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你的隱私被泄露了嗎?

你的隱私被泄露了嗎?

如今,智能設備存在於每個人身上或家裡,不論是降低家裡的能源消耗(比如智能家居)還是活躍人們的社交(比如運動手環),它們正改善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智能設備會對其收到的任何指令做出反應。例如,車子能被遠程劫持,植入人體的醫療設備也可能被黑客入侵併變為殺人利器。如今,科技行業的研發者們已經意識到了這些風險,並在努力探究如何規避風險。然而,值得引起人們注意的是:人們身邊的小小智能設備恰巧為黑客的窺探提供了可乘之機。

嘿,你那小玩意兒正盯著你呢

人們的筆記本電腦上往往都會配有攝像頭,通常情況下,當它的小綠燈閃爍的時候,你就知道對方看得到你。然而你知道嗎?有時候小綠燈沒有閃爍,但你的一言一行也被人盡收眼底。這可不是實驗室給出的假想危險提示,那些恨不得時時刻刻盯著學生的學校工作人員和一些偷窺狂們已經真的這樣做了。

也許你會說:"那我合上電腦不就得了,這樣對方看到的只能是黑乎乎的一片了。"但這個簡單快捷方法並無法避免聲音記錄設備被黑,如麥克風。也就是說,即使你關掉手機、電視機,或者你房間里的其他智能設備,你還是可能會被竊聽。

而像亞馬遜智能音箱Echo這樣的設備,則專門用來實現語音指令功能。除了音頻和視頻設備外,智能家庭管家對於家裡有幾個人,他們什麼時間在哪個房間都一清二楚;你啥時候如廁,智能水表也讀得出來;你上個月每天都是幾點醒來的,智能鬧鐘記得清清楚楚;你每喝掉一杯冰水,智能冰箱也知道;手機上的GPS能追蹤到你去過的每一個角落。誠然,你可以關掉GPS,但是你卻不能保證關掉它之後它就真的不會再追蹤你了。還有,就算手機屏幕提示你GPS已經關掉了,但你確定它真的沒有在後台運行?至少,根據你手機連接的通信基站,通信服務商可以查到你在哪裡。人人都喜歡智能設備,但是拋開便捷的因素,只要這些設備聯網,即意味著我們必須面對一個事實:那就是,它們以我們不喜歡的方式在與外界交流。

你的隱私被泄露了嗎?

圖片說明:這玩意兒究竟開著沒?圖片來源:Amazon.com, Inc

新一代的竊聽

不法分子可以控制這些高科技來竊取我們的隱私,但更可怕的是,設備生產商是否也參與了進來,或自願或被迫地成為了泄露我們隱私的"幫凶"?

在最近蘋果公司與FBI的"大戰"中,為了獲取一名恐怖分子手機里的信息,政府部門要求蘋果公司開發一個自定義的不安全iOS版本。那麼,除了傳統的竊聽方式之外,讓蘋果或三星等生產商利用科技來解鎖手機,從而竊聽一個嫌疑恐怖分子的通話,是否將會是政府的下一步動向?

誠然,現在的智能手機不僅僅能竊聽通話那麼簡單。因為哪怕手機關機,生產商們也照樣能追蹤人們的位置,即便要對付的是犯罪嫌疑人,這樣的做法是否合理合法呢?這界限很難區分,因此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在蘋果與FBI"大戰"中,蘋果公司的工程師會作為"良知反對者"站出來。好在這件事在蘋果公司在被迫答應政府的要求(破解iPhone)之前暫時告一段落了(紐約一聯邦法官判決FBI無權強制蘋果解鎖iPhone),之前並沒有法律先例來指導人們再出現類似情況該怎麼做。

監管犯罪嫌疑人、偵查犯罪行為、收集起訴證據的確對於法律執行很有幫助,這也是法律允許執法機關在沒有經過人們同意的情況下竊聽人們通話的主要原因。

竊聽技術源於19世紀共同體的間諜活動中。1928年,美國最高法院宣布竊聽合法的,無需搜查許可證,但早在1934年,美國國會就通過議案嚴禁竊聽,直到1967年建立公民隱私法,竊聽才從立法中禁止,並且規定在竊聽通話之前需要拿到搜查許可證。

你的隱私被泄露了嗎?

圖片說明:科技在進步,但是法律呢?圖片來源:Gawler History, CC BY-SA

由於擔心執法能力跟不上新的通信科技,美國國會於1994年通過了通信協助執法法案,要求通信公司為執法開通後門——在不斷更新的通信科技中為竊聽提供便利,但諸如郵件這樣的信息服務商除外。這意味著通信公司有義務幫助政府在沒有搜查許可證的情況下竊聽你的通話,但沒有義務讀取你的郵件。2004年,聯邦通信委員會規定IP語音(Skype)不屬於信息服務,歸通信協助執法法案管理,允許竊聽。相關部門曾欲延展該法案,無疑又把蘋果公司與FBI大戰推到了風口浪尖。執法部門想要增強其監管力度,而擁護公民自由的人則會抵抗到底。

無可隱藏?

也許你不關心罪犯的隱私,但請注意接受監管的不只是已知的不良因素,潛在的不良因素也同樣在監管下。你可能不會忘記,在麥卡錫主義盛行的時代,FBI首任局長鬍佛曾下令對馬丁路德金卧室進行臭名昭著的竊聽。甚至現在,英國政府通信總部(British Government Communications Headquarters)也試圖監管每一個登錄維基解密網頁的遊客。

就算是罪犯,也擁有著隱私權,因此人們的焦點不應該只盯著法律管的過寬,而是那些無處不在盯著人們的小小設備。現在的高科技不需經過設備生產商和服務提供商的允許,就能使各種惡意軟體在人們電腦或手機上運行。追蹤人們的位置、竊聽人們的通話、隱秘拍攝人們的並不是法律,而是人們身邊的這些智能設備。

這並非危言聳聽,早在十年前,FBI就開始利用電話麥克風竊聽犯罪集團了。而為了市場競爭,其在商業上的價值也不難激發。無處不在的網路設備引發了很多值得人們關注的問題,而如何去平衡這些代價和利益則決定著人們以後將生活在什麼樣的社會當中。


相關文獻: http://www.iflscience.com/technology/your-devices-latest-feature-they-can-spy-your-every-move/

(科學之家,譯審/編輯 Z.H)

作者寫於2016-08-0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蘇寧曲線救國,20億就能拯救中國足球?
奇葩事:大媽碰瓷玩具車?網友:碰瓷新高度!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