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的267年國運規律,論貪腐與國家興衰之間的關係

清朝的267年國運規律,論貪腐與國家興衰之間的關係

原標題:清朝的267年國運規律,論貪腐與國家興衰之間的關係


感興趣的朋友歡迎加入。因為清朝離現在比較近,而且又不是被暴力,所以,各種檔案沒有被毀滅。因此,關於清朝正面和反面的東西都比較多。說是吏治,其實主要就是反腐敗問題。對於反腐敗問題,在評價李鴻章的時候,有些人覺得沒必要。其實,腐敗這個問題是關乎國運問題的。



1.什麼是國運


各位,有時間聽到國運這個詞,有什麼想法?概念?先停留2分鐘吧,兩分鐘後我談談國運這個詞。

「國運」這個詞很奇怪,在我這麼多年與人探討歷史興衰的時候,對方經常時不時地崩出這個詞。大凡說出「國運已定」這四個字的人,在我的頭腦中則立刻顯現出了:白髮蒼蒼的智者形象,他總是站在客觀的角度指點江山,總有一種無可辯駁,壓得你喘不上氣兒來。類似這個詞的還有環境、制度,你只要談負面問題,說出這三個詞來,任誰都不需要負責任了。


我最討厭談歷史的時候說出這三個詞——國運、環境、制度。其實,大家都明白一件現象:有的人犯了罪,有些人就拿出家裡多麼窮、受過多少騙來為他的罪行辯白。但現在大部分人都能夠區分這點:同樣的環境、同樣的制度、同樣的國運,為啥你犯罪,他不犯罪?所以,拿國運、環境、制度說事兒只是託詞。


話題稍微遠了些,只是談到國運的時候有這麼點兒牢騷。國運一是指國家未來發展的趨勢;二是指國家發展的定數;三是指國家發展的某種規律性描述,如上升、平穩、下降。


第一種,最為客觀,根據現階段國家發展情況,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


第二種,最為主觀,典型代表就是,羅貫中的那句「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說。這種觀點,從歷史實踐上看它是正確的,但對現實以及對未來卻沒有任何操作價值。除此以外,各種帶有宿命論的「天書」,如「燒餅歌」「推背圖」等,我根本不會去討論,文字遊戲、個人臆想、用歷史解讀歷史的無聊性質頗大而且過於宏觀,同樣沒什麼操作價值。


第三種,主客觀都比較到位。這種趨勢性的描述,現在普遍採用的是「產品生命周期」推導出來的「國家生命周期」。


黃宗羲(1610.9.24-1695.8.12)


歷史學界最有名的「黃宗羲定律」(秦暉先生提出,每次稅賦改革,農民的負擔就重一次,如此反覆直至民不堪重負)則主要是賦稅改革,它只是構成國運的一個因素,算不上國運定律。兔死狗烹定律、包圍定律、朋黨定律等,這些也不是國運定律,而是權力定律


過去歷史學界,真正稱得上國運定律就是兩個:


其一,杜牧所說的:後人復哀後人。原話是「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簡單地說就是:中國人愛讀歷史卻從來不吸取歷史教訓。黃炎培先生的「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朝代雖不同,興亡的原因卻很相似),其實也只是杜牧觀點的翻版。

其二,孟子所說的「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通俗的語言就是「富不過三代」,文一點兒就是柏楊先生的「瓶頸定律」。


2.我認為的國運規律


各位先看看,三分鐘後,我說個找挨罵的理論。我自己琢磨的。各位朋友學識都不錯,我說這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幫忙挑錯兒,只有這樣,才能越來越好。歡迎私下跟我交流,今天也好。


「國運」的規律則是由不間斷地「小生命周期」推動而形成上述「生命周期」。我傾向於歷史是由:(邪正爭奪期—穩—邪正爭奪期……)幼稚期—(邪正爭奪期—穩—邪正爭奪期……)成長期——(邪正爭奪期—穩—邪正爭奪期……)平穩期——(邪正爭奪期—穩—邪正爭奪期……)衰退期。


