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為什麼我們也需要負能量動畫?

為什麼我們也需要負能量動畫?

為什麼我們也需要負能量動畫?


為什麼我們也需要負能量動畫?

文/碧野

《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最近和《江湖兒女》的導演賈樟柯,起了一場筆頭論戰。

事件起於胡錫進對《江湖兒女》「充滿負能量」的評論,隨後賈樟柯的一篇長文回應,用「說真話才是最大的正能量」明晃晃的懟了回去。

為什麼我們也需要負能量動畫?

這篇回應隨即刷爆了小趴的朋友圈,同樣看了這部電影的小趴,倒是被雙方的爭論啟發,忍不住想來探討一下雖然動畫中的正負能量。

長期以來,動畫被視作亞文化的一種,而亞文化則被視作反叛主流文化。但事實上,相比真人電影,電視劇,小說等,動畫這一藝術形式,恐怕是最符合主旋律,最傾向於弘揚正能量的載體了。

毫無疑問大多數商業上最賣座的動漫作品,都是正能量的,也就是所謂講Jump系作品成功的三元素: 友情,努力,勝利。

按照這個標準,我們也就能理解為什麼運動番,超級英雄漫畫一類的作品,佔據了動漫屆正能量的半壁江山。

籃球、足球、棒球、兵乓球、羽毛球、花滑,日本動漫幾乎了囊括了所有能想到的運動類型。而這些作品也基本上都遵循了「主角團必勝」的套路。不過也不是沒有翻車的運動番。譬如最近剛剛完結的《輕羽飛揚》,就在「打羽毛球讓人自閉」和「打羽毛球讓人真開心」的兩極評價之間搖擺。

另一方面,也有別出心裁,並不走向勝利卻同樣正能量爆棚的作品,最典型的自然是《灌籃高手》。但湘北輸掉全國大賽之所以能讓人感到正能量,則是在受眾的認知中,努力比勝利更重要。

為什麼我們也需要負能量動畫?

但動畫和漫畫作品,並不是只能以努力和勝利為主題。

和真人電影不同,無論世人說多少遍動畫不光是給小孩子看的,拿商業現實來說,除了一些動畫電影,大量的TV動畫,哪怕是深夜檔,主流受眾依然是在校學生。不可否認的是,大部分人在走入社會之後,會漸漸地走上脫宅的道路,即便還看的人,顯然也是把動畫當成了消愁避世之地。

不同年齡的群體,是存在認知能力的差別的,這也就是所謂的「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按照心理學,區分現實和想像的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這也是為什麼兒童在幼年期相信聖誕老人是真實存在的。此外,理解現實的能力,還應當包括理解複雜現實的能力,換句話說,即便《戰爭與和平》被改編成動畫,它也無法成為兒童向的作品。

不同的動漫作品,有不同的閱讀門檻。但決定一部作品優秀程度的,並不是門檻的高低,而是上限的高低。下限越低,上限越高,不同年齡的人才能各取所需,這也為什麼有些有些作品能成為國民動漫的原因,

《日本動畫類型分析》一書中,作者表示,對於成年觀眾來說,辨清好壞善惡並不是他們觀看作品的主要因素,從角色的生活態度中分享一種認同的心理體驗才是關鍵。他們也想像蠟筆小新那樣無所顧忌地發泄原始的好惡情緒,也想像小丸子那樣看似沒頭沒腦地糊塗生活,正是這種認同,拉近了兒童角色與成人思考內容的距離,也讓成人創作者與成人觀眾藉助劇中兒童角色達到心中願望的高度一致。

再讓我們回過頭來看胡主編批判的賈樟柯作品負能量的幾個點,「好人不得好報,讓人添堵。」 批判現實主義可以,但現實主義必須要有一個光明的尾巴, 這樣才是正常的善惡觀,否則就是拿著一塊臭豆腐往大眾鼻子底下杵。

按照這個標準,許多大師的作品難逃「負能量」之咎。譬如《螢火蟲之墓》《起風了》描述戰爭傷痕,《未麻的部屋》講述了一個女性被社會迫害的故事。《攻殼機動隊》《EVA》充滿了「末世情緒」和精神孤獨。

為什麼我們也需要負能量動畫?

此外,一些動畫從業人員顯然是以傳遞負能量聞名的,譬如虛淵玄。 另一位腳本家奈須蘑菇稱,虛淵玄在05年後,就患上了「寫不出Happy End的病」。如果在網路上搜索負能量動畫的列表,其作為腳本家的《魔法少女小圓》《psychopass》等多部作品,都是光榮在列的。

但正如奈須蘑菇所說,寫不出Happy End,這是只要真摯地面對故事,誰都會面臨的病。有跨過它寫出希望的作家,有跟它正面對峙寫出理想的作家,哪邊的堅強都是正確的,只是種類不同而已。

如果我們按照「正義必勝」,「光明戰勝邪惡」的套路,把這些所謂"負能量」動畫的改造過來。如果動畫史上,少了那些傳遞負能量的經典作品,動畫這種藝術,今天又會是什麼樣的地位呢?

「絕對的光明正如絕對的黑暗」,回顧我們包括動畫在內的整個娛樂產業,恰恰是跟絕望對峙的作品太少了。

說到底,對藝術創作來說,關鍵不是傳遞正能量或負能量,而是多樣化的經驗表達。

聯想一下前陣子對文藝作品要求「三觀正」的風氣,只有一種標準的藝術作品,其實是在拒絕現實的複雜性,是在拒絕個體的經驗表達。

事實上,國產動畫也好,國產電影也好,在創作上向來就缺少「負能量」。

「『悲情』是我們深埋心底,紅色文化從來不允許命名的情緒。」

賈樟柯曾在自己的文章《候導,孝賢》如是說。在上電影學院前,現實已經讓賈樟柯有千言萬語要說,但上學後,他表示,強大的電影文化迅速將他同化了,雖然還不至於滑向主旋律寫作,可生編亂造的傳奇故事還是大量的出現在了自己的劇本里。直到看到了侯孝賢的電影《風櫃里來的人》,才意識到不是只有超乎常態的生活才有價值變為電影,自己親身經歷的飽滿的現實,也可以是電影表達的主題。

或許我們可以問,現如今的動畫,比起上個世紀,是不是越來是不是越來越單調了,除了萌系,宅系,腐,熱血,燃,還有沒有提供更異質的經驗?

什麼時候,哪一天,我們又能在國產動畫中,看到異質的,甚至「負能量」的經驗表達呢?

戳下方【了解更多】直達動畫學術趴網站,發現每日動畫資訊~

為什麼我們也需要負能量動畫?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動畫學術趴 的精彩文章:

一個動畫師被神秘組織盯上了,還獲得了神級的超能力
第一屆AniSpark國產原創動畫盛典,《大護法》《魔道祖師》《一人之下》等35部作品入圍

TAG:動畫學術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