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劉邦為何要殺韓信,只是因為功高震主嗎?

劉邦為何要殺韓信,只是因為功高震主嗎?

司馬遷曾評價韓信,認為韓信是領銜蕭何與張良的「漢三傑」之首,在整個楚漢相爭的戰場上,韓信功高,莫可比也。但是,就是這樣一味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謀臣將領,卻出來沒有被劉邦視為「自己人」。當然,劉邦不把韓信當做自己人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韓信最先是項羽的人,劉邦難免不把他當成敵軍的間隙看待。

其次,當韓信率軍連克齊地70城時,恰巧劉邦統帥的另一支大軍卻被項羽團團圍困於滎陽。劉邦無奈,派軍使命韓信「伸出手來拉老兄一把」。韓信卻並不著急派兵,而是要求劉邦封他為「假齊王」,表面上說是為了便於治理整頓齊地事務,實則可以理解為藉機要挾,有不臣之心。劉邦此時已怒不可遏,多虧陳平偷偷往他腳背上踩了一腳,使劉邦從震怒回到理智與現實中來,不僅「沒有」見怪於韓信,反而封他做了「齊王」,連個「假」字都順便刪了。韓信喜形於色,很快便帶兵解了劉邦的圍,劉邦心中卻暗暗為韓信記下一條死罪。

再者,劉邦和項羽決戰之時,劉邦約韓信同時發兵,到時卻不見韓信兵馬,導致劉邦再吃敗仗。直到劉邦故伎重演,再次向韓信許願,韓信才大舉發兵,一戰破楚。項羽被滅,劉邦沒有了外患,這就意味著韓信對於劉邦的重要性已不復存在。劉邦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

劉邦向韓信下手那就只是等時間找機會的問題了。

機會很快就來了,打敗項羽一年後,劉邦借口南遊雲夢,兜里卻揣著一封告韓信謀反的信件,召韓信見駕。而韓信這個人,對敵作戰總能審時度勢,奇謀百勝;唯對內部從不設防,自認為憑本事吃飯,別人奈何不得。所以才在毫不設防的情況下被人擒拿起來,也就在此時,很少寫詩的韓信從口中喊出了6句18字的這一段詩句。

或許是劉邦自己心虛,手中並無韓信必反的真憑實據;或許是出於某種惻隱之心,韓信如此一嚷嚷,倒使劉邦有點不好下手,只好將韓信暫且帶回洛陽,貶為淮陰侯,算是出了一口惡氣,也對群臣起到一種殺雞儆猴的效應。倒是他那位心智更毒的皇后呂雉,趁著劉邦率軍鎮壓陳稀造反,偷偷摸摸便將韓信給殺了。

劉邦為何要殺韓信,只是因為功高震主嗎?

「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這大概是韓信流傳至今僅有的詩句了。如果單從字面上看,前4句尚且是范蠡寫給文仲信中的內容,只有後兩句才是韓信的創作。但恰恰是這短短的兩句詩,赤裸裸地展現了封建時代君主與功臣之間那種若即若離、爾虞我詐的血淋淋的關係,千百年來警醒著後來人。

劉邦與韓信的故事,影響著封建社會後世的朝朝代代。那些聰明的功臣從其中汲取經驗從而獲得功成身退。

文/王明記 本文為原創,轉載請留言

作者寫於2016-08-0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消防總隊、支隊、中隊配備什麼樣的無人機?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