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CELINE必須從一而終嗎?

CELINE必須從一而終嗎?

儘管早有準備,但誰也沒想到Hedi Slimane 的CELINE 首秀竟然能在社交媒體上掀起如此眾多的討論,這樣的轟動影響恐怕就連千里之外的Slimane 都未曾預料過,這一切就如同數年前他的Yves Saint laurent 首秀,在網路上掀起了滔天的爭議。然而,Hedi Slimane現象在時尚圈絕非個案。

作者/徐小喵

距離2016年Hedi Slimane 離開Yves Saint laurent 正好兩年,在他執掌這一時裝屋時曾因自己毀譽參半的連番動作將品牌與自己一同推至了風口浪尖。

時尚圈中人士或是時尚愛好者對他的態度也大多兩極分化。

愛Hedi Slimane的人奉他為心中白月光,不由得他人半點詆毀;

厭惡他的則是指責他將一原本歷史悠久的品牌硬是折騰成了一個高級版的快時尚翻版。

爭論至今仍未休止,昨日Hedi Slimane新執掌的時裝屋CELINE 首秀亮相後,爭議與關注達到頂峰。

有趣的是,就在Hedi Slimane 的CELINE 首秀前一日,向來只被明星八卦娛樂所佔據的微博熱點,竟然難得了出現這位設計師的名字,而這是前所未有過的,也足以證明了這位有著突尼西亞血統的巴黎設計師所擁有的強大號召力。

若你已經看完了這一場爭議諸多的CELINE 首秀,大多數人心目中都會湧起「這並非CELINE 風格」或是「CELINE 已死」的想法;有業內專業人士則會對這一季的時裝秀進行大肆拆解,分析出哪一套與Slimane 過往的哪一季相似,亦或是認為Slimane 拿著炒冷飯的技巧,交上了一份渾水摸魚的答卷;狂熱愛好者則會對Slimane 如此個性鮮明的一季報以十萬分的熱情。

不過,無論是對Slimane 的CELINE 認可還是指責,對時裝屋的角度來說,暫且拋開後續未知的市場反應不講,單憑這幾日每次CELINE 的官方 instagram 有所動作,就能在微博掀起一陣熱烈討論——從這一點調動社交媒體的話題性而言,CELINE 就已經成為了巴黎時裝周在本季營銷戰上的勝利者,而市場數據憑藉著Slimane 過往為開雲集團帶來的效益,自然也是可拭目以待。

實話而言,像 Hedi Slimane 這一類個人風格極為鮮明的設計師,對任何時裝屋而言都是一項極大的挑戰。這位有著渴望掌控整個品牌、甚至入駐之後就先從LOGO 開刀的「惡習」,從他在Yves Saint laurent 時期就能瞥見一二,眼下從結果來說,顯而易見,CELINE 也未能逃過這一「劫」。

他在入駐後的第一時間就將Céline 原先E 上的音標捨棄,從品牌原本於1960年代曾使用的一款LOGO 汲取靈感,其中頗具現代主義色彩的字體則來自於1930年代。當然,他也沒忘記徹底清空了CELINE instagram 賬號上的過往帖子,預示著自己將為CELINE 開啟新的篇章。

上圖為舊 LOGO ,下圖為新

眼下,關於 Hedi Slimane 的CELINE 首秀最大爭論點在哪裡?

其實最大爭議在於Slimane 是否顛覆了時裝屋的固有風格體系,像他這類的風格強烈的明星設計師是否真的應該如此去做?以及這對時尚大環境而言,是真的友善的嗎?

一連串的問題成為了爭論核心,而有趣的是,到眼下誰也說服不了誰,甚至到了後台又演變成了時裝屋傳統風格與銷量數據之爭

那麼,自我風格強烈的設計師顛覆時裝屋的現象真是只是個案嗎?

其實不然。若我們將歷史事件往回撥到九十年代,你能發現或許這樣的案例並未少見。

拿如今常被人討論的時裝屋DIOR 舉例,筆者在社交媒體上已經見到許多網友對John Galliano 執掌的DIOR 時期念念不忘,認為那才是代表著DIOR 的精髓與靈魂,但真是如此嗎?

