣的,也不存在,情感也沒有了,那我們的法眼就能看到我們意念看不到的東西,做我們六根做不到的事,都顯現出來了。那麼成了無上正等正覺,那麼我們就明心見性了。

協會主席曾理為紹雲長老頒發證書

三. 問答環節

1. 問:何時是修禪的最佳時機?

答:對於初學者修習要有一個安靜的處所,要把手上的工作處理好再來修習。那麼時間呢?早上呢,你們現在是8:00上班,6:00起床到7:00,甚至到7:30,這個時間修習最好。晚上呢,也是7:30到9:00修習比較好。中午呢,因為你們都要工作,應該休息休息,不能讓身體過度疲勞。

2. 問:如果破了本參,疾病還在,是不是意味著貪嗔痴還在,還要繼續修,要怎麼修?

答:這個問題有2種解決辦法。一種,如果是你受了風寒,像感冒、咳嗽等疾病,這是外因引起的,要看醫生、通過藥物治療。如果不是這樣子,而是因為內心煩惱導致精神不愉快,最終導致這個病,這樣的病就需要我們心理上來調治。要讓我們心裏面沒有對這個事物的認識了。按佛法來說,你所想的是不是真正地達到了佛法的要求?如果沒有達到要求,貪嗔痴還會引起疾病。那你就要從念頭上下手,把你原來的念頭轉過來,再加上一點藥物調理,很快就會恢復了。

3. 問:印度《奧義書》有講過,一個人的業驅使這個人的慾望,而這個人的業取決於他最終要走向的地方,您怎麼看呢?

答:在佛教里有幾句比較常見的名詞,「業由心顯,心隨業轉」。什麼是「業由心顯」呢?你現在所處的衣食住行等一切的好壞,與你過去世種的因有很大關係。如果你過去種善因,做善事,結善緣,那你這一世生活就很好。但如果你過去世沒有種善因、結善緣,那這一世想要生活好就比較困難了。業是我們自己造的,我們造的業是因,而現在的生活環境是果。這就是佛教講的因果循環,真實不休。

4. 問:所謂的「修行」到底是修什麼?

答:「修」就是改,改什麼呢?要改不良的行為、不良的思維、不良的習氣、對大眾沒有利的一切行為。「行」就是按照佛法所說的經律,從歷代祖師講這個方法開始,按照這樣做,就叫行。如果不是按照這樣做,談不上「修行」。

5. 問:什麼是「緣」?

答:「緣分」二字在我們佛教裡面,也是由「因」而來的。這個「因」不一定是今世的因,也可能是過去的因。比如,我們社會上所見的人,不論是男女老少,你一看到就很歡喜,這就是結下的善緣,過去時你們就友好。但如果過去你們倆鬧不愉快,甚至鬥爭過,那你們見面以後呢,就表現一種不好的面貌現象,這也是一種惡緣。這善緣和惡緣是由因來連接的,或者是過去世或今世早一些時候你所發生的事情,這就叫緣。緣就是因的果。

______

出品:萃辰天心書院

地址:武漢市江岸區解放大道解放公園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萃辰天心書院 的精彩文章:

最有力的論證莫如實際行動,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則
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

TAG:萃辰天心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