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媽媽的這些習慣,可能會導致寶寶感染鵝口瘡

媽媽的這些習慣,可能會導致寶寶感染鵝口瘡

剛做完月子的劉女士,最近發現孩子的嘴唇上面出現了很多的白色絮狀物,像是起了一層干皮,剛開始還以為正常的現象,沒怎麼放在心上。

給孩子吃完奶,哄睡著之後,本來想弄點水把孩子嘴上面的死皮給擦掉,結果發現怎麼擦都擦不掉,反而把孩子弄醒了,這一哭可把劉女士嚇壞了,發現孩子的嘴巴裡面布面了白色的絮狀物,就連同舌頭上面也是。

嚇到劉女士趕緊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才發現,原來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新生兒口腔疾病,是因為念珠桿菌的感染導致的。醫生說,如果寶寶的奶具不經常做消毒處理,就很容易將黴菌帶到孩子的口腔內,引起感染,如果是母乳餵養,也是要注意乳頭的乾淨的。

劉女士也覺得奇怪,自己平時也是用母乳餵養孩子的,而且自己也是比較注重衛生的,不應該出現這樣的情況才對,沒想到醫生又解釋說,如果太過於乾淨孩子也是有可能長鵝口瘡的。聽到這裡,讓劉女士瞬間感覺特別的鬱悶。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鵝口瘡吧!

鵝口瘡又名血口病或者白念菌。2歲以下孩子比較容易感染,通常會在孩子的口腔內以白色的絮狀物存在,形狀有點像是孩子喝過奶的奶塊,卻略微的有點凸起,邊緣充血,且不容易被擦拭掉,強行剝離只會給孩子造成傷害。嚴重時白色的絮狀物會布面孩子的整個口腔,在孩子的舌、頰、齶或唇等黏膜上面均會有分布。同時孩子會出現食慾下降,呼吸困難,吞咽不順等情況。

在這些情況下容易感染鵝口瘡!

1. 准媽媽在生產的時候如果產道有炎症,寶寶出生的時候如果接觸到黴菌的分泌物就會被感染:

2. 寶寶的奶具消毒不夠徹底,母親的乳頭不幹凈也會導致黴菌的污染;

3. 日常生活中不太注意衛生,比如寶寶經常將手、玩具、或者其它物品放進嘴裡,導致黴菌進入口腔引起感染;

4. 嬰幼兒體內菌群失衡,使得黴菌乘虛而入,造成感染;

5. 孩子長期服用抗生素或者出現營養不良的一些癥狀,也容易引起感染。


當然啦!太愛乾淨,也會導致出現鵝口瘡!

首先,家長已經認識到鵝口瘡病就是因為黴菌感染引起的。所以是否應該注意衛生呢?很不巧,黴菌的頭號天敵就是細菌。生活中,注意個人和家庭的衛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也不能太過,有的父母就是怕自己的孩子有什麼意外,或者被細菌感染,經常會給房間或者寶寶的生活用品消毒,使得寶寶很難接觸到細菌,因而造成體內腸道菌群的失衡。這時候,黴菌就會乘機發起攻擊,使得寶寶出現鵝口瘡的癥狀。

其實黴菌感染並不難根治,但是很容易反覆發作。不少的媽媽在不知道情況的狀態下就會誤認為自己是因為平日里的衛生情況才導致寶寶感染鵝口瘡的,所以就會更加肆意的注重衛生,卻不曾想,這樣反倒會背道而馳。讓孩子的病情有所延誤,所以,准媽媽也不如省下心來,多陪陪孩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采兒媽媽說育兒 的精彩文章:

分娩的痛,分為1到10級,每一級到底有多痛?很多產婦都被騙了
兩歲寶寶吃完感冒藥變耳聾,寶媽們要注意,這種感冒藥別給寶寶吃

TAG:采兒媽媽說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