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最受盟軍的軍需品,不是飛機大炮吉普車,而是這款罐頭肉

二戰最受盟軍的軍需品,不是飛機大炮吉普車,而是這款罐頭肉

說起二戰時最出名的、作出貢獻最大的、有改變戰局效果的工業製品,很多人都會想起各種出名的飛機大炮坦克艦艇,甚至還有原子彈,但是實際上這些武器裝備都沒有上榜,這款由美國發明生產的午餐肉,才是二戰時最出名的、作出貢獻最大的、有改變戰局效果的工業製品。

1937年美國荷美爾公司發明了一款可以用於替代肉類的罐頭,將其命名為斯帕姆午餐肉,午餐肉不僅具備有罐頭食品耐儲存、易收藏的優點,口感和味道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肉類,熱量也足夠高,可以當做非常完美的軍用食物,於是在二戰後斯帕姆午餐肉就迅速成為美國後勤部門採購清單中數量最大、最主要的物品。

雖然午餐肉很美味,但是在美國軍隊中斯帕姆午餐肉可以算得上是聲名狼藉,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美國大兵吃厭了。一天三頓都是午餐肉,早餐中餐晚餐都是各種午餐肉食品,這對於追求生活品質的美國人來說確實過的是苦日子,導致最後美國大兵看到午餐肉就頭疼,為了抵制午餐肉美國大兵甚至為帕姆午餐肉取綽號、編歌謠。

但是在斯帕姆午餐肉被無數美軍士兵妖魔化的時候,他們的反法西斯盟友卻對這種天賜的珍貴食品感激涕零。無數的斯帕姆被分發給了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和蘇聯的部隊,其受歡迎程度不亞於根據租借法案,運來的美國武器和吉普車。

而在亞洲,斯帕姆這種西方食品也頗受歡迎。韓國人幾乎在一夜之間就丟掉了連吃三十多年的日本壽司,拾起了美國午餐肉罐頭。即使是在遙遠的中國,不少人也習慣在三明治里加幾片午餐肉,而後來火腿腸在中國的風行,也跟這個有關。也跟這個有關。

據說當年中國軍隊也特別喜歡吃午餐肉,當年在中緬印戰場上我國也派出了遠征軍,這些遠征軍就獲得了斯帕姆午餐肉的供應,相比於國內戰爭飯都吃不飽的友軍,這支遠征軍的伙食不是一般的好,這些午餐肉也讓遠征軍士兵的身體逐漸變得強韌,在戰場上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在蘇聯紅軍中,美援食品「斯帕姆」也相當受歡迎。紅軍戰士把午餐肉燒成糊狀,直接抹在摻雜了木屑和糠皮的黑列巴(俄國傳統麵包)上,有時還灑上鹽和生蔥頭,口味更佳。蘇聯前領導人赫魯曉夫也曾經在和尼克松進行有名的「廚房辯論」之後勉強承認:「德國人佔領了蘇聯的大糧倉烏克蘭後,沒有斯帕姆的話,我們當時真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拿來養活紅軍了。」

斯帕姆午餐肉隨著二戰風靡全球,但是並沒有因為二戰結束而消沉,午餐肉漸漸成為很多國家飲食文化中的一部分,斯帕姆午餐肉被稱為二戰時最出名的、作出貢獻最大的、有改變戰局效果的工業製品實至名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是特種兵 的精彩文章:

2018全球域軍事影響力排名TOP6,中國才位列第四
殲20與F-22各方面性能比較都不遑多讓,只有發動機落後太多

TAG:我是特種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