邪,主要是指歪風邪氣,從吏治角度上說就是主政者只關注權力鬥爭、個人享受(包括精神享受和物質享受)等。


正,主要是指浩然正氣,從吏治角度上說就是主政者將關注注意力主要放在民生問題上以及如何保住政權上。


穩,則包括兩種。若是邪氣居主,那麼國不長久;若是正氣居主,國家綿延不絕。


邪正穩的爭奪是連貫的,只要其中一個環節沒有繼續流轉,那麼其結果就是國破家亡。而且。他的流轉過程次數越多,其立國時間越久長。


邪的典型,就是晚明時期。


正的典型,諸如各個大朝代的前期,以及1950年到1953年、1978年到1986年


晚明的各類經濟指標、文化指標進入了二次「成長期」內,但因其邪正穩的關係沒有處理好,從而實際上它進入了「衰退期」。民生問題上洪武荒政體系遭到徹底破壞、經濟貧富差距過大、土地兼并造成的流民問題極端嚴重、沿海地區百姓無法合法生存等。在政權保衛上,居官有同貿易,官場成了商場,官員們各個只按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利益最優化進行著權力鬥爭;財政收入大範圍流失到官僚商人、走私販等口袋中,致使財政困難等等。


由此,邪正爭奪期內邪氣居於主流,因為突如其來的瘟疫、自然災害、清軍入關等直接打破了這種穩,從而使得這一運轉規律無法運轉下去。


3.清朝267年國運點評之清朝的合法性確立


從清朝整個歷史看,順治和康熙二十年(1681年)是為清朝的幼稚期的37年;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到乾隆十兩年(1747年)的65年是為成長期;乾隆十三年(1748年)到咸豐元年(1851年)的103年為平穩期;咸豐兩年(1852年)到宣統三年(1912年)的60年為衰退期。


順治元年到七年,清朝的實際權力掌握在攝政王皇叔多爾袞手中。這一時期,清廷實行了極為嚴酷的統一政策,如屠城,並執行了錯誤的民族政策,如剃髮政策。且在政權內部,皇權繼承方面各方也劍拔弩張,但總體上清廷仍然處在上升期。為什麼?因為,其內部仍然保持團結,希冀統一天下。南明方面則是多方樹敵且一盤散沙。因此,清廷得天下有賴於明廷內鬥,清廷穩天下則同樣有賴於南明的不團結。儘管清廷內部錯誤多多,但天下一統的趨勢依然勢不可擋。


順治七年的十二月初九(1650年12月31日),多爾袞在古北口外喀喇城行獵途中病亡。順治開始親政,這個時期的順治全面向朱元璋學習,因此,清朝吏治為之一變。可以說,順治是日後清朝能夠統治中國的起到了關鍵作用。在吏治上他主要做了三點:


其一:全面複製粘貼朱元璋的政策。


其二:打擊南方漢族貳臣官員。


其三:依託漢臣打擊滿族貴族勢力。


順治之後其子康熙在吏治上其實挺負能量的,別看康熙時期樹立了不少清官典型,其實正如越是暴君越容易留下讓後世敬仰的偉大建築一樣,他樹立清官只不過是為他縱容貪腐找些點綴而已、抑制而已。


康熙之所以縱容官員貪腐,原因有三個:


其一:明朝清朝前期低薪制確實造成官員無法生存,不貪不佔活不了。當官是為了享受榮華富貴而不是吃苦受累的。當然,我說的是封建社會官員呀。


其二:當時,清朝在法理上還沒有形成合法性。一個政權有沒有合法性,必須要經過五十年或者兩個世代的人的統治。為了保住政權,康熙要對漢族精英進行拉攏,拉攏的最好方法,就是給予名利。


