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略論《水滸傳》中的道教文化色彩

略論《水滸傳》中的道教文化色彩

略論《水滸傳》中的道教文化色彩

略論《水滸傳》中的道教文化色彩

《水滸傳》作為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深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道教作為我國土生土長的一種宗教,對《水滸傳》的故事有著很大的影響。魯迅說:「中國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讀史,有多種問題可迎刃而解。」魯迅的話對於解讀《水滸傳》也同樣適用。可以說,沒有道教就沒有《水滸傳》的故事。

略論《水滸傳》中的道教文化色彩

一、道教神明在《水滸傳》中的表現

道教如同一條線,貫穿故事的始終。從開始的張天師祈禳瘟疫,一直到最後一回徽宗帝夢遊梁山泊,整個《水滸傳》都脫離不了道教的影響。

在《水滸傳》的楔子部分提到了一個叫陳摶的道士。陳摶的生平事迹眾說紛紜,是一位頗具神奇色彩的傳奇性隱逸道士。以一個道士的身份道出宋朝的命運,以一個道士的身份引出其後諸多的故事,把這樣一個傳奇的道士放在全書的開端部分,可見作者在成書時頗為看重道教。

略論《水滸傳》中的道教文化色彩

陳摶老祖(資料圖)

全書第一回「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中,洪太尉親奉聖旨到江西龍虎山請張天師祈禳瘟疫,誤開了封印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封印。自此梁山一百零八好漢就誕生了。天罡地煞本是道教中的神仙系統,道教稱北斗叢星中有三十六個天罡星,每個天罡星各有一神,共有三十六位神將。道士在齋醮作法時,常召請他們下凡驅鬼。《上清天樞院回車畢道正法》說:「三十六天罡,天中大神王……七總太元君,為吾驅禍殃。」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在《水滸傳》中被用來代指梁山好漢,並且每一名梁山好漢都是一員天罡地煞的下凡之體。《水滸傳》的故事還沒有開始,作者已經把眾位好漢定位成了一個個的道教人物,可以說眾好漢還沒有出生就脫離不了道教的影響,把眾位好漢的背景設定為道教神仙更是增添了故事的道教文化色彩,使得整個故事都脫離不了道教文化影響。

略論《水滸傳》中的道教文化色彩

梁山一百零八好漢(資料圖)

在全書的第四十二回,宋江在還道村受到趙能,趙得追捕時,躲進破廟而得見九天玄女。九天玄女不但救了宋江的性命,並且在這一回道出了全書的脈絡和發展方向,而且在以後的故事中,也總是救梁山好漢於危難之中。例如在第八十八回顏統軍陣列混天象,宋公明夢受玄女法中,九天玄女在夢中授予了宋江破陣之法,使梁山軍能夠得以戰勝對手。宋江的功成名就可以說是道教神仙哺育的結果,若離開了道教神仙的庇佑,他便寸步難行。不僅九天玄女佑護了宋江,其他道教神仙也在關鍵時刻助他一臂之力。在烏龍嶺,若不是烏龍神庇佑宋江,恐怕他早已經落入鄧魔君的魔掌了。若不是羅真人傳授公孫勝五雷天罡正法,宋江何以戰勝高廉?若不是公孫勝行妖作法,宋江怎能大敗賀統軍?總之,每到關鍵時刻,宋江總得到道教神仙的幫助,使他能夠轉危為安化險為夷。正因道教對宋江有救命之恩,所以,他在衣錦還鄉時「將錢五萬貫,命工匠人等,重建九天玄女娘娘廟宇。兩廊山門,妝飾聖像,彩畫兩廡,俱已完備」。

二、方術和道士在《水滸傳》中的表現

在《水滸傳》中,不僅有各種道教神仙,同時也有會道教符咒法術的人和法力高強的道士。神行太保戴宗和入雲龍公孫勝就是這兩類人物的主要代表。他們都是在梁山的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用他們所習得的道教符咒方術來救梁山於危機之中。

