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綠帽子」是從哪裡來的?

「綠帽子」是從哪裡來的?


「綠帽子」是從哪裡來的?

朱元璋對上自天子、親王、文武百官,下至老百姓的衣服樣式,都做了明確而嚴格的規定。這些規定從樣式、顏色、花紋、料子,到衣袖的長度、開衩的高度,幾乎無所不包。

他規定金綉、錦繡、綾羅這樣的材料只能由貴族和官員們使用,普通老百姓不管多有錢,也不能用這些材料來做衣服。

老百姓的衣料只限於四種:綢、絹、素紗、布。一般來講,商人經濟實力比較強,偏偏規定商人低人一等,只能穿絹、布兩種料子的衣服,即使你富可敵國,也沒權利穿綢子。農民家裡只要有一人做生意,則全家不許穿綢穿紗。

「綠帽子」是從哪裡來的?

明代皇帝龍袍,以黃色的綾羅為主,上綉龍、翟紋及十二章紋

除皇族外,官員百姓的衣服上不能綉飛魚、大鵬、獅子等圖案,不許用四寶相花、大西番蓮、大雲花樣,不許使用黑、紫、綠、柳黃、薑黃、明黃等色。老百姓的首飾上不許使用黃金、白玉、珍珠、翠玉,只許用銀子。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下詔規定老百姓不許戴「四帶巾」束髮。他發明了一種網巾,四四方方,其形狀與「四方平定」相諧,因此命名「四方平定巾」,頒行天下,全國百姓都要服用。

「綠帽子」是從哪裡來的?

「四方平定巾」長這樣

洪武二十二年又規定農民可以戴斗笠、蒲笠出入市井,但非務農者則絕對不可戴用。

至於官員,除洪武初年制定了詳細的官帽細則外,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又命令文武官員遇雨時可以戴雨帽,因公出差在外時也可以戴遮陽帽,入城後則不許戴。

洪武末年,為了體現皇帝對讀書人的特別關照,特別開恩,允許讀書人在天熱時戴遮陽帽。

朱元璋對穿靴子特別重視,他規定普通老百姓的靴子「不得裁製花樣金線裝飾」。也就是說,靴子上不得有任何裝飾。

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一次微服查訪,發現有的老百姓在靴子上綉了花紋,勃然大怒,回宮後,「以民間違禁,靴巧裁花樣,嵌以金線藍條」,專門下令,嚴禁普通老百姓穿靴子。

後來北方官員反映,北方冬天太冷,不穿靴子過不了冬。朱元璋遂格外開恩,「惟北地寒苦,許用牛皮直縫靴」。就是說可以穿靴,但只許穿牛皮的,只許做成「直縫靴」這一種樣式。

百官入朝時趕上下雨,都穿釘靴,踩在石板路上聲音很大。朱元璋認真研究了這個問題,洪武六年下令說:「古者入朝都穿履,自唐朝起始用靴。如今叫官員們帶上軟底皮鞋,進宮後就套在靴外,出朝則可以脫下來。」

朱元璋的服裝政策中,除了對商人的歧視外,更明顯的是對藝人、倡優、樂工的歧視。洪武元年,朱元璋命「樂妓不許與庶民妻同,樂工服冠皂青字頂,系紅綠帛帶」。

又命妓院內「男子令戴綠巾,腰系紅搭膊,足穿帶毛豬皮靴,不許街道中走,止於道邊左右行……妓婦戴角冠,身穿皂褚子,出入不許穿華麗衣服」(劉辰《國初事迹》)。

「綠帽子」這個名稱,就是起源於此項規定。

朱元璋對這項工作興趣極大,對每個細節都反覆推敲,詳細考究。為了保證他的指示嚴格貫徹,他還專門設置「禮房吏」,來專門檢查全國人民的服裝。

不遵守規定,後果可能很嚴重。比如如果官員庶民在衣服上綉了皇族才能用的龍鳳花紋,那麼就要挨一百大棍,罰做三年徒刑:「若僭用違禁龍鳳紋者,官民各杖一百,徒三年。」

朱元璋晚年曾經有一次微服私訪,見一群軍人和城市遊民,將靴子的高幫截短,還用金線做裝飾,聚在一起踢球玩耍。朱元璋遂命人將他們鎖住帶到五城兵馬司,將他們均砍了腳。

由於朱元璋的嚴刑峻法,服制規定在洪武年間貫徹得很徹底。正如明人所說:「國朝士女服飾,皆有定製,洪武時律令嚴明,人遵畫一之法。」

在朱元璋去世之後,這些規定又成了明朝的祖制,被歷代皇帝嚴格遵守。

萬曆年間,有的讀書人倚恃皇朝重視知識分子,得意忘形,冬天居然戴起了暖耳。萬曆皇帝勃然大怒,專門下詔禁讀書人戴暖耳,違者五城御史送問。

(作者:張宏傑)

摘編自《朱元璋傳》,重慶出版社出版獲授權轉載

看歷史微信公眾號:EYEONHISTORY

作者寫於2016-08-0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五線譜中的譜號到底是什麼?
過年吃太好容易患痛風?

TAG:知識百科 |