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跨界入局者、外資湧入、VC風向突變,誰在布局中國晶元產業?

跨界入局者、外資湧入、VC風向突變,誰在布局中國晶元產業?

一塊指甲蓋大小的晶元,從設計到製造,需要技術密集的工藝線以及高度的國際協作。當某個產業鏈條出現變化,這個經歷中國幾代人投入和巨量資源支持的行業系統便會發生連鎖反應。

跨界入局者、外資湧入、VC風向突變,誰在布局中國晶元產業?

圖片來源:pixbay

從阿里、格力等跨界者入局、外資入華到集成電路大基金二期募資、VC機構風向突變,種種跡象表明,2018年以來,集成電路這個集技術、資金、人才挑戰性於一體的行業熱度正在持續升溫。

新入局者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在工業新產品快速增長趨勢下,集成電路作為工業製造中的關鍵領域,在今年前8月產量同比增長13.4%,共生產集成電路1147億塊。中國統計資料館工作人員介紹,作為一項工業製造範圍內的統計數據,該產量指晶元成品,統計主體是年營收達到2000萬元及以上的中國大陸企業。

作為一種微型電子器件,集成電路俗稱微電路(microcircuit)、微晶元(microchip)、晶元(chip),產業鏈條大致涵蓋晶元設計、製造、封裝測試、應用四大環節。

集邦諮詢半導體分析師張琛琛指出,集成電路晶元主要分為存儲器、數字晶元、模擬晶元幾大類;從中國本土的產出來看,貢獻主要在數字晶元和模擬晶元兩大類。兩類晶元生產數量增加,是產業鏈上游晶元設計行業整體營收增加的表現之一。

不同於以AI晶元為概念的高科技獨角獸企業,或是諸如華為、小米等將晶元作為產品零件的企業,2018年新入局的跨界者——格力電器和阿里巴巴,都將發展晶元作為戰略之一,並前後投資設立了珠海零邊界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和平頭哥半導體有限公司。

出於掌握核心科技的需要,董明珠曾公開表示,「格力空調一年銷售幾千萬台,而一個空調裡面就有數個晶元,這樣算下來,我們每年的晶元採購額就接近50億。」阿里巴巴集團方面稱,阿里做晶元首先是自身業務所需,包括下一代數據和演算法。

相比跨界者,來自全球各地、足以壟斷產業鏈某個環節的國際晶元巨頭,近半年也在加速接近中國市場。其中國區負責人的名字屢屢出現在中國半導體行業峰會的嘉賓名單上,其中國企業實體也在近期發生一系列變更。

ARM作為其中一家不可忽略的英國公司,誕生於20世紀90年代,在半導體知識產權(IP)上佔據壟斷地位,而IP授權正是晶元設計企業研發流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今年5月,ARM首次公布其在中國的第一個合資公司安謀科技(中國)公司,中方股份佔有51%。

今年5月,公司方面告訴記者其中國合資公司剛開始運營。ARM中國銷售副總裁劉潤國在中國晶元發展高峰論壇上稱,ARM公司在中國所有的產品服務,都只能通過安謀科技公司來交付和支持所有的客戶。

除了被晶元設計市場吸引而來的ARM,以中芯國際為代表的中國晶圓製造廠的崛起,還吸引了總部位於荷蘭的全球光刻機巨頭ASML。其主營產品之一的EUV光刻機,是先進半導體工藝製程中的必備工具。其客戶不乏台積電(TSMC)、英特爾、三星電子等。

ASML今年Q2財報顯示,中國市場佔據19%份額,但並未披露中國客戶的名字。據公開報道,ASML中國區總裁曾公開表示,目前最成熟、最先進的光刻機都已進入中國。

ASML中國公司上半年來動作頻頻。在中國成立的阿斯麥(上海)光刻設備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今年6月更換為沈波。這家公司上半年來在中國地區先後設立了合肥、成都、武漢、晉江4家分公司,同時由ASML HOLDING N.V全資控股的阿斯麥(上海)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在今年5月成立,沈波擔任法人。