如果我們剝去對時尚黃金年代所持有的懷舊濾鏡,仔細來探究最初創始人Christian Dior 為時裝屋最初定下的宗旨是什麼——延續法國高級女裝定製的傳統,以創新與優雅、浪漫等基因作為主張,將精細的高級女裝持久延續。

50年代超模Suzy Parker 身著 Christian Dior ,1952

繼Christian Dior 1957年過世之後,時裝屋的創意總監經歷了Yves Saint Laurent 、Marc Bohan、Gianfranco Ferré 等人,原本優雅知性的女裝被完完整整地進行了傳承,而直到1996年John Galliano 接受以後,DIOR 的女裝如同被突然注入了強心劑,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Christian Dior by John Galliano

首先,我們必須要承認,九十年代即便是我們如今看來也是一段最為輝煌的黃金時尚年代——這誰都無法否認,時裝設計的自由度和藝術性在彼時達到了巔峰,時裝秀等同於造夢的說法,也被完完整整地體現在了天橋之上,其中John Galliano 功不可沒。

這位從中央聖馬丁畢業的壞小子,在當時憑藉著出色的才華和藝術天賦在當時的時尚圈一炮而紅,他在自己同名品牌里極度視覺化的設計讓他成為了加盟DIOR 老牌時裝屋的敲門磚,而他也的確非常具有才華地將這一主張早期主張優雅的時裝屋徹底轉變成了自己的藝術作品展示。

John Galliano

從他以非洲部落為靈感開啟的高定首秀、到後期拿中國歷史元素進行的「文化挪用」,他對設計的概念和服裝的靈感也大多都是提取自各個國家的元素進行的藝術改進,也為彼時的DIOR 開啟了一段異常精彩的時裝藝術的再現。

Galliano 的才華毋庸置疑,但若是真需要一板一眼地進行研究,似乎也與最初時裝屋所創立之時的風格相差甚遠,但卻與彼時熱捧「服裝秀」的背景有著一致的體現。

當然,這一結論同樣適用於Alexander McQueen 執掌的Givenchy 時期的風格,McQueen 絕對是一位百分百的設計天才,無論是對設計還是對時裝秀的布置都有著無人能出其右的才華,同樣的,他的個人設計風格也極其鮮明,尤其是在戲劇性的styling 上不遺餘力。但真要說傳承了時裝屋的風格本質,恐怕也未必如此。但,他與John Galliano 相似的是,兩個人的成功都離不開九十年代的天時、地利、人和。

Givenchy by Alexander McQueen, Spring1997 Couture

如果將目光放在放下,我們仍能舉出幾個案例進行佐證,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如今的Balenciaga 與GUCCI。

Balenciaga由西班牙設計師Cristóbal Balenciaga 所創立,在上世紀他精湛的工藝、開創性地使用新面料、以及革命性的剪裁都為20世紀後期的現代時裝奠定了基調,譬如他在五六十年代設計的束腰外衣裝(Tunic)、麻袋裝(Sack)、氣球裝(Balloon)都成為了廣受好評的作品。

Balenciaga,Harper』s Bazaar May 1952

Balenciaga,Harper』s Bazaar March1951

Balenciaga,Harper』s Bazaar March1929

眼下,喬治亞設計師Demna Gvasalia 入駐以來,幾乎是以釜底抽薪的模式更換了品牌的固有風格,自然在社交媒體上也收到了許多毀譽參半(此處怕是「毀」更多一些)的評價,但是有趣的是市場數額則是呈爆髮式增長。

Balenciaga 2018 Spring RTW

同樣的,GUCCI 的創意總監 Alessandro Michele 也為這一奢侈品牌帶來了與過去主打「性感」招牌截然不同的方式,而是以他個人的喜好——以復古、文藝復興式的華麗美學,重新為品牌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本季將秀場從米蘭時裝周搬到了巴黎時裝周的官方日程中,GUCCI將地點選在了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巴黎俱樂部Le Palace ,賺盡了眼球。Balenciaga 與GUCCI 所營造的品牌新風格顯然在當下這個以社交媒體為主要傳播途徑的時代,備受歡迎。

前不久,在網站LYST 最新推出的「2018年4月至6月的最受歡迎品牌」排行榜來看,GUCCI 和Balenciaga 穩居最受歡迎的品牌前三,其中GUCCI 比上一季度前進了兩個名詞,如今佔據著冠軍的寶座。

除此之外,筆者更想提及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將創意與設計結合得極為巧妙的Hussein Chalayan,他在彼時憑藉著極具創意的設計和裝置在當時成為了科技領域的先鋒領導者,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近幾年Chalayan 的設計相比過去驚濤駭俗的設計而言,如今顯得尤為「平靜」。

另外,即便是長年主導Chanel 的Karl Largefeld 也曾在CHANEL 1994 春夏系列中,提前將街頭裝,甚至輪滑帶上了高級時裝周的天橋。這些案例事實上能夠證明即便是同一設計師本身在不同階段的風格也是各有所異,時裝屋的風格自然也並非一成不變。

Hussein Chalayan F/W 2000

Hussein Chalayan, Spring 2013

Philo 與 Slimane也很有多相似處

將話題轉回到CELINE,就算Hedi Slimane 風格起了許多舊CELINE 粉絲的不滿,在instagram 上甚至還有以@oldceline為名的instagram 賬號,而該賬號曾經發過的一條帖子是一輛印有CELINE 新LOGO的卡車正在被河水淹沒,暗示被Slimane 掌控的CELINE 也會像圖上的卡車那般沉沒。

