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波蘭斯基#Metoo 後首部作品將開拍,關於被冤枉的無辜者

波蘭斯基#Metoo 後首部作品將開拍,關於被冤枉的無辜者

這部間諜驚悚片基於真實歷史事件「德雷福斯冤案」。1894 年,猶太裔法國士兵阿爾弗雷德·德雷福斯被錯誤地指控為德國間諜,以叛國罪被拘捕。經過草率的調查取證後,秘密軍事法庭在 1895 年宣告其罪名成立。德雷福斯在公眾面前被剝奪一切軍銜,綬帶和佩劍被砍斷。雖有眾多民眾為其喊冤,他也堅稱自己忠誠無辜,卻不得不終生在惡魔島服刑。

一年後,新任情報部長發現了真正的間諜 Esterhazy,法國軍方卻為了掩蓋自己的錯誤將部長調離至北非。當媒體曝光這起醜聞後,法國國內開始強烈聲討反猶主義——作為一個天主教國家和共和國,法國理所應當視眾人平等。只是後來發生的事情並沒有遂人民所願:Esterhazy 在被法庭宣判無罪後逃亡英國,而德雷福斯在支持者們的努力下經歷了第二次審判,法庭面對證明其無辜的詳實證據卻仍維持原判。

兩年後,迫於公眾壓力,總統給予德雷福斯特赦,當即從惡魔島釋放,但就書面而言他仍是「叛國賊」。這項罪名直到 1906 年才被正式免除。德雷福斯也終於得以回歸軍中。

波蘭斯基從 6 年前就開始籌備此片,與之合作《影子寫手》的英國小說家羅伯特·哈里斯擔當編劇。影片英文名是《德雷福斯冤案》,法文名《J』accuse》來自小說家左拉支持德雷福斯的公開信,信中強烈譴責了法國政府的反猶態度。

波蘭斯基在 2012 年接受採訪時稱,影片和眼下的世界息息相關,「持續存在的對少數族裔的獵巫行為、在安全問題上疑神疑鬼、秘密軍事審判、完全失控的情報機構、政府掩蓋醜聞和急速發展的媒體」。

而趕上這兩年的 #Metoo 運動,電影的時間點多少有點微妙。

波蘭斯基 1977 年承認強姦 13 歲少女,但在被判刑之前逃往巴黎(法美之間沒有引渡條款),再也沒入境美國,甚至在 2003 年的《鋼琴師》獲得三項奧斯卡時也沒能出席頒獎典禮。此前有不少人呼籲波蘭斯基值得被原諒,應該獲得重新進入美國的許可,但是 #Metoo 運動下風向陡變,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在 5 月將波蘭斯基除名,稱導演的行為和學院新的道德標準不符。波蘭斯基對此進行了反駁,說「驅逐」非法,#Metoo 是一場「集體歇斯底里」。

好萊塢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還會繼續書寫和波蘭斯基的故事——昆汀·塔倫蒂諾的《好萊塢往事》將描述圍繞導演的那起著名曼森邪教殺人事件。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更多 SEC 起訴馬斯克的細節曝光,馬斯克在最後一刻拒絕和解
波蘭斯基 Metoo 後首部作品將開拍,關於被冤枉的無辜者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