資本湧入

「不投,因為壓力太大。」被問到對希望投資半導體的投資者建議時,一位長期從事半導體領域投資的投資人,用「九死一生」形容半導體企業,該判斷是基於半導體投入成本高、投資周期長、回報慢的行業特點。

儘管晶元製造等產業鏈底層的賽道並不為VC所看好,但投資人卻在產業鏈上游的晶元演算法和應用領域看到更多機會。

在豐厚資本專註前沿科技和硬科技投資人胡新高看來,這個產業在今年投資狀況發生了明顯改觀,甚至有點過熱,「大家看到國產晶元的前景及進口替代的機會」,但他表示晶元從設計、生產、封裝直到應用,有很長的產業鏈,起步投資可能就需要3000萬元—5000萬元,作為長周期、大資金量的業態,需要政府、巨頭和大機構主導,大部分市場化資金的短平快屬性並不適合晶元投資,但晶元之上的演算法、應用還是有機會的。

相比政府基金,VC機構看中的是AI晶元這些專用晶元、模組等。例如華登國際、中科創星、北極光、祥峰投資、國科嘉和等就投資了很多早期晶元或模組公司。

胡新高認為,投資風向的轉變,來自中美貿易爭端的壓力以及國家政策和政府引導基金的帶動。

胡新高所指的政府引導基金中,比較顯著的是俗稱「大基金」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大基金成立於2014年,這一年集成電路首次作為新興產業列入政府工作報告,作為由財政部、國開融有限責任公司等央企持股的國家基金,大基金的動向常受到彭博社、路透社的關注。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總裁丁文武介紹,截至2017年底,大基金累計項目承諾投資額1188億元,實際出資818億元。據經濟觀察報記者今年4月份的不完全統計,依據工商資料,該基金成立以來直接對外投資52家公司,其中直接對外投資的有8家上市公司。

今年4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陳因,在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公開稱,當前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正在進行第二期募集資金。天眼查顯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最近一次公開直接投資是在8月13日,投資了從事國產自主32位高性能嵌入式CPU開發、嵌入式產品設計和推廣應用的民營高科技公司蘇州國芯科技。

警惕過熱

資本方投入、跨界「造芯」到外資入華,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傳遞出怎樣的信號?

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曾提出:目前中國90%以上的晶元設計公司並不賺錢。

對此,張琛琛表示即便這個觀點目前無法統計和證實,但集邦諮詢曾統計數據顯示,中國1380家晶元設計企業中,約80%以上企業年營收小於1億元,毛利率大部分在30%-40%。張琛琛稱,上述營收和毛利水平說明中國晶元設計企業整體盈利能力較差。

在晶元產業鏈各環節中,相比台積電、中芯國際等晶元製造企業,晶元設計項目的投資門檻更低。

張琛琛指出,晶元設計企業的支出主要集中在人才薪資和研發(如IP購買、流片費用等)。而此類企業整體營收增速,仍高於統計局所公布的集成電路13.4%的增速。但目前,中國晶圓廠所能提供的符合需求的代工產能,似乎無法滿足晶元設計高漲的需求增速。

在集成電路行業持續變熱的同時,反思產業發展瓶頸的呼聲一直存在。

今年9月,中國科學院原秘書長侯自強在中國晶元發展高峰論壇上指出,「中國發展集成電路,絕對不可以低水平的重複,一哄而上」。

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司長孫偉也提出,在宏觀管理的計劃方面,其中一點是優化產業結構,加強產業規劃布局引導,營造公平競爭氛圍,防止一哄而上、無序競爭。

來源:經濟觀察報

圖片聲明: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繫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繫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半導體觀察 的精彩文章:

三年集聚140餘家企業 南京江北新區「中國芯」風頭正盛
力晶斥巨資興建兩座12英寸新廠,躋身台灣晶圓代工三雄

TAG:全球半導體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