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動駕駛的未來「兩面性」

自動駕駛的未來「兩面性」

「城市需要在這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一直以來,自動駕駛出行模式被認為是改變過去城市通行效率和減少交通事故的「靈丹妙藥」。

近日,海外機構Regional Plan Association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即將到來的無人駕駛汽車的衝擊將要求城市街道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包括新的交通管理策略以及對路邊和其他停車位的重新評估。

比如,重新油漆車道標誌和更換磨損的標誌將有助於提高自動駕駛汽車的「適應能力」。

到2022年,半自動駕駛交通工具將慢慢地通過Uber、Lyft等進入城市。未來五年,由於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車輛可能會沿著高速公路排成一排行駛,而乘坐共享服務的成本也將急劇下降。

該機構預計,到2040年份,將是整個城市交通發生最激進變化的時候。自動駕駛技術將變得更加複雜,允許連接的汽車使用無線、V2X通信與其他車輛和基礎設施「交談」。

隨後,汽車在道路上需要更少的空間,從而騰出用於自行車道、公交車道、充電站等,汽車可以隨時在路邊固定區域停車。道路將變得更窄,交通信號將消失。

當然,這是樂觀的預計,前提是城市交通必須做出改變。

如果城市重新投資於建設健全的交通網路,如果技術能如這些公司所承諾的那樣運行,自動駕駛汽車才能完全改變我們的城市。如果這些事情不發生,那麼我們可能會陷入很多混亂。

這種混亂,可能造成比之前更多的交通事故。此外,像Uber和Lyft這樣的新技術並沒有幫助減少交通堵塞,反而是這種持續不斷的災難的罪魁禍首。

加州大學戴維斯交通研究所的一份新報告發現,共享出行應用程序僅導致汽車擁有量的輕微減少。

同時,隨著人們更多地使用這些服務出行,他們使用的公共交通工具更少了。許多可以通過步行、自行車或公共交通工具的出行,都可能被這些服務來完成。

當然,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會使得單車的行駛里程快速增長,但有可能造成了更多的擁堵。

原本希望Uber和Lyft能夠對公共交通工具起到補充作用,但研究發現,這種遷移僅僅是轉向低佔有率的車輛(即更多的共享汽車服務)。

這對於城市交通管理者來說,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但今天共享出行的大面積滲透,也沒有減少城市擁堵,反而是情況更加惡化。

所以,管理者開始寄希望於自動駕駛共享出行的到來。

隨著Uber和Lyft開始將自動駕駛汽車帶入到共享出行行業,出行成本會重新經歷一次快速下降的過程,他們需要和現在的有人駕駛出行服務競爭,但同時這可能導致從公交到私人應用服務的再次大規模遷移。

共享是大趨勢,但這不能保證大多數人會選擇放棄他們的個人車輛而選擇共享的、自動駕駛汽車。

在最近一期的《Thinking Highways》中,專家伯恩·格魯什和布萊爾·施萊克特對所有權問題持懷疑態度,得出結論:「個人擁有汽車將停止或變得稀少是痴心妄想,至少在未來半個世紀內不會發生。」

而自動駕駛本身,仍然面臨不小的外部挑戰。

在未來幾年,如果沒有為這些自動駕駛車輛制定明確的安全標準,則弊大於利。沒有明確規定的法規,汽車製造商和技術公司只能最後決定他們的技術是否足夠安全用於道路,而且並非所有公司都具有相同的標準。

另一個問題是,當無人駕駛汽車發生碰撞時,沒有明確的標準規定誰應該負責。

此外,汽車製造商將自動駕駛技術集成到汽車中越多,無人駕駛汽車極易受到黑客和軟體故障的攻擊。尤其是未來車輛能夠相互通信,甚至能夠與周圍的基礎設施(如交通燈和建築物)進行通信。

隱私和數據安全是另一大問題。

無人駕駛汽車需要不斷地知道他們在哪裡,他們周圍的環境是什麼。為此,它們必須連接到基於雲的伺服器以進行映射和決策過程,因此它們將生成和收集比現在車輛規模更大的數據。

一些廣告商已經找到了汽車製造商從他們的車輛中收集的數據。正如無人駕駛汽車安全法規一樣,沒有明確針對自主車輛的個人數據保護法律。

那些押注於無人駕駛汽車技術和服務的公司很可能會遇到至少幾個這樣的問題。它們都不能阻止無人駕駛汽車在未來幾年成為交通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們肯定會減緩它們的發展。

當然,這也說明市場仍在存在較大變數,而不是關閉了更多初創公司進入市場的大門。

活動預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工智能 的精彩文章:

三目視覺感知、五顆固態激光雷達,寶馬740Li頂配的自動駕駛
智能座艙,背後的「變與不變」

TAG:高工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