其三:周圍局部戰爭不斷,為了保衛政權,他採用了重才不重德的形式。


康熙在吏治上雖然不怎麼好,但是,他符合我們上面的生命周期中的正氣。也就是,統治階層的最重要目的是保住政權,而不是個人享樂。


也正是要保住政權,必然要對民生方面下力氣。這也就是為什麼康熙要弄出個「永不加賦」政策,這樣,全國的農民就高興了。包括現在在內,只要農民不亂,天下就不會大亂一樣。農民有了生存好生活的希望,就不會造反了。


這一政策,讓清朝擁有了政權合法化的民間動力。


4.清朝267年國運點評之雍正和左宗棠


然而,康熙一生在吏治上的權力化思考,生出了許多問題。這就需要雍正這位又一位關鍵人物出場了。


雍正之後的乾隆,在前期吏治上搞得非常好。縱觀整個清朝皇帝,其實乾隆在殺大老虎問題上挺狠的。但他沒有他父親的勇氣,沒有改革精神。本來雍正的養廉銀改革已經讓地方官有了高薪而且反腐制度化建設雛形都出來了。乾隆再往前走一步就行,例如,地方官擴大到京官等。


乾隆任期內達四五十人,僅殺的、嚇死的一二品高官案件就不下20起,一次懲處一二百名官員的案例就有三起以上。乾隆時期,是清代貪污案件最多、涉案官職最高、犯罪數額最大的時期。以乾隆四十五為界,前四十四年發生十七起一二品官員貪腐案件,後十五年發生十二起貪腐案件。而且都是集團作案,例如案例中我們講到的乾隆四十六年甘肅冒賑案。從總督到縣丞共有120多人。被殺者56人,一二品官員的總督、巡撫、布政使各一人;知府、道員三四品官五人;同知、知州、通判等五六品官十人;知縣縣丞等正副七品官三十八人。其餘七十多人則被判處流放、抄家。


乾隆四十年以後,在吏治問題上越來越差勁。而且,乾隆後期對漢族官員監控越來越嚴格,文字獄等更是登峰造極。結果因為人口暴增下科技的跟不上,人民的生活處於餓與不餓之間,根本稱不上「盛世」。結果導致了「白蓮教大起義」。清朝元氣大傷。


「白蓮教大起義」嚇壞了滿清政府,因此,乾隆的兒子嘉慶再一次對吏治重視起來,在這一階段,嘉慶對前期的反貪腐制度進行了梳理,從而對當時的漢族官員控制稍微放鬆,這時,漢族官員再次崛起。這位後來道光時期,湖南籍官員崛起奠定了好的機會。


道光皇帝是想在吏治上有些成績的,但因為此時的滿族皇權已經被漢化了。他們學習到了我們漢人的一個很不好的思維——下棋思維。只要一個政權,下棋思維盛行,這個政權就該進行大規模整頓了。因為,統治階層的著力點已經不是在民生、保住政權上,而是如何保護既得利益。


道光之後的歷史,在吏治上其實沒什麼好說的。吏治越來越糟糕,現在的一些選美機制被引入了選官制度中。潛規則被破壞。買官現象開始盛行。如此等等,在清朝最高統治階層內部,已經沒有什麼值得誇獎的。唯一的亮點就是左宗棠。



正如上周一咱們談的,作為一個有能力的具有改革眼光的清廉官員帶領出了一個廉潔高效的團隊,但與整個官場相比,他和他們仍然是不招人待見的人和團隊。因此,他和他們沒有被統治階層選中,作為安邦定國的政策及執行團隊。


清朝的滅亡也就不可避免。


因為時間關係,我沒有嚴格按照我歸納的那個國運周期來講述清朝各個時期,但總體上是符合的,各位有興趣的話可以對比一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兵那些年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為何就是不待見魏延?真相讓人憤怒!
諸葛亮死後,為啥諸葛「八卦陣」就失傳了?

TAG:當兵那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