誠然,過去的 Céline 在時任創意總監Phoebe Philo 的執掌下,由原先不定的風格逐漸穩定成其一個以極簡主義的女性風格,但事實上仔細分析,你會發現 Philo 與 Slimane 有著相似之處。

當年剛上任的 Philo曾在一次採訪中提到:

我認為 CELINE 應該有一個核心價值,但一直以來都沒有明顯的特色和出色的設計師,所以我覺得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Phoebe Philo

Céline by Ivana Omazic

Phoebe Philo在加入CELINE 後,直接忽略了效仿前任設計師(前任總監是Ivana Omazic)風格,故意忽略品牌歷史——這些是不是讓人聽上去就像是今時今日的Hedi Slimane 在CELINE 的所作所為,他本人亦是非常堅持自我的個性——Philo 以她自己的角度大刀闊斧對 Céline 進行改革,並賦予其新貌,而且在後續的反應中也是口碑和市場反饋巨佳,在她的任職期間Céline 的銷售成功從2億歐元成長到超過超7億歐元。

另一方面,儘管當年Slimane 所主導的Yves Saint Laurent 一直被人有所詬病,但根據當時的財報數據,自 Slimane加入之後,讓YSL 成為了當時所屬開雲集團旗下增長最快的奢侈品牌,並且幫助品牌順利加入了十億美元俱樂部。

Céline by Phoebe Philo

根據業內人士透露,Phoebe Philo 的離職是出自個人原因,而對品牌而言,自然是需要在短時間內儘快找到一個合適的接班人,只是所有人都未想到的是品牌並未從原有的工作班底中挑選繼任者。

LVMH選擇這位最具話題性的設計師——Hedi Slimane,這樣做的原因究竟有哪些?

其一,Phoebe Philo 為 Céline 打下的極簡主義風格在過去的十年中為品牌打下了極為深刻的標誌性特徵。

從2008年至2018年這漫長的十年間,暫且不論市場客群的變化是如何逐漸從X世代開始慢慢變成了千禧一代為主權的時代。

與CELINE 相似、同樣具備極簡主義風格的品牌也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拔地而起,譬如The Row 、以及由Phoebe Philo 的擁護者Victoria Beckham 所創立的同名品牌都與過去的 Céline 有著近似的路線,若在尋找一位「延續前任」風格的設計師的話,未必能在當下群雄爭霸的戰爭中獲得優勢,畢竟一成不變的風格難以吸引到挑剔的年輕客群的注意力。

若參考眼下要在千禧一代中尋找一位具有號召力且自身有才華、對品牌有著一定掌控力的設計師而言,這一個位置自然是非Slimane 莫屬。所以雖然說找來 Slimane 繼任可能是一招險棋,但也未嘗不是險中求勝的辦法。

其二,如今是社交媒體掌控輿論和話題的時代。從目前社交媒體得到的巨大討論熱度來看,CELINE 有史以來獲得了最大的曝光率和關注度,從獲得Hedi Slimane 入駐品牌消息開始、更改LOGO、放出局部海報、每一款新手袋的逐漸曝光,只要與Slimane 相關的消息總能夠成為社交媒體上討論度最高的話題。這在當下對品牌的傳播而言,只有利沒有弊,畢竟最後獲得的市場數據如何,仍是需要時間去求證。

同時,從LVMH集團角度而言,面對著如今擁有兩大強勁實力——GUCCI 和Balenciaga 的開雲集團的「威脅」,最近的連番創意總監的「搶椅子」遊戲的開始——將街頭潮流領軍人物Virgil Abloh 帶入Louis Vuitton ,選擇Slimane 也算是情理之中的方向。

Virgil Abloh與Slimane 在秀場後台

其三,Hedi Slimane 在本季CELINE 的亮相之作,的確有著非常鮮明(甚至固執)的個人風格,就連知名時尚評論人Suzy Menkes 都在看現場時發出了「CELINE 這場秀讓你們想起了什麼嗎?沒錯,就是 Hedi Slimane 時期的Saint Laurent。」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反過來看,在如今街頭潮流文化大行其道的背景下,Slimane 以他最具代表性的纖細男孩、華麗搖滾女孩的設計回歸,未嘗不是一種填補市場的風格空缺。

事實上,從筆者的角度而言,Phoebe Philo 的Céline已經落下帷幕,那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消逝,而如今屬於Hedi Slimane 的CELINE 才剛剛開始,這一場秀不過只是序幕,好戲還在後面。

END -

本期作者:徐小喵

資深時裝評論人

擅長時裝史與奢侈品文化研究

版權聲明

本文系騰訊時尚旗下時尚商業評論《門道Fashion》獨家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門道Fashion 的精彩文章:

維多利亞的秘密「Pink系列」重出江湖,Hedi發出Celine宣傳照
Supreme要出口紅了,消費降級時,口紅在奢侈品行業將是什麼地位?

TAG:門道Fash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