在第三十九回「潯陽樓宋江吟反詩,梁山泊戴宗傳假信」中,戴宗為救宋江用神行甲馬之術日行千里給梁山泊送信,這裡的甲馬屬於道教符咒法術的一種。甲馬是指畫有神像、用於祭神的紙。據《清稗類鈔 ● 物品類》「紙馬」一節記載,甲馬本來叫紙馬,起源於唐朝,是手繪的彩色神像,因為上面的神像大多披甲騎馬,所以又叫甲馬。清代考據學家趙翼《陔余叢考》卷30「紙馬」條目說:「世俗祭祀,必焚紙錢、甲馬。」萬曆時學者王士性《廣志繹》卷三「泰山香稅」條目說:「(士女赴泰山燒香)必戴甲馬、呼聖號、不遠千里、十步五步一拜而來。」袁枚《續子不語》卷一「天后」條目說:「天后聖母……靈顯最著,海洋舟中,必虔奉之。遇風濤不測,呼之立應。有甲馬三,一畫冕旒秉圭,一畫常服,一畫披髮跣足仗劍而立。每遇危急,焚冕旒者輒應,焚常服者則無不應,若焚至披髮仗劍之幅而猶不應,則舟不可救矣。」民國時刻印的《六甲天書》載有「縮地法」,讓施法人在兩腿上各拴一個甲馬,口念縮地咒:「一步百步,其地自縮。逢山山平,逢水水涸。吾奉三山九侯先生令攝!」可以日行千里。

略論《水滸傳》中的道教文化色彩

水滸傳公孫勝影視形象(資料圖)

清朝人編寫的《底襟集 ● 地理秘旨部》載有「足底生雲法」:取兩個甲馬,每個上面各寫「白雲上升」四字,分別綁在雙腿上,口念乘雲咒:「望請六丁六甲神,白雲鶴羽飛游神。足底生雲快似風,如吾飛行碧空中。吾奉九天玄女令攝!」可以日行八百。戴宗正是利用這樣的一種符咒之術來去如飛的給梁山泊傳送信息的。入雲龍公孫勝作為一百零八好漢中唯一的一個道士,受到了作者的特別優待。在梁山好漢排座次時,作者把公孫勝安排在了第四把交椅上,地位在眾朝廷將官之上,可見作者在《水滸傳》中的崇道意識是很明顯的。公孫勝位列第四,並不是只有其表的,他作為一個道士,多次用自己所掌握的道教神仙法術幫助梁山戰勝對手,取得勝利。在第五十三回戴宗智取公孫勝,李逵斧劈羅真人;第五十四回入雲龍鬥法破高廉;第六十回公孫勝芒碭山降魔中公孫勝都有著精彩的表演。

公孫勝用羅真人教他的五雷天罡正法打敗了高廉。這五雷天罡正法也是道教中一個著名的法術。五雷天罡正法即是雷法。雷霆為陰陽之氣所生。依《洛書》五行之數,「東三南二北一西四,此大數之祖而中央五焉」。而雷霆行天地之中氣,故曰五雷。

《道法宗旨圖衍義》:「希賢曰:五氣朝元,一塵不染,能清能凈,是曰無漏,肝為東魂之木,肺為西魄之金,心乃南神之火,腎是北精之水,脾至中宮之土。是以聖人眼不視而魂歸於肝,耳不聞精在於腎,舌不味而神在於心,鼻不香而魄在於肺,四肢不動而意在於脾。故曰攢簇五雷。」道法認為,諸法之中,威力最大的是雷法。故此,在行法之時,多召役雷部將帥執行。且在召合(召將)之時,也特彆強調本身的內功修為,強調聚合五行之氣,這五行之氣便為五雷。

每當梁山英雄遇到困難時,作者總是搬出道教神仙或者道教法術來救眾人於水火之中。梁山好漢本屬道教神仙,在道觀現世,由九天玄女而知其使命,因道教祭祀而得名,得道教法術而解困於危難。可見道教與梁山好漢的緊密聯繫。

道教作為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對我國國民的日常生活有著極其巨大的影響。《水滸傳》中的道教色彩一方面是那個時代所不能避免的,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們或多或少都受到了道教影響,所以會把一些神秘的無法解釋的問題歸結於宗教上,這也讓《水滸傳》多少帶有一些宿命論和神秘主義的色彩,但是《水滸傳》中的道教文化色彩的顯現也使得我們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道教文化在那個特定時代的存在狀況,使後人能夠感受到那個時代人們的真實的生活風貌。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關注古籍網拍、了解市場價格!網拍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藏趣:清代翁瑞午家的古玩鋪
乾隆皇帝與《敬勝齋